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筱
重慶市沙坪壩區(qū)高灘巖西南醫(yī)院骨科,重慶 400038
目前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所使用的材料為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髖臼,低強度模量金屬制成的人工股骨頭,手術效果得到明顯改善[1]。該手術在術中和術后出血均較多,術后有效的引流可清除術區(qū)積血,預防血腫形成,能有效地防止術后感染的發(fā)生,避免感染所致術后瘢痕粘連[2]。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常規(guī)留置引流管,術后引流方式的選擇和引流管的護理對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預后都有較大影響。為探討對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傷口的有效引流方式,筆者選取兩組患者,分別于常壓引流和負壓引流,比較兩組患者的引流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79例在我院行單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患者均于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病例選擇均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均簽手術知情同意書。其中,男 49 例,女 30 例,年齡 53~74 歲,平均(58.7±8.4)歲。 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無凝血障礙性疾?。虎诨颊呔鶡o嚴重肝腎疾??;③患者均無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史。其中股骨頸骨折68例,股骨頭壞死6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5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59.3±8.6)歲,股骨頸骨折34例,股骨頭壞死3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3例。對照組39例,男24例,女15例,平均年齡(57.7±7.9)歲,股骨頸骨折34例,股骨頭壞死3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引流方法:所有患者手術結束后均在手術部位留置硅膠引流管,對手術區(qū)進行引流,待患者返回病房后連接引流袋。①實驗組在引流管處連接普通無菌引流袋,將引流袋固定于低于手術部位的45~55 cm床沿。囑患者及家屬翻身活動時注意不可壓迫引流管,翻身時應注意牽拉引流管,以免引流管為暴力所拔出。告知家屬應不定期觀察引流管固定情況,一旦發(fā)生引流管脫出,應立即告知護理人員及主管醫(yī)師,及時處理。護理人員應定期觀察引流管,記錄引流物量、顏色,定期擠捏引流管,以促進引流。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保持每天更換引流管1次,發(fā)現(xiàn)引流管堵塞,應立即更換。②對照組在手術引流管上連接好無菌硅球。連接前應將硅球內的空氣排盡,以形成負壓狀態(tài),將連接好的硅球固定于手術部位以下的床沿,囑患者及家屬翻身、活動時應注意不可壓迫引流管,翻身時不可牽拉引流管,以免引起引流管脫出。護理人員應定期觀察引流管內引流液的顏色、量,引流管是否通暢,一旦發(fā)現(xiàn)引流管堵塞應立即更換,常規(guī)每天更換1次。兩組患者均在術后2 d、引流量少于50~75 mL時拔出引流管。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數(shù)學量;觀察兩組患者術后12、24、48 h引流管內引流量;記錄患者的引流護理所需時間(含連接引流袋、觀察引流液及更換引流袋);觀察患者血腫形成、傷口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于患者的出院時通過Harris評分[3]對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引流并發(fā)癥(血腫形成、傷口裂開、傷口感染)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術后輸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3,P<0.05)。出院時,實驗組關節(jié)Harris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5,P<0.05)。針對患者的引流護理工作時間,實驗組所需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1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輸血量、Harris評分及引流護理工作時間對比(x±s)
采取常壓引流的實驗組患者12、24、48 h的平均引流量均少于采用負壓引流的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引流量對比(x±s,mL)
對照組有3例患者因引流管內未能及時形成負壓,產生的正壓使引流管堵塞,手術傷口內形成了血腫,有其中2例患者并發(fā)傷口感染,經積極抗感染治療后好轉。實驗組患者均無發(fā)生引流管阻塞、血腫形成、傷口感染等并發(fā)癥。
目前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在臨床被廣泛用于治療股骨頸骨折和股骨頭壞死等疾病,手術過程中要求大面積地暴露組織,股骨近端髓腔暴露,且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在手術后大量滲血,患者術后出血量較多[4]。因此,手術結束后常規(guī)留置引流管引流,以排除手術區(qū)域的滲血、滲液,防止關節(jié)腔及周圍血腫形成,預防術后感染發(fā)生,利于傷口愈合,防止血腫機化所導致的大量瘢痕組織形成,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5]。以往較為常用的引流方式是引流球負壓引流,但是負壓引流加重了手術區(qū)的滲血,在引流球漏氣時形成正壓,造成引流管堵塞。負壓引流球為密閉裝置,其內負壓為一定值,不能自動調節(jié),隨著引流求內引流液的增多,其內的負壓逐漸減少,甚至變?yōu)檎龎海坏┴搲簻p少到一定程度或形成正壓,術區(qū)內滲血不能及時引出甚至逆流,滯留于關節(jié)腔內或周圍形成血腫[6-7]。傷口內血腫形成加大了術后感染發(fā)生率,血腫不能及早清除,可機化形成瘢痕組織,嚴重影響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常壓引流袋靠滲血、滲液形成的重力和壓力進行引流。引流管內壓力不會隨著引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可能形成正壓,因而不會造成引流液的滯留、逆流[8]。而且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會定期對引流管進行擠捏,可保證關節(jié)內滲血及時引出。
常壓引流可明顯減少患者手術傷口的滲血,實驗組患者12、24、48 h的平均引流量均少于采用負壓引流的對照組,從而減少患者術后的輸血量,本研究顯示用常壓引流的實驗組患者術后輸血量明顯少于采用負壓引流的對照組。負壓引流裝置要求定期觀察引流量,以免引流量過大,影響引流管內負壓,不利于引流液排除甚至逆流,且要定期擠捏引流球,工作量較大。因此,負壓引流對照組患者的引流護理工作時間明顯多余常壓引流的實驗組。對照組有3例患者因引流管內未能及時形成負壓,產生的正壓使引流管堵塞,手術傷口內形成了血腫,有其中兩例患者并發(fā)傷口感染,經積極抗感染治療后好轉。實驗組患者均無發(fā)生引流管阻塞、血腫形成、傷口感染等并發(fā)癥,兩組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考慮于樣本例數(shù)太少有關。出院時,實驗組關節(jié)Harris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常壓引流對患者關節(jié)功能改善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單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采取常壓引流可明顯減少引流液量,減少關節(jié)腔內及周圍滲血量,防止血腫形成,降低術后感染發(fā)生率,利于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
[1]Strahovnik A,F(xiàn)okter SK,KotnikM,et al.Comparison of drainage techniques on prolonged serous drainage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10,25(2):244-248.
[2]Jaberi FM,Parvizi J,Haytmanek CT,et al.Procrastination of wound drainage and malnutrition affect the outcome of joint arthroplasty[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8,466(6):1368-1371.
[3]趙金廷.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骨科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1):42-43.
[4]Patel VP,Walsh M,Sehgal B,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wound drainage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JBone Joint Surg Am,2007,89(1):33-38.
[5]王法,王天勝,張英霞.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引流時間的比較研究[J].遼寧醫(yī)學雜志,2011,25(5):242-243.
[6]Walmsley PJ,Kelly MB,Hill RL.A prospective,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 of the useof drain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Bone Joint Surg Br,2005,87(10):1397-1401.
[7]Gehrig LM,Sadasivan KK,Marino AA.External suction drainage in primary total joint arthroplasties[J].Am JOrthop (Belle Mead NJ),2005,34(4):164-166.
[8]梅曉亮,郭亭,趙建寧,等.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有效引流方法的臨床對照試驗[J].中國骨傷,2010,23(9):67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