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海
導讀:鮮食蠶豆套種毛芋—鮮食秋玉米種植模式,一年三熟,糧菜結合,省地省成本,高效益,是松陽縣農民廣泛應用的一種新型種植模式,全年每667 m2凈收入達6 845元。栽培中要合理安排茬口,精選品種,增施有機肥、配施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近年來,為使農田種植效益進一步提升,采用鮮食蠶豆套種毛芋—鮮食秋玉米種植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松陽縣農民廣泛應用的一種糧菜結合新型種植模式,推廣應用面積每年200多hm2。據調查,該模式全年三熟合計每667 m2產值達8 510元,扣除種子、肥料、農藥等成本1 665元,每667 m2凈收入6 845元(表1)?,F將該模式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表1 茬口安排和效益
蠶豆屬豆科作物,其根瘤菌適宜在中性或微堿性的土壤中活動,如果連續(xù)在一塊地上多年種植,蠶豆根系分泌出的有機酸會使土壤酸性加重,影響根瘤菌和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活動,蠶豆長勢差,植株瘦弱,結莢減少,病害加重,單產下降20%~30%。因此,蠶豆生產要堅持與油菜等作物輪作換茬。
蠶豆適時早播,可充分利用冬前溫暖氣候促進分枝早發(fā),是建立高產群體的關鍵,松陽縣蠶豆的適宜播種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過早或過遲播種都不利蠶豆高產。稻田采取深溝高壟栽培,防止蠶豆?jié)n害。播種前按畦面寬1.1 m精細整地,做到土塊細碎,畦面平整。直條播種兩行蠶豆,蠶豆行距50 cm,畦邊留30 cm套種毛芋,株距35~40 cm,每667 m2種植 2 200株左右,每穴播1粒種子,每667 m2用種量5 kg。出苗后10~15天進行查苗補缺。
蠶豆幼苗期根瘤處于萌發(fā)階段,個體小,數量少,根瘤菌活動甚微,固氮能力差。播種時每667 m2用鈣鎂磷肥20~30 kg拌火土灰500 kg作蓋種肥,出苗后結合中耕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500~800 kg,復合肥20~30 kg,促使幼苗健壯生長,有利于根瘤的形成;6~7葉期結合培土每667 m2施復合肥40~50 kg;蠶豆開花結果期所需養(yǎng)分占全生育期所需養(yǎng)分的60%以上,如養(yǎng)分供應不足,會導致有效花減少花果脫落,果數和粒數降低、粒質量減輕,適時施用花肥能增果增粒,有效地提高產量。因此,在蠶豆初花期根據長勢強弱,酌情施用花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 8~10 kg 或復合肥 25~30 kg、結合防病治蟲葉面噴施硼肥和磷酸二氫鉀液2~3次。
摘心是促進蠶豆分枝,早熟、早上市的一項主要栽培措施。第一次摘心在4~5葉期,摘除主莖生長點,控制頂端優(yōu)勢,促使側枝早發(fā)。在2月中下旬每株選留5~7個健壯分枝,其余的全部剪除,然后在蠶豆植株基部噴施“抑芽劑”,控制無效分枝的發(fā)生。第二次摘心在3月中旬蠶豆初莢期進行,每個分枝留5~6個花托,摘除分枝頂端。控制植株高度,利于田間通風透光,抑制養(yǎng)分向頂部輸送,促進蠶豆早熟。實踐證明,蠶豆適時摘心可提早3~4天上市。據不同時期蠶豆摘心試驗對比,初莢期摘心能促進蠶豆鼓莢,增加蠶豆的前期產量,從而提高售價,增加效益,產量也比對照略有增加。
蠶豆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赤斑病、銹病和潛葉蠅、蚜蟲等。土壤濕度大、植株群體間通透性差,是病害加劇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改善通氣條件等農業(yè)措施以外,還應在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及時進行病害檢查,若發(fā)現上述病情,及時選用對口農藥進行防治,連噴2~3次,控制病害的蔓延。
應選用早熟、高產、適應性強的優(yōu)良品種。如金華紅嘴芋等。種芋應選用頂芽充實、完整、無病、大小均勻的子芋或孫芋,每1 kg 15個左右為宜。
毛芋一般在2月中下旬蠶豆培土后播種,在蠶豆畦兩邊按株距35 cm,用5~6 cm粗的尖頭木棒打洞下種,下種后蓋泥灰或細土。夏收毛芋以早期產量為主,宜適當密植,每667 m2植 2 500株左右。
4月下旬蠶豆收獲后,毛芋已長到30~40 cm,及時清理蠶豆秸稈、除草、施肥,每667 m2施欄肥1 5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并進行第一次培土。因母芋、子芋不斷增加莖節(jié)向上生長,新芽抽生露出地面,會影響品質,通過培土可以抑制新芋頂芽生長,有利于球莖肥大和提高品質。如新芋長出葉片抽出地面,要將其割除,然后培土壓沒。
毛芋生長過程中最怕干旱,在整個生育期必須保持土壤濕潤。如遇干旱或高溫季節(jié),要經常灌半溝水保濕促其生長。在8月上中旬收獲上市。
芋艿病蟲害主要有細菌性葉斑病和褐斑病,斜紋夜蛾、芋天蛾幼蟲、蚜蟲等。蟲害可用10%一遍凈2 500~3 000倍液防治。病害用72%農用鏈霉素4 000倍液防治。
秋玉米品種應該選擇適應性廣、抗病力強、生育期適中、質優(yōu)高產、穗形美觀、鮮果穗食味好的甜玉米或糯玉米品種。如甜玉米鮮甜5號或糯玉米燕禾金2005等。
秋玉米必須在8月上旬播種育苗,在8月中旬毛芋收獲后及時移栽,苗齡掌握在8~10天。甜玉米或糯玉米分別667 m2栽2 200和2 800株,栽后注意澆水抗旱。
鮮食秋玉米生育期短,施肥的基本原則是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早施苗肥,酌施拔節(jié)肥,重施攻苞肥。中等以上肥力田塊每667 m2施純氮10~15 kg,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移栽后7天和15天結合中耕培土施苗肥和拔節(jié)肥,分別占總施肥量的10%和30%,大喇叭口期施穗肥,占總施肥量的30%?;室杂袡C肥和復合肥為主;苗肥和拔節(jié)肥以氮肥為主;穗肥以氮肥和復合肥為主。抽穗開花前后土壤干旱需及時灌水抗旱。
秋播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地下害蟲地老虎,玉米螟、紋枯病和銹病等??捎?0%晶體敵百蟲500倍液澆施,防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和雌花吐絲時用三唑磷或菊酯類農藥1 000倍液噴霧2次防治玉米螟;田間發(fā)生紋枯病和銹病等病害,及時用井岡霉素、粉銹寧等藥劑防治,但必須在采收前15天停止使用農藥。
秋玉米灌漿期氣溫較低,籽粒灌漿緩慢,一般在雌穗吐絲后28~35天,根據市場需求分批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