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蘭
前陣子茅臺被胡潤百富評為世界十大奢侈品之一,立刻有人大代表倡議公務宴請杜絕茅臺,老百姓不免弱弱地問一句:言下之意是改喝拉菲嗎?
這并不全是玩笑,高端葡萄酒因其保健功效在酒桌上已顯出逼退白酒之勢。
“有個朋友在山東投資船廠,當地政府領導成天拉他大碗喝白酒,他實在受不了,就想了個辦法,邀請領導來上海考察,全部送到中山醫(yī)院做體檢,一個個都是肝硬化,醫(yī)生告訴領導們以后不能喝白酒了,最多喝點紅酒,他也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喝白酒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人(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qū))共計消費了19億瓶葡萄酒,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雖然葡萄酒大有反客為主之勢,但在酒桌上還是被以一種帶著濃濃白酒痕跡的方式消滅——一口悶?!扒皫滋煲粋€三級城市的客戶打電話向我抱怨,你們送來的紅酒杯太大了,倒?jié)M酒一口干不完,能不能送點小酒杯來?” 中瑞酒博文化公司執(zhí)行董事李璇無奈地說。
而葡萄酒“篡位”還有個難處:酒桌上如果有兩人同時拿出茅臺,據沈宏非的說法,判斷真假只需自報出處,官越大的酒越真。但如果亮相的是拉菲或木桐,就只能依靠品酒師的舌頭和鼻子了。
葡萄酒逐漸走下了神壇,近幾年在影視劇和酒商不遺余力的布道下,少有人會喝紅酒摻雪碧,酒客至少會在喝干白前冰鎮(zhèn)一下,也知道醒酒器怎么用。一位房地產界人士津津樂道自己的經歷,某次宴請上酒商竟帶了一支品酒顧問團隊來,一對一給客戶提供貼身指導?!暗热藭r先喝點香檳,上涼菜時喝一輪干白,上熱菜時喝干紅,甜點上來再開一支冰酒,最后喝一輪甜酒。一場酒喝下來眼花繚亂。”
泡沫破裂
很少人能真正品出高端葡萄酒里的月桂葉或烤面包味,更別提尤加利樹之類中國人壓根沒見過的植物,大部分人打心眼里的感覺是,一嘴的人民幣味兒。
葡萄酒圈子流傳著一個故事,中糧收購了波爾多釀酒世家Raoux家族旗下的一個酒莊后,法國人派獨生子來考察富得流油的中國市場。小Raoux在一個三線城市的商務宴會上,看到每個人的酒杯里倒上滿滿的拉菲,一口干了,也默默地舉起手中的波爾多杯,把酒全部倒進肚子里。
任何好東西被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發(fā)現,它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就會猛漲,似乎得感激歐洲遭遇的經濟危機,因為西方人消費低迷,才有這么多酒賣給中國人。
拉菲的泡沫不斷地膨大,很多人預言過它的崩盤,但拉菲在8年里以30%的漲幅狂奔,令唱衰論聽上去像“狼來了”的故事。不過,這次它終于停下腳步。
在很多人眼中,波爾多酒能代表法國葡萄酒,拉菲能代表波爾多酒,而1982年的拉菲就能代表一切——如果用價格衡量的話。1982年的拉菲在1983年的售價僅為一箱(12瓶)255英鎊,一瓶平均21.25英鎊。但據2010年7月的波爾多指數標價,一瓶1982年的拉菲已經上漲到3600英鎊,27年間暴漲168倍。
“開一瓶1982年的拉菲”曾經是“我不差錢”的一種含蓄的表達,如果要顯得更有腔調,必須像90年代港臺片里的富豪一樣,用法語發(fā)音,把重音放在后面那個音節(jié)。很多人牢牢記住了1982這個數字,后來才弄明白,這一年份的拉菲被評酒大師羅伯特·帕克評為100分。
1982年份的拉菲最輝煌時在國內詢價高達13萬-14萬元,然而去年9月16日的香港ACKER葡萄酒拍賣會上,1982年份拉菲每箱拍賣價格從上半年的70多萬港元大幅跳水至約32萬港元。
隨著拉菲價格下跌,“讓人民喝得起茅臺”這句口號會不會演變成“讓人民喝得起拉菲”?
