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列,田啟建,陳繼富,張繼賢,劉世彪
(1.吉首大學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湖南 吉首 416000;2.湘西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3.湘西州優(yōu)質水果試驗基地,湖南 吉首 416000)
羅漢果(Siraitia grosvenorii)又名拉漢果、紅毛果、羅幌子、假苦瓜、光果木鱉等,為葫蘆科羅漢果屬的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植物,雌雄異株,多分布于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qū),以廣西地區(qū)為主產區(qū)。羅漢果是我國特有的藥食兩用植物,其果實可鮮食,營養(yǎng)成分豐富[1]。人們常用其烘干果實泡茶,入藥具有清熱解暑、抗菌消炎、止咳潤肺等功效[2]。羅漢果中重要的活性成分為葫蘆烷三萜皂苷,這是一類非糖甜味劑,其甜度高、不含熱量,尤其適宜冠心病、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食用。隨著國內外市場對羅漢果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羅漢果的栽培面積也逐年增加,種植區(qū)域也由廣西地區(qū)向貴州、湖南等地區(qū)擴展。2007年湘西地區(qū)開始引種羅漢果,至2011年種植面積已達133 hm2以上。羅漢果的果實裂果會造成減產和質量下降,一直是其栽培推廣中的難題之一[3],湘西地區(qū)的羅漢果裂果一般占果園產量的5%~10%,個別嚴重的果園裂果占產量的20%,裂果沒有經濟價值,嚴重影響種植效益。根據生產中裂果發(fā)生的原因,設計了相應的田間栽培及水肥管理措施試驗,旨在為羅漢果栽培中防止裂果提供參考。
羅漢果農青二號組培苗(廣西萊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8日種植于湘西州永順縣小溪鄉(xiāng)茶園村,120株/667 mm2。土畦旁開0.15m深的排水溝,常規(guī)水肥管理。2011年9月1日進行試驗處理,11月10日進行采摘驗收。
1.2.1 土壤含水量對裂果的影響 在管理水平一致的種植地,隨機劃定15株羅漢果所在的區(qū)組,試驗期間不澆水,土畦旁挖0.3m深的排水溝以排除雨水,作為排水組。相鄰土畦為15株濕澇組羅漢果,每3 d澆水一次,土畦旁不另挖排水溝。以常規(guī)管理組為對照。
1.2.2 鈣肥對裂果的影響 將稀土高鈣氨基酸(陜西華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溶于水中,分別按配方 I(0.075%)、配方 II(0.125%)、配方 III(0.175%)配成3種葉面肥,于試驗當日、5 d和10 d時分3次分別噴施于羅漢果植株,每組15株苗。將陽光-鉀鈣先鋒(濰坊市陽光化工有限公司出品)也按上述I、II、III的比例配成3種葉面肥,同法分別噴施于羅漢果植株,每組15株苗。以同時葉面噴施清水的常規(guī)管理組為對照。
1.2.3 套袋對裂果的影響 2011年9月1日以市售的黃色紙質梨套袋對羅漢果進行套袋,以不套袋的常規(guī)管理組為對照,每組15株。
1.2.4 花葉病毒病對裂果的影響 在管理水平一致的種植地,選擇花葉病毒病癥較輕的3級植株(少數枝條葉片表現較重的花葉癥狀,病葉表面出現皺縮等輕度畸形。能正常結果,但果實較小)[4]和較重的5級植株(多數枝條感病,病葉畸形,出現卷葉、族葉,植株不矮化。能正常結果,果實更?。榻y(tǒng)計樣本,每級各15株。以不感染花葉病毒病的15株羅漢果為對照。
由于羅漢果的售價與其果實大小直接相關,故上述處理均在采摘時統(tǒng)計其大果(果徑≥5.7 cm)數,中果(4.7 cm≤果徑<5.7 cm)數,小果(3.0 cm≤果徑<4.7 cm)數、等外果(果徑<3.0 cm)數、裂果數及其比率。
1.2.5 數據處理 所得數據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多重比較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排水組的總果數多于對照組,顯著大于濕澇組。排水組的大果率低于對照組和濕澇組,中果和小果率比對照組和濕澇組相近,等外級果大于對照組和濕澇組,而裂果數量及比率顯著小于對照組和濕澇組。由于小果以上的羅漢果才有經濟價值,排水組具有經濟價值的羅漢果占85.82%,裂果占3.62%;濕澇組具有經濟價值的羅漢果占85.08%,裂果占9.72%;對照組具有經濟價值的羅漢果占83.66%,裂果占7.62%。因此,與對照組相比,生長后期排水處理的羅漢果掛果數量多,裂果數最少,但因干旱造成等外級果的數量較多。生長后期濕澇處理組羅漢果掛果數量最少,濕澇導致落果較多,裂果的數量也最多,但其他果實生長營養(yǎng)充足,等外級果實較少。
表1 排水和濕澇對羅漢果掛果和裂果的影響
從表2中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噴施葉面鈣肥能夠顯著至極顯著地減少羅漢果裂果現象。中低濃度的高鈣氨基酸有利于羅漢果的保果,明顯提高羅漢果的大果率和中果率,降低小果、等外果和裂果率,尤以中等濃度(0.125%)配方效果明顯,其商品果率達100%,沒有等外級果和裂果,經濟效益最為顯著。而0.175%的高濃度配方,雖然也沒有等外果和裂果發(fā)生,但施用后易造成落果,使掛果總量減少。低濃度的鉀鈣先鋒(0.075%)有利于羅漢果保果,其商品果率達92.70%,裂果率只有1.28%,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中等濃度配方(0.125%)雖然也能防止裂果和減少等外果數量,但其總掛果數量減少,而高濃度的配方(0.175%)會產生較高的等外果數量和少量的裂果,掛果總量也減少,經濟效益差。同時,施加鉀鈣先鋒的植株,其果實比其他組處理和對照先變黃,表現出早熟的特征。綜合來看,認為中等濃度的高鈣氨基酸對羅漢果保果和防裂果的效果最好,低濃度的高鈣氨基酸和低濃度的鉀鈣先鋒的效果也很明顯。
