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晟
兩個身份都不該屬于自己的人,彼此生活在類似無間地獄的環(huán)境里,做夢都怕別人拆穿自己的身份。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他們在痛苦中尋求輪回。十年前,一部極具香港色彩的黑幫電影《無間道》試圖揭示夾縫中生存的艱難不易,引發(fā)空前觀影狂潮。十年后,美國社會上演真實版“無間道”,令人稱奇的是,美國大叔似乎非常享受自己的犯罪生涯,他們一系列罪行的目的只有一個——證明自己的存在。
警匪無間道
在兩年前,紐約布魯克林警方在一次暴力案件中盯上了一個販賣武器的團伙,但并未急著動手,而是開始秘密調(diào)查,并派出了一名警官與團伙接觸,進行臥底偵查。通過長時間的努力,這名警官成功取得了團伙的信任,把自己偽裝成一名非法武器的買家。
罪犯之一,61歲的布蘭尼根先后賣給這名警官16支各式槍支及多達1400發(fā)的子彈,當(dāng)然,這些武器也成為了警方的物證的一部分。后來,這名不能透露姓名的警官又提出,想要買一門火炮放在自己的汽車后備廂里,這幫家伙竟然真的搞到一門兩輪古董火炮賣給了他,價錢不過區(qū)區(qū)兩千美元。
10月16日深夜,根據(jù)臥底探員的情報,紐約警方出動大批警力,與FBI特工一起突襲了位于布魯克林皇后區(qū)的一家摩托車俱樂部,將正在此秘密開會的7名涉案嫌疑人當(dāng)場抓獲,并繳獲了大批武器。
在這些武器中,除了有常見的手槍、步槍之外,居然還有一門鐵鑄造的雙輪老式火炮。可別被它老古董的外表給騙了,警方事后發(fā)現(xiàn),這門火炮的炮膛中填有大量的黑火藥,并且正對準俱樂部的大門口,很顯然是為了防備不速之客——如果不是特工們身手敏捷,迅速控制了在場的人,這門火炮估計還真的會被點燃,轟隆一聲給警方帶來大量傷亡。
隨后,警方還依法搜查了其中一名嫌疑人布蘭尼根的住所,這家住所同時是一家領(lǐng)有執(zhí)照的嬰幼兒日托中心。在這里,他們找到了和“嬰幼兒”完全不搭邊的東西:20多支槍和上千發(fā)彈藥。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這個非法販運武器的地下犯罪團伙,成員竟然大半是年過半百的老伯。實際上,該案嫌疑人中,最小的33歲,最大的61歲,平均年齡達到51歲。而他們的健康狀況也令人擔(dān)憂:案發(fā)后,雖然7人都立即被羈押,但預(yù)計只能有3個能出庭受審,其他人要么是有心血管疾病要住院,要么需要戒毒治療;還有一個甚至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必須接受全天候的呼吸監(jiān)控護理。
從外表來看,這些老伯都是需要別人照顧的對象,誰相信他們又能搞出多大的亂子來?然而,根據(jù)調(diào)查,這個團伙做下的事情還真不小呢。
據(jù)悉,他們販賣軍火的活動在數(shù)年前就已開始,所涉及的范圍包括數(shù)十支手槍、AK47自動步槍、0.41口徑步槍、霰彈槍,甚至還有7枚手榴彈和自制爆炸物,可謂是輕重火力齊全,足夠武裝一個排的兵力了。在繳獲的兩千多發(fā)子彈中,還包括專用于射穿鎧甲的鋼芯彈——這對于執(zhí)法時身著防彈衣的紐約警察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
荒野大飆客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大叔販賣軍火的目的可不僅是為了發(fā)點小財,而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具體而言,是為了在紐約一帶的飛車黨中爭得一席之地。
在這7名嫌疑人中,多數(shù)來自一個叫做“被禁止的人”的摩托車俱樂部,另外兩人則分別屬于自稱“骯臟的人”和“麻煩制造者”的飆車團體。
