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弗賴堡大學作學術訪問期間,我看到一家人——夫妻倆和兩個男孩——在踢足球,便走上前去聊天。我問道:“你們不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男家長帶著不解的表情看我:“什么學習班?”我說:“比如跳舞、鋼琴之類的,我女兒在幼兒園期間,幾乎把所有課程都學了”。他回答:“在德國,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孩子專業(yè)知識,社會上也沒有類似的培訓班。”
翻開聯(lián)邦德國《基本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guī)定,禁止設立早教學校。我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guī)定,只好請教教育專家。他們說,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與德國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jīng)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學完了。人們有理由相信,德國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jīng)輸給了中國的孩子。但有個事實卻讓我們汗顏: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shù)接近總數(shù)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另一半獎項則由全球剩余的60多億人口共同分享。所以,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別沾沾自喜,你們今天所做的事情,可能會毀了中國的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