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紅
(滎陽中醫(yī)院 河南滎陽 450100)
在內科住院的老年人中,因突發(fā)心、腦、腎、疾病或治療過程中,因臥床、緊張或神志改變,致排尿困難、尿潴留情況多見,中醫(yī)稱為癃閉。在排除結石、腫瘤、異物梗塞外,西醫(yī)方面多考慮功能性排尿困難:常見于神經源性膀胱、反射性痙攣、神經官能性排尿困難[1]。自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針對以上的男性尿潴留患者,加用針刺熱敷治療,起到補腎活血開決之效,收到明顯效果?,F將臨床療效、觀察總結、分析報道如下。
自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內科住院的中老年病人(≥55歲)神志清、原發(fā)或繼發(fā)的急性尿潴留男性病人120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年齡在55~87歲,治療組年齡在55~86歲。2組患者在年齡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尿潴留發(fā)作后,采用按揉、熱敷膀胱區(qū),改變排尿姿勢,聽流水聲,仍不能排出小便。后留置尿管,定時開、關尿管閥門。同時口服哈樂膠囊1片,1片/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針刺雙側足三里、三陰交、內關、合谷和血海穴[2],同時熱敷神闕、關元、中極20~30min,1次/d。觀察記錄:24、72h、1周時間時:(1)拔除尿管能自行排便情況;(2)小腹墜脹,排尿不暢消失情況(2組在留置尿管24h,拔除尿管觀察,能自行排便為好轉。若24h拔除尿管后仍不能自行排便出現尿潴留的,即時第2次留置導尿管,繼續(xù)進行導尿護理并繼續(xù)進行原方案治療。于72h時再次拔除尿管觀察自行排便情況及小腹墜脹、排尿不暢情況。若仍需第3次留置導尿管的,則于1周時拔尿管,觀察排尿情況,若不能自排小便,則常規(guī)更換尿管,預防感染。治療組針刺熱敷治療至少3d,24h后能拔除尿管的不間斷治療,3d后癥狀消失則停用。
表1 拔除尿管情況
表2 小腹墜脹,排尿不暢癥狀完全消失情況
中老年男性在50歲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隨著年齡增長,多數存在尿道相對狹窄而出現尿等待、尿滴瀝情況。發(fā)生心腦腎疾病后并發(fā)尿潴留,排除了泌尿系結石、腫瘤,異物等情況的,多是由于功能性排尿困難:常見于神經源性膀胱、反射性痙攣、神經官能癥?;蛴捎谛哪X血管疾病治療過程中應用解痙止痛藥物,亦會導致尿潴留。中醫(yī)則認為小便的排泄有賴于膀胱和三焦的氣化功能,而三焦的氣化功能與肺脾腎臟有關,氣化功能失常不外有腎氣虧虛、精氣虧耗、命門火衰即腎氣不足;膀胱氣化失常,或中焦?jié)駸?移濁膀胱,膀胱氣阻[3]。在老年男性中素以脾氣虧虛,運化失司,濕濁內生,進而腎氣不足而氣虛濕阻,發(fā)為本病。故用針刺足三里、內關、三陰交穴健脾胃,補肝腎,調氣血,通經絡,補后天以滋先天,腎氣足則氣化有約;溫敷神闕、關元、中極穴則補腎、壯陽、理三焦,輔以健脾和胃,培補元氣;針刺血海穴有調血、除濕作用;與諸穴相配以活血開閉?,F代生理研究,針刺合谷穴時,與三陰交配合有收縮排尿肌的作用。對比以上兩表,針刺熱敷治療能快速解決尿潴留痛苦,尤其是腹部熱敷較針刺更安全舒適,病人依從性好,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了療程,提高了治療率,值得推廣。
[1]陳志民,趙楚生,瞿岳云.常見急證診療手冊[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
[2]麻中學.國際針灸交流手冊[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8.
[3]張伯臾,懂建華,周仲英.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