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恩
我是個戲曲愛好者,除了看中央電視臺的戲曲頻道外,還經(jīng)常到公園里聽戲迷們清唱戲曲。很多城市的公園里或街道旁的寬闊處,常有許多中老年人湊在一起,有的唱京劇、評劇,有的唱越劇和錫劇,還有的唱晉劇和河北梆子。這些戲迷和票友,不計較觀眾多少,也不管有沒有人給他們捧場,總是興高采烈地唱個不停。他們精神抖擻、聲音洪亮、表情自然、身段優(yōu)美,把自己變成戲曲中的人物,演唱得十分投入。在表演中他們悠然自得,心中感到十分滿足。
我認識石家莊的很多戲迷,他們雖然年過花甲,但看上去卻像五十來歲的人。這些人每天到公園清唱一個多小時,不管刮風下雨,不怕嚴寒酷暑。他們大多身體好,精神好,很少鬧病吃藥。他們的體會是:戲曲清唱與養(yǎng)生的關系極為密切。
1.改善情緒,消除煩惱:唱唱戲能轉移大腦的注意力,排除雜念,釋放壓力,讓不愉快的情緒得到發(fā)泄,使思想得到放松,使精神振作起來,從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2.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戲曲中的唱詞,尤其是古典戲曲中的唱詞和唱腔,都經(jīng)過幾代人的演唱和修改,簡潔明快,押韻合轍,優(yōu)美流暢,教育意義深刻。戲曲清唱雖不像在舞臺上正式演出那樣要求嚴格,但也講究“聲情并茂、字正腔圓”。這就要求演唱者咬字吐音清晰準確,聲調有高有低抑揚頓挫,表情有喜怒哀樂,節(jié)奏有快慢緩急,動作要舒展協(xié)調,聲情要和諧如一。演唱者把自己當成戲曲中的人物身入其境,讓身心升華到一定高度,才能演唱得逼真,才能恰到好處。經(jīng)過這樣多次的鍛煉,便可使人的性情、氣質發(fā)生變化,達到陶冶情操和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
3.鍛煉大腦。延緩衰老:戲曲清唱首先要背戲詞,不會戲詞就無法唱出來。中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戲詞容易忘記。除了學新的以外,還需要反復背舊的。生理學的規(guī)律是“腦子越用越靈”,經(jīng)常用腦子,就好像給腦子做保健操,從而強化記憶功能,讓大腦在背誦戲詞時得到鍛煉,防止了大腦的過早衰老。大腦是身體的主宰,大腦衰老得慢了,身體就衰老得慢,人就顯得年輕。據(jù)統(tǒng)計,戲曲演員的壽命要比一般人長3~8歲。
4.培植氣力,增大肺活量:戲曲清唱離不開嗓子,但光有好嗓子也不行,還需要有氣力。祖國醫(yī)學認為,氣是維持人體活動的根本,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活一口氣”(死亡就是斷了氣)。氣足才能血行旺,血行旺才能身體壯。戲曲清唱和唱歌一樣,講究發(fā)聲運氣,調整呼吸,使肺臟的氣體和咽喉、唇舌的活動達到共鳴,并使胸腔和腹腔的內臟器官發(fā)生震顫,這樣從身體深處發(fā)出來的聲音才好聽。
戲曲清唱為什么能增大肺活量呢?這是因為戲曲唱腔大多高亢、激昂,演唱時不僅需要喉嚨用力,而且需要胸腹部以及膈肌全都用力,這樣才能產生較大的氣流,發(fā)出好聽的聲音,使整個呼吸道和膈肌都得到活動與鍛煉,同時胸部肌肉和肋間肌肉也積極參加進來,于是呼吸的動作加深,肺活量增大。據(jù)觀察,一般中老年人的肺活量為3000毫升左右,而經(jīng)常唱戲或唱歌的中老年人,其肺活量可達到3500~4000毫升。肺活量大了,能夠吸進較多的新鮮空氣,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防治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肺心病等。
5.美容和減肥:戲曲清唱同樣要表現(xiàn)戲曲人物中的喜怒哀樂,達到戲曲術語中所說的“聲情并茂”,不能呆板地只是“唱念”,有時還需練習“做打”,這就使面部的表情肌肉和四肢肌肉得到活動與鍛煉。表情豐富,有利于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暢通,面容紅潤美觀。戲曲清唱不僅是口腔和咽喉的運動,還是一種全身運動。此時胸腔和腹腔一會兒擴大,一會兒縮小,膈肌上下運動不停,再加上早晨喊嗓和練功,身體要消耗一定的熱量,于是便能起到減肥作用。愛唱戲的胖人較少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