這些小團體的主要活動,就是騎著大馬力的摩托車在公路上轟隆隆地超速飛馳;不僅如此,他們還把與警方發(fā)生沖突作為一件非常光榮而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被禁止的人”成員們都會佩戴一個臂章,內(nèi)容是兩支左輪手槍交叉在一起,而佩戴這個臂章的條件是必須和紐約警察發(fā)生過一次正面沖突。
就在去年,外號“蜘蛛”的布蘭尼根老伯,就曾率領(lǐng)手下的人打砸了一家文身商店,并對聞訊趕來的警察大打出手,用刀子、棒球棍、銅管將兩名警察打傷。而這一切,并不是為了欺行霸市或者強收保護費,純粹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這一幕或許國內(nèi)的讀者僅僅在電腦游戲中看到過,卻真實地存在于今天的美國社會之中,而且并非個例。2011年,在紐約的皇后區(qū),就發(fā)生過5起警察被身穿皮夾克的飆車族毆打致傷的案件;而去年6月,匹茲堡警方抓獲的46歲的嫌疑人卡塔諾(Katona),就曾領(lǐng)著飆車團伙“異教徒”(Pagans),與另一飆車團伙“地獄天使”在紐約公開斗毆,導(dǎo)致多人嚴重受傷。
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了那部美國電影《荒野大飆客》,電影中四位面臨中年危機的“大叔”工作上時常遇到各種困難和尷尬,家庭中更是由于溝通的不善而經(jīng)常被誤解。一直循規(guī)蹈矩的他們從沒駕駛過摩托車,在學(xué)了幾天之后四位大叔開著鐵馬上路歷險,一路上狀況百出,最終在看清自己的同時更重新找到了對生活的熱情……
很顯然,犯罪團伙中的成員穿上皮衣、圍上頭巾、騎上排量超大的“哈雷”摩托車上路并不是為了走出生活的壓力,重新找到對生活的熱情,對他們而言,騎行本身就是一種存在感的明證。
在美國的文化里,那種西部荒野上的牛仔情結(jié)早已融入了血液之中。擺脫羈絆、張揚個性是許多美國人下意識的追求,也被他們認為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必經(jīng)之路。這種觀念造就了蘋果、微軟這樣成功的企業(yè),造就了邁克·杰克遜和卡梅隆這樣偉大的藝術(shù)家,也使得搖滾、飆車等為標志的嬉皮士運動經(jīng)久不衰。
興起于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嬉皮士運動,其不滿與反抗的精神內(nèi)核從誕生之日起就逐漸深入人心,并影響到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也許,布蘭尼根衣袖上的一個繡著“1%”字樣的臂章,非常好地詮釋了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這些人自認為不容于主流社會,因而特立獨行地追求另類生活,即便是早已過了充滿叛逆情緒、血氣方剛的青年時代。
在他們眼中,高速公路上的飆車追逐、嬉皮士的皮革衣服甚至大麻葉,這些二戰(zhàn)后曾風(fēng)靡一時的非主流心態(tài)的標志,即便過了半個世紀之后依然如此。令人遺憾的是,嬉皮士們在60年代所努力爭取的和平、友愛和自由的理想和價值觀念,并沒有在布蘭尼根等人的身上流傳下來,他們將對社會的不滿與反抗異化為對他人的傷害和對體制的反抗,并在這種反抗中將自己的人生引向犯罪的深淵;嬉皮士對于他們而言,已經(jīng)褪化為一個干癟的標簽。
目前,以布蘭尼根為首的7名被告都面臨非法持有武器、非法出售武器等罪名的指控,如果罪名成立則會在監(jiān)獄中呆上很長一段時間了。
“這些喜歡飆車、崇尚暴力的團伙成員們,無論他們戴上多少個奇怪的臂章或是文身,”負責(zé)本案的布魯克林地區(qū)檢察官洛雷塔.林奇(Loretta Lynch)說道,“都依然不能逃脫法律的制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