表2 鈣肥對羅漢果掛果和裂果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套袋的果實只有0.39%的裂果率,而對照的裂果率達7.62%,表明套袋對防止羅漢果裂果具有顯著的作用。套袋組的大果率和中果率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小果率相近。由于對生長較小的等外果未加套袋,故套袋組不統(tǒng)計等外果。套袋的羅漢果果實普通較大,顏色偏青,裂果率極低,又能有效防止果實蠅的入侵,具有明顯的防裂果功能。
表3 套袋對羅漢果掛果和裂果的影響
羅漢果花葉病毒主要有4種:蕪菁花葉病毒(TpMV)、馬鈴薯Y病毒(PVY)、黃瓜花葉病毒(CMV)和煙草花葉病毒(TMV)等[5]。羅漢果授粉掛果后感染花葉病毒,果實仍能長大,但果實小,易落果。表4顯示,輕微感病株的大果率和中果率都顯著小于對照組,而小果率卻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商品果率為79.17%。其等外果比率和裂果率也比對照組高,但不顯著。而嚴重感病組的總果數、大果率、中果率都顯著小于對照組,小果率、等外果率以及裂果率都顯著大于對照組,商品果率只有58.34%,表明感染花葉病毒也是造成裂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產中發(fā)現,羅漢果種植管理水平高,施肥合理的果園,病害發(fā)病率雖高,但因前期生長較好,多數在結果期才表現癥狀,比在開花掛果前被感染植株的影響相應較小,但小果和等外果率較大,裂果也多。
表4 花葉病毒病對羅漢果掛果和裂果的影響
防止裂果是羅漢果種植過程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因為裂果的品相差,易生霉,還往往伴有果實蠅的存在,完全喪失商品價值。裂果在授粉后兩周至果實成熟期都有可能發(fā)生,既耗費前期的人工投入,又浪費土壤肥力和水分,采摘時丟棄于田間地頭還易引發(fā)來年的病蟲害。
試驗表明,造成羅漢果裂果的因素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考慮。(1)土壤水分失調引起裂果。在果實生長過程的前中期,干燥的土壤或空氣使果實內的水分減少,果皮生長受抑制。生長后期的果實細胞內含糖量增高,滲透壓增大,如遇大量降雨或土壤灌水過多,果內水分驟增,細胞分裂和生理活動加快,而果皮細胞的活動相對較緩慢,由于膨壓的增加而造成裂果[3]。試驗結果表明,排水處理的羅漢果掛果多,裂果少,而濕澇處理組的掛果少,裂果多。因此,在羅漢果生長后期,應預防暴雨和及時排灌,使土壤保持穩(wěn)定的含水量,避免土壤濕度劇烈變化。同時要加強土壤管理,對較粘的果園要施肥改土,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增施土壤保水劑,減少土壤水分的流失。(2)植株缺鈣引起裂果。由于土壤缺鈣、或由于過旱過澇導致羅漢果新根生長受阻,或因空氣濕度大而影響蒸騰時,果實頂部會產生缺鈣病狀,從幼果期開始發(fā)生并一直持續(xù)。缺鈣的果皮硬度和韌性不足,故易出現裂果。試驗中對羅漢果葉面噴施鈣肥,有效減少了裂果的發(fā)生,尤其是中低濃度的高鈣氨基酸(0.075%~0.125%)不僅給作物補充了鈣質,而且補充了氨基酸,促進果實自然成熟,效果顯著。(3)氣候劇變和果實蠅引起裂果。湘西山區(qū)的羅漢果種植地海拔在400~700m間,在秋季的晝夜溫差大,使果實伸縮不均,山區(qū)的空氣濕度和風力較大,也可能是引起羅漢果裂果的因素。危害羅漢果的實蠅主要有南亞果實蠅、瓜實蠅、桔小實蠅和印度果實蠅等4種[5],果實蠅不僅造成羅漢果腐爛、落果,而且會導致裂果。試驗證明套袋是預防裂果的極好的物理方法,它可以提供溫度、濕度和風力相對穩(wěn)定的小環(huán)境,防止果實蠅產卵和入侵。但套袋會增加種植成本和勞動工時,生產中可酌情應用。(4)試驗表明,感染花葉病毒可以引起羅漢果裂果,花葉病越重的果園裂果越重。由于花葉病從苗期即可感染,從授粉后兩周至果實成熟期都可以有裂果的發(fā)生,生產中要做好病毒病的預防工作,如選擇無毒的組培苗作為種苗,防治病毒寄主蚜蟲的發(fā)生,發(fā)病初期及時噴灑馬啉胍·羥烯腺、病毒必克、降黃龍WP等特效農藥。
[1] 劉世彪,田啟建,江德應,等.羅漢果的人工授粉試驗及果實的營養(yǎng)成分分析[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0,(19):111-113.
[2] 張 靜,吳友良,張嬋娟,等.羅漢果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yè),2010,19(20):84-86.
[3] 孫柳華,周振林,石得杰.羅漢果裂果原因及對策[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5,36(5):451.
[4] 林 緯,黎起秦,莫 娜,等.廣西羅漢果病毒病發(fā)生情況調查[J].植物保護,2003,29(4):27-30.
[5] 鄧亞評,邱立鋒.羅漢果主要病蟲害[J].植物檢疫,1997,(5):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