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艷 盧愛軍 李燕
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流感的積極有效措施之一,但由于受疫苗生產能力、病毒變異、接種群體體質等因素影響,其應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盡管當前口服中藥湯劑預防流感收效良好,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可。但由于其需要煎煮且攜帶不便,從而大大降低了人們用藥的依從性。因此研究一種具有預防保健作用,且安全、有效,使用便捷的治療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我校位于廊坊市東方大學城內,2009年秋開學之初大學城內甲型H1N1流感爆發(fā),引起省市領導重視,我校積極應對,開展了中藥袋泡茶和芳香藥囊在我校學生中預防流感研究,預防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參加試驗人員為廊坊市衛(wèi)生學校學生共43個班3528 例,年齡18~20歲。隨機分為袋泡茶組1708 例、芳香藥囊組897例,和空白對照組923例。3組學生的性別、前1個月內流感發(fā)病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2。
表1 3組人員性別構成比較 例(%)
表2 3組前1個月內流感發(fā)病情況比較 例(%)
1.2 流感診斷標準 本試驗在流感高發(fā)期(冬春季節(jié))進行,根據流行病學統(tǒng)計,此期間的流感80% ~95%為甲流,以發(fā)熱為主要癥狀。入選人員均為身體健康、集體生活的學生,因此出現(xiàn)發(fā)熱、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流感樣癥狀的均可認為是流感。
1.3 受試人員的選擇與剔除 入選標準:在一個群體里共同生活且前1個月內未發(fā)熱的人員。排除標準:前1個月內患過流感的人員。剔除標準:未能按要求使用藥物的或中途離開群體生活的人員。
1.4 袋泡茶與芳香藥囊的制備
1.4.1 袋泡茶制備:取銀花4份、菊花2份、蒲公英2份、桔梗、牛蒡子、太子參、黃芪、甘草各1份研粉裝入茶袋,每袋5 g。
1.4.2 芳香藥囊制備:將中藥蒼術、薄荷、菖蒲、藿香研粉裝入藥囊,5 g。
1.5 預防方法 袋泡茶組:每人每月發(fā)3袋茶,每袋藥茶開水沖服1天。連續(xù)3個月。芳香藥囊組:每人每月發(fā)1袋芳香藥囊,隨身攜帶。白天佩戴于胸前或上衣口袋,晚上放在枕邊,每天至少將香袋貼近鼻孔聞香9次。香袋每月更換1次??瞻讓φ战M:不做任何藥物預防措施。
1.6 觀察方法 觀察受試者體溫以及是否出現(xiàn)流感癥狀,同時觀察有無不良反應。評估標準:每日測量入選人員體溫并記錄。未發(fā)熱:體溫<37℃;低熱:體溫介于37~38℃;高熱:體溫>38℃且持續(xù)時間>3 d。
1.7 安全性判斷標準 1級:安全,無任何不良反應;2級:比較安全,如有不良反應,不需作任何處理可繼續(xù)用藥;3級:有安全問題,有中等程度不良反應,處理后可繼續(xù)用藥;4級:因不良反應終止用藥。
1.8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預防前后發(fā)熱比較 預防后,袋泡茶組和芳香藥囊組與空白組發(fā)病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79.0851、39.7887,P <0.01);預防后,袋泡茶組與芳香藥囊組發(fā)病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614,P >0.05)。見表3。
表3 3組人員預防前后發(fā)熱比較 例(%)
2.2 安全性判定 袋泡茶組和芳香藥囊組在用藥過程中,均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安全性判定均為1級。
甲型H1N1流感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發(fā)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的特點,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人傳人機會可能高達33%,高于季節(jié)性流感1倍[1],結合其臨床發(fā)病特點,當屬于中醫(yī)“瘟疫”之范疇,為感受“風熱疫毒[2]”所致。通常在感邪之后,表證短暫,很快入里,主要表現(xiàn)為風熱疫毒侵犯肺衛(wèi),表里同病,且以肺熱里證為主。病位在肺,其病變核心為風熱疫毒犯肺。即葉天士所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因此,治療當以驅除毒邪[3]為主。
中醫(yī)藥防治流感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經驗,尤其近期,在政府支持下開展科研與臨床攻關,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都證明中醫(yī)藥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方面具有明顯的效果和優(yōu)勢[4]。袋泡茶組所用中藥是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結合我們對20個單位預防甲型H1N1流感方案的深入系統(tǒng)研究而提出預防甲流的中藥處方的5個原則:藥食同源,清熱解毒,解表透散,益氣固表,專病專方[5]所確定的,方中以銀花為君藥,對預防病毒性流感具有顯著效果[6];菊花、蒲公英為輔,共同發(fā)揮清熱解毒,解表透散的作用。以桔梗宣發(fā)肺氣,并載藥上行直達病所;牛蒡子清熱解毒利咽喉;太子參、黃芪益氣固表共為佐藥。又以甘草為使,解毒利咽,并調和諸藥之性。共湊清熱解毒,解表透散之效,起到了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良好效果,且臨床觀察未見不良反應。芳香藥囊組所用藥物蒼術、薄荷、藿香、菖蒲芳香辟穢[7],為歷代預防瘟疫的主要藥物,方中以薄荷辛涼,清散風熱;藿香、蒼術、菖蒲,芳香性溫,化濁辟穢?,F(xiàn)代藥理證實此類藥物對多種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并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呼吸,可使一部分有效成份進入體內,增強人體抵抗能力,防止風熱疫毒侵入機體,最終達到預防作用。
因此袋泡茶與芳香藥囊預防甲型H1N1流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并且簡便易行,適合于在人群集中的學校、工廠推廣應用。
1 世界衛(wèi)生組織.評估流感大流行的嚴重性.2009-05-11.
2 張磊.中醫(yī)防治甲型H1N1流感研討會會議紀要.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0,3:116.
3 周平安.甲型H1N1流感防治述要.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0,3:114-116.
4 常金榮.流行性感冒的中醫(yī)藥治療與研究述略.中醫(yī)藥學刊,2003,21:1078-1081.
5 盧愛軍.中藥預防甲流處方集錦以及分析.中國中醫(yī)藥咨詢,2010,2:249.
6 劉華明,龍新華,司馬康.中藥預防流感效果分析.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3,24:541.
7 蔡夫力.中藥香囊(袋)預防小兒流感50例療效觀察.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91,11: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