如果說1982年的拉菲價格腰斬是因為到了壽終正寢的年齡,其他年份的拉菲酒下跌,卻讓唱多者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以來,拉菲價格開始下跌,是波爾多一級酒莊中表現最差的產品。2008年產的拉菲是最大的輸家,從去年3月的歷史最高價每瓶11500元跌到現在的7500元,下跌幅度為45%。2003年份的拉菲跌幅為15%,1999年、2004年和2006年份的拉菲也出現負增長。拉菲的副牌“小拉菲” 在2011年初漲到每瓶6500多元的高位后翻身向下,至今已跌去20%。
拍賣行情也在呼應拉菲疲軟的指數,在去年10月初香港蘇富比舉行的“珍稀佳釀”拍賣會上,821單拍賣品中有59單流拍,包括1961、1995、2000和2005等多個年份的拉菲。葡萄酒拍賣出現了自2009年以來的第一次流拍。慘淡的行情延續(xù)到今年年初蘇富比香港拍賣會,六批次拉菲莊2003年份葡萄酒未能售出。
“現在是一個雙低谷的階段?!崩铊治?,受到歐債危機影響,高檔葡萄酒消費在歐洲不景氣,很多人開始拋存貨。以2008年份的拉菲為例,2010年國際市場價格在1000歐元左右,現在跌到700-800歐元。加上歐元貶值,兌人民幣匯率從10下滑到8,拉菲在國內的價格大幅下挫。
“拉菲的泡沫到了該擠的時候了?!倍辔痪茦I(yè)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拉菲有走紅的資本,它出自法國十大葡萄酒產區(qū)中風頭最健的波爾多,19世紀中期波爾多61個酒莊被列入五個等級,最初一級酒莊除了拉菲之外還有拉圖、奧比昂、瑪歌,1868年木桐加入,并稱五大酒莊。
但資歷相當的另幾家百年老店卻只能眼看著拉菲受寵?!?006年時,一瓶普通年份的拉圖賣3000元不到,大拉菲也就三四千?,F在同樣年份的拉菲要賣近2萬元,大家搶著買還買不到真的,但拉圖卻沒有大漲?!?/p>
莫非是拉菲背靠羅斯柴爾德家族好乘涼?但同屬這個神秘家族的木桐也有此“附加值”,名字叫起來并不比拉菲費事,而且每年請世界知名藝術家繪制酒標,積極造勢,但它在國內的價格卻只和小拉菲持平?,敻?、拉圖等其他幾大名莊更望塵莫及。
雖然名莊們表示很無奈,但事實卻一再重演,拉菲總能得到“新貴”的眷顧。最早拉菲被英國人捧起來(波爾多曾是英國屬地),二戰(zhàn)后美國人開始大量消費拉菲,隨著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喝拉菲成為日本人眼里成功生活的標志,而現在拉菲年產量的三分之一喝進中國人的肚子。
就連用嫩藤結的葡萄釀制的“小拉菲”也水漲船高,2005年只有 500多元/瓶,其后一路上漲,身價甚至超過波爾多其他一級名莊。和正牌拉菲品質相去甚遠的在智利拉菲也跟著雞犬升天。
由于法國葡萄酒法典嚴禁葡萄園進行人工灌溉,大拉菲年產量穩(wěn)定在十幾萬瓶,好的年份在20多萬瓶,每年中國進口約5萬瓶,但東莞一個五星級酒店一年就能賣三四萬箱。業(yè)內估計,國內市場銷售拉菲300多萬瓶,拉菲和LV、Gucci一樣成為了制假重災區(qū)。
“現在這些山寨手段讓人哭笑不得。有一次我在電商網站上看到一張酒的照片,酒標上寫著‘法國皇家拉菲干紅,我一看沒聽過這個呀,網上顯示還賣了不少。再一查報關單,lafite后面多了一個t,變成lafitte?!崩铊f。
葡萄酒業(yè)人士透露,很多政務、商務宴請用A版貨拉菲(相對于粗制濫造的B版貨)是公開的秘密?!袄凭评锏膯螌幾尵朴幸环N強烈的酸澀味,初飲者不容易入口,假拉菲投中國人所好,口感做得很順滑,像果汁一樣。有時我們用真拉菲待客人家反而覺得喝不慣,因為和他平時喝的不一樣。”
即使假拉菲賣得再貴,喝起來能打動味蕾,喝假酒肯定不是一件高雅有腔調的事,時尚人士開始尋找拉菲的替代品,勃艮第地區(qū)的葡萄酒成了這一輪“零和游戲”最大的贏家。自去年以來勃艮第葡萄酒一直是最佳拍賣品,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勃艮第頂級酒莊Romanée-Conti價格上漲26%,La Tache 上漲40%。
走下神壇
2010年開始,滿大街在賣澳洲、阿根廷等新世界葡萄酒,法國列級名莊酒獨占鰲頭的時代過去了,葡萄酒變得更平民。豪宅廣告里不再拿紅酒顯擺,因為人們很容易在新旺、望湘園等大眾餐廳酒單上找到幾款杰卡斯,價位不過一兩百元。
