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shí),齊王派使臣出使趙國拜訪趙威后。
使臣到了趙國后,獻(xiàn)上了齊王的禮物,還有齊王的信。
趙威后接了信后沒有馬上拆開看,卻親切地問使臣:“你們齊國今年莊稼收成還好嗎?”
使臣答:“好。”
趙威后又問:“黎民百姓好嗎?”
使臣答:“好。”
趙威后又問:“齊王好嗎?”
使臣答:“也很好?!?/p>
這個(gè)使臣回答完這三個(gè)問題心里有點(diǎn)不高興,他覺得趙威后不懂問問題,問題的順序全弄顛倒了,他說:“我是奉了我國國君的命令來問候您的,按理說,您應(yīng)該先問候我們國君啊,怎么先問起莊稼和百姓來了。您怎么把低賤的擺在前頭,把尊貴的擺在后面了呢?”
趙威后微微地笑了,說:“我之所以先問莊稼和百姓,再問候你的大王,是有我的道理的?!?/p>
使臣問:“什么道理?”
趙威后說:“你想一想,如果莊稼長得不好,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會(huì)餓死的。同樣的道理,假如沒有百姓,又哪里有君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順序才是對(duì)的,不這樣問,便是舍本逐末。你說是不是?”
使臣聽了,非常羞愧。
這個(gè)成語出自《戰(zhàn)國策》。
釋義
舍本逐末做事情舍棄根本的部分,卻過多地追求細(xì)枝末節(jié), 形容輕重倒置。
造句
在一道1分的選擇題上糾纏半天,時(shí)間都浪費(fèi)了,都來不及寫作文了,真是舍本逐末!
博聞館
△近義詞:本末倒置、輕重倒置
“本”和“末”
最開始,“本”的意思是樹根,而“末”的意思是樹梢。你看,“木”象征一棵樹,“本”在“木”的底端標(biāo)記一橫,不就是表示樹的根部嗎?而“末”則是在“木”的頂端標(biāo)上一橫,不就是表示樹梢嗎?古人造字多么形象啊!后來樹根、樹梢的意思慢慢引申,就分別變成主要、次要的意思了。
(選自《中華成語故事》,中華書局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