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紅 馮婉華 梁淑婷 莫智菲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廣州 510120)
小兒多動癥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兒童精神行為異常疾病[1],臨床上表現(xiàn)為智力正常,但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緒易沖動、不分場合的多動、學習困難。國內(nèi)報道在學齡兒童中患病率為1%~10%,男孩患病率較女孩高約4∶1~9∶1,早產(chǎn)兒患此病較多[2]。部分患兒的癥狀可持續(xù)到青少年甚至成年,對患兒的家庭生活及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影響。因此對難治的患兒,藥物治療顯得非常重要。筆者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多動癥患兒實行專注達(鹽酸哌甲酯的控釋劑型)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兒科多動癥門診就診的患兒100例,其中男79例,女21例,年齡5~15歲。平均10歲。
(1)年齡5~15歲,智力在正常范圍(≥85)。(2)無軀體疾患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3)癥狀符合小兒多動癥的診斷標準,無精神發(fā)育遲滯、品行障礙、精神病及情緒障礙等。(4)近2周內(nèi)未使用精神活性藥物。(5)根據(jù)研究者的判斷,患兒的癥狀已達到需要藥物治療的程度。
根據(jù)國際診斷標準[3],同時具有活動過多、注意力渙散、沖動任性3個特征,常伴有學習困難,但智力正?;蚪咏?康奈爾兒童多動癥診斷行為量表評分(以下簡稱量表評分)20分。
采用開放性、前瞻性、自身對照方法,對所有患兒進行6周的系統(tǒng)治療。專注達藥物治療,起初劑量為18mg/d,無效時加大劑量提高到36mg/d,每日清晨服用1次。治療前后分別作1次肝腎功能和心電圖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對不良事件進行安全性評估。
完全控制:臨床癥狀已基本消失,適應能力、社會功能均已恢復正常,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多動指數(shù)改善率>80%。顯效:主要的臨床癥狀已基本消失,適應能力基本恢復,學習成績有一定提高,50%<多動指數(shù)改善率≤80%。有效:主要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學習成績雖然有改善,但不夠穩(wěn)定,30%<多動指數(shù)改善率≤50%。無效:主要臨床癥狀無變化或者加重,學習成績無明顯改善,多動指數(shù)改善率≤30%。
表1 治療前后癥狀比較
本組100例患兒中,完全控制20例,顯效35例,有效23例,無效22例,有效率78%。本組患兒治療前得量表評分是260.39,經(jīng)治療6個周的治療后,量表評分為150.26,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前的智商數(shù)60~70、70~80、80~100、100以上分別為:7例、28例、50例、15例,治療后分別為0例、32例、40例、28例。治療后的臨床癥狀也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詳見1。
小兒多動癥,現(xiàn)代醫(yī)學界認為是由于腦內(nèi)神經(jīng)介質(zhì)代謝異常,神經(jīng)介質(zhì)的有效濃度不夠,影響信息傳遞,以致難以自制。專注達是哌甲酯的控釋片,生物利用度可高達91.4%,每日服用1次,給藥后1~2h即可達到有效濃度,在6~8h后可達到最大的血藥濃度,并可持續(xù)12h維持有效治療濃度。本組100例患兒按18mg/d的劑量服用專注達可有效地控制臨床癥狀,在治療到2周末時,5例患兒為了能更好的控制癥狀將藥物劑量加大至36mg/d,隨后癥狀明顯改善。本次研究的總有效率為78%,與國內(nèi)外報道的哌甲酯的有效率相近[5~6]。本次研究表明:專注達治療小兒多動癥有良好的效果,給患兒帶來積極的改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Scahill L,Schwab-Stone M1Ep idemiology of ADHD in school-age children[J].Child Adolesc Psychiatr Clin N Am,2000,9(3):54.
[2]黃小英,論述小兒多動癥發(fā)病原因與治療措施[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4):34~35.
[3]程遠釗,崔麗娟.穴位針刺及耳穴貼壓治療小兒多動癥32例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內(nèi),外科版,2009,22(10):909~910.
[4]李瀟穎,王江濤,梁東.專注達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642~1644.
[5]陳光福,崔艷麗,陳美清.鹽酸哌甲酯控釋劑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6):452~459.
[6]Pelham WE,Gnagy EM,Bunows-Maclean L,et al,Once-a-day concerta methylpenidate versus three times daily methylphenidate in laboratory and natural settings[J].Pediatrics,2001,107(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