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妖
不知為什么,“黃牛”這種兢兢業(yè)業(yè)的動物,在上海成了從事轉手倒賣營生者的代稱。其中最著名的,算是季節(jié)性出動的月餅票販子和演唱會票販子(最近多見“粽子票黃?!保?。提及“黃?!?,人們大多想到其貌不揚、油滑鬼祟等元素,所以,當一名衣冠楚楚的投行精英出現(xiàn)在會議室,斷不會有人第一時間聯(lián)想到“黃?!边@種非常街頭的形象。
錢商本質:空手套白狼
“黃牛族”其實是高拋低吸市場原則的最佳實踐者,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那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看家本領。你可以惋惜被收購的月餅票太不值錢,也可以痛斥“黃?!卑颜蹆r收進的演唱會票高價倒賣,但是,他們卻并不應該為了踐行市場原則而被鄙視和痛斥,“票證黃牛族”的灰色僅僅是因為他們無處申領街頭專賣許可證之類的牌照,話說回來,有牌照的話誰還倒賣票證啊,眼下時興的,可是倒賣公司。當然,前提是你得有牌照。
很久很久以前,美國有個暢銷書作家叫阿瑟?黑利,以深入不同專業(yè)領域見長,他的一部關于金融投資領域的小說,書名被中國譯者傳神地譯為:錢商。
是的,我們習慣把金融投資這個領域看作專業(yè)人士的天下,而不愿意承認他們只是在另一個不同于票證倒賣領域的地界里,同樣踐行市場原則的商人。當然,顧及專業(yè)學識差距、社會尊敬度差距以及中文的深度內涵,絕對不宜說“同樣是‘黃牛”。
我們往往因為心靈潔癖而回避認同許多領域的商人本質,其實大家也都明白,只要供職于營利機構,再“專業(yè)人士”的工作,也都效命于營利這一商業(yè)目的。
在倒賣公司營利的這個行當,曾經有位德資銀行亞太區(qū)投資銀行部主席很耐心地解讀過他的工作,在繁復的專業(yè)敘述中,我至今仍記得這樣一段深入淺出的表述:“投行工作有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一家公司上市,一股賣多少錢,這個價錢不是我這個部門決定的,由前面許多其他部門的同事測試、確定,我這里的工作就是想盡辦法按確定了的價格說服市場,取得投資者的認購。”
這項看似高深莫測的工作竟然真的是我理解的那樣嗎?我不敢相信地賣萌追問:“跟賣化妝品的人不知道一瓶面霜為什么賣3000元,但還得想方設法讓人相信它特別值,然后掏錢買,是一樣的道理嗎?”這位投行主席“噗嗤”笑了,意味深長地看著無知無畏的我,頷首曰:“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p>
于是,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概念股能夠一度橫掃北美大陸。誰又能抵擋一個精英云集的團隊,用一個精致的故事,佐以一些精心炮制的數(shù)據(jù),販售給你一個精準涵蓋無數(shù)層面暴利的數(shù)字:股票發(fā)行價。
從演唱會黃牛手中購買高價門票的許多人最后是心滿意足欣賞了演出,同樣,在投行人士推薦下高價認購中國概念股的許多投資者,得以在股價從高企到深跌乃至停牌退市的過程中,獲得了獨特的心靈體驗(唉)。不一樣的是,演唱會“黃?!睋]汗如雨場外奔忙,而穿上金融馬甲的“黃牛族”,是多么閑庭信步。
除了包裝公司上市,還有打包并購,還有天使投資,還有各種花活……就不一一贅述了,空手套白狼是所有錢商的本質策略,至于技巧,則各有巧妙不同。
游戲保證:手里有余糧
高拋賺錢自然是人人向往,但是高拋的前提是手里得有貨可拋。就“票證黃?!倍?,需要手握低價收購的票證,對“公司黃?!倍?,手里自然就得有低價到手的公司了。
若你剛好有個小本經營的公司,最近卻被西裝革履的精英人士拜訪,聲稱要幫助你包裝上市,你千萬別猛掐手臂以為是在做夢。巨大的投資需求和日益激烈的行業(yè)競爭,正促使投行業(yè)大神把目光下放,于是無數(shù)下界散仙開始聚集于這一產業(yè)鏈的中下端,寄望于謀得一杯羹。
散仙們也各司其職,前線小仙一般跟銀行或小貸公司關系密切,他們負責尋找市場上那些行業(yè)看好、小本經營、有成長向往的公司,并游說公司所有者接受他們的輔導,謀求上市可能性。通常他們賺的是介紹費,比如小公司同意被輔導,就會按他們提供的輔導方案,獲得銀行貸款,擴大經營規(guī)模,而貸款到賬后,必須依約支付前線小仙輔導費20萬元至50萬元不等,說白了就是貸款介紹費。而該小仙還可以從款項貸出方獲得一筆貸款中介服務費。
此后就是銀行的營銷了,如果你的小公司在獲得初期少量貸款后,被證明是“扶得起”的,也就是市場擴張和營業(yè)收入數(shù)據(jù)都能得到銀行相應數(shù)量指標的認可,就有機會乘著扶持小微企業(yè)的政策東風,獲得更多貸款,并且,有機會在無法提供符合銀行監(jiān)管要求的抵押質押物時,與銀行引入的風險投資基金接洽,當然,所有介入方都是有利可圖的。
最后,如果你的小企業(yè)持續(xù)如日中天——其實到這一步已經至少是成長為中型或大型企業(yè)了——你就有機會看到傳說中的云端投行大神了,他們會給你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你和他們自己,一起殺向國際國內資本市場,攫取上市的那一桶金。
不是每個被小仙找到的小企業(yè)都能挺過所有取經劫難,最后修成上市正果,所以小企業(yè)分母的不斷擴充,就成了分子產出量的保障。就產業(yè)鏈條而言,完全無可厚非。不過,我最近遇到過很是糾結的企業(yè)主:“我本意就是用我自己的專利做一個一般的公司,賺一點錢,也不要很多,以后交給兒子、孫子。但是現(xiàn)在好多人來找你,說扶持你上市,還要借錢給你,有的是區(qū)里介紹的,有的是行業(yè)協(xié)會介紹的,我拒絕吧,怕最后敬酒不吃吃罰酒;接受吧,這種事情我們不懂,畢竟是跟銀行借錢啊,萬一騎虎難下,就煩了。”
這種情況,我看就相當于販售票證生意紅火的“黃?!?,因為手中沒有足夠的余票,轉而軟硬兼施,非要沒有出手愿望的人轉讓票子,難免招人不忿。只是,如果想明白穿啥行頭的“黃?!倍际亲鲆粯拥臓I生,那么拒絕的決定也就不那么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