本來滿懷希望地以為,布拉格的街頭,肯定滿街漫步著吉普賽人,梳著粗長的黑辮子、穿著鮮艷的厚毛織裙子,四處游蕩著五顏六色、衣衫襤褸的街頭藝人和乞丐,眼中含著神秘的笑意與你擦肩而過。唯獨沒想到的是,這個城市即便在淡季里也人滿為患,大街小巷都擠著黑壓壓的游客——黑壓壓形容的不是人頭攢動,而是游客們不知道為什么都穿著黑色外套,真可怕,簡直像是約好的。這是懶惰,因為黑色安全吧,總不會出現(xiàn)配色的問題。可是這一片黑色,對于陰冷蕭瑟的冬季,真是個災難。人們從世界各個角落來到這里,希望尋找點什么,可是這里,除了櫥窗里詭異的女巫,就只有被黑色占領了的教堂、皇宮和大橋。
同樣沒有想到的是,從捷克、匈牙利一路看過來,終于漫步在維也納街頭的時候,對巴洛克建筑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就好像甜蜜的奶油蛋糕,一氣吃了太多,再也咽不下哪怕一小口了。相比黑壓壓的布拉格,維也納就像一只大號的奶油生日蛋糕,美輪美奐,卻難消受了。只想來杯解膩的檸檬紅茶。
新天鵝堡,盛名之下,遠遠尋了去,并沒得到驚艷,且正搭著精鋼的腳手架在作修繕,陽光里熠熠耀目,哪里還看得出童話氣息?就像是戴了滿口牙箍的白雪公主,笑得再美,也總有點嚇人。即便如此,竟也游人如織。
相形之下,倒是沿途的風景,常常美得叫人驚訝。路過的農田、牧場、小鎮(zhèn)子,甚至都不知道名字,圖畫一般靜靜的,美得安詳。就像佳人最美,絕不在光鮮亮麗招搖過市,而是她渾然不覺自己的美的那一刻。
比如離開天鵝堡的那一天,雖然傍晚時分,山谷陽面的林木,還有最后的絢爛金紅,秋天畢竟到了尾聲。轉天一早醒來,看見森林大地一片白茫茫、俏生生,細看卻不是雪?!@些年在城市里,很少能看見霜了。霜降,于我們不過是個名字好聽的節(jié)氣。小時候,秋末冬初,清晨拉開窗簾,有時候看見鄰家的紅瓦屋頂,落了薄薄一層細白,太陽照上來,晶瑩閃爍,然而很快就消匿了——是不能留駐的美麗,不算數(shù)的雪。
又比如小鎮(zhèn)上那些老房子的顏色,在陰天的黃昏里,是放舊了泛黃的水墨淡彩,在清晨的燦爛陽光里,是蠟筆的兒童畫,色彩飽滿,因心無芥蒂而無所顧忌。
即便在路上,有時候累了,把頭靠在后座的背包上,側窗就成為了一方屏幕。世界嗖然飛逝,挾著樹木、田野、電線桿子和牛羊。只有云和我是靜止的,默默地隔岸而視。
有時候路很長,走著走著,天就黑了。左邊的天際,一塊燼余的火炭,最后一點微紅,燦爛了一剎,也映亮了半個天空,轉瞬之間便湮滅了。右邊,忽然升起一團明亮,涼涼的洇在青藍的天上,云氣重,蒸得它水波蕩漾,像一只醉眼,微笑著。
學會不那么鄭重其事地看待這個世界,忘了知識和別人的眼睛,才得見最美的風景。是旅行教給我的。
(摘自《東方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