“澳洲酒容易讓人接受,一入口覺得很香很順滑,也不需要太長時間醒酒,打開十五分鐘就能喝了。如果和剛認識的朋友聚會,在不了解大家喜好的情況下,我會帶一支澳洲酒?!蹦称咸丫乒绢檰柛邼砷疟硎荆闹蘧剖恰叭腴T級”的選擇。
當然,“骨灰級”酒客大多不屑以“快餐方式”釀制的澳洲酒。澳洲遍地是家族式的幾十公頃小酒莊,每年幾十萬升的產量,因為從美國或法國進口橡木桶成本高昂,所以釀造的酒只有一小部分會放進橡木桶,時間也很短。一些酒莊為了讓酒帶有木材的香氣,會把刨花浸在葡萄酒里。
五六澳元的低質酒起個“皇家”名字,在國內賣到300元,這些耳熟能詳的“財富故事”讓不少人血脈賁張?!鞍闹蘧飘數刭u幾澳元一支,投資門檻低,買4個貨柜就200萬左右,而代理一個國內葡萄酒品牌要500萬左右,現在葡萄酒進口關稅從60%下調到18%-20%,很多澳洲留學生回來就做葡萄酒貿易?!蹦称咸丫拼砩虅⑾壬硎?。
當所有人都在追逐這個一本萬利的生意,市場變得不平靜。電子商務的介入減少了葡萄酒流通環(huán)節(jié),出現大量百元以下的進口酒。買一瓶50元的酒還能享受送貨上門,游戲規(guī)則被徹底攪亂了。
電商在燒投資人的錢,線下酒商卻感受到炙膚之痛,前不久上海外高橋保稅區(qū)一批低質葡萄酒被就地銷毀。“在國外買酒很容易,但你如果沒有操作經驗,就會誤判市場,被表面繁榮蒙蔽。低質酒如果賣不出去,放過兩三年酒質就退化了,沒辦法處理,倉儲費用和物流費用很高,只好銷毀?!?/p>
抄底游戲
名莊酒在海外指數走低,但2006年至2010年間,中國(含香港地區(qū))葡萄酒消費增長了240%,僅2009年至2010年間就增長了33.4%。外冷內熱,中國人最熟悉的兩個字呼之欲出——抄底,更霸氣外露的說法是,抄帝國主義的底。
“眼下歐洲處在經濟周期低谷,國際葡萄酒市場暫時比較萎靡,價格下滑,而國內市場需求日益增長,買盤強勁,這是入貨的好機會?!崩铊硎尽?/p>
其實早在人們習慣往干紅杯里倒玉米汁的時候,就開始琢磨葡萄酒的投資價值,經常有人像存茅臺一樣存著一櫥智利拉菲。但是一件消費品要具備投資屬性,至少要符合有稀缺性、能保值、易于變現三個基本條件。
“副牌酒肯定沒任何投資價值,就像可口可樂一樣,流水線一開生產多少都沒問題。只有名莊酒具有投資價值,一年產量就十幾萬瓶,而且裝瓶后要放10年才達到高峰期,也就是未來10年價值都在上漲,而這段時間內不斷有酒被消費掉,進一步推高了價值。”
拍賣會為葡萄酒提供了一種變現的渠道,但只有存放在專業(yè)酒窖里的葡萄酒才被拍賣會認可價值?!熬平驯仨毇@得HKQAA這樣的國際組織認證,酒窖的溫度、濕度、燈光控制、倉儲管理系統(tǒng)分區(qū)符合國際標準,并有保險公司對酒質進行保險。專業(yè)的葡萄酒拍賣會標明每一件拍品的來源地,比如出自某個酒窖,或直接來源于酒莊,買家不會隨便去拍來源不明的酒?!?/p>
說得更直接一些,普通人的藏酒在到手的一刻已經沒多大升值空間,特別是當越來越多人了解葡萄酒后,近兩年大量資本直接投入到法國高端葡萄酒期酒交易。所謂期酒(Enprimeur)交易,主要是在該年份采收結束后、酒裝瓶之前的葡萄酒采購過程。投資者定下躺在橡木桶中的葡萄酒,賭的是它兩年后罐瓶時的升值幅度。
選期酒需要專業(yè)眼光和充足的準備,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會提前一年收集當地天氣、水文、葡萄長勢數據,每年3月去各個酒莊品鑒橡木桶打出的酒。運氣也很重要,臨采收前一個月如果下過雨,葡萄水分含量高會影響酒質,往往一場雨會把波爾多分成兩個世界。
當中國人盯上期酒這塊“價值洼地”,精明的酒莊主不忘“補漲”,比如2009年份拉菲期酒價格達到1250歐元。法國人吃透了中國人對波爾多列級名莊酒的狂熱,很多法國頂級酒莊莊主直接跑到香港考察調研,回去立即坐地起價。
中國人深諳釜底抽薪的道理,繼投資現酒、期酒后又盯上了海外酒莊,浩浩蕩蕩的收購大軍中不乏趙薇、姚明等名人的身影。2011年中國人在波爾多一地就買下10個酒莊,據說大連某個房地產集團在法國就買了8個酒莊。今年3月份之前收購動作尤為頻繁,消息靈通的投資者緊趕在法國稅改前完成交易。
法國人對此的反應遠沒有上世紀80年代日本收購波爾多酒莊時那么強烈,日本飲料商三得利1983年率先收購了法國波爾多的三級酒莊拉格喜,法國社會極為震驚,“不敢想象竟然把酒莊賣給亞洲人”。隨后日本企業(yè)、富豪紛紛到法國波爾多的梅多克地區(qū)購買酒莊,此舉使法國中小型酒莊的生意越來越差,也促使法國政府開始陸續(xù)限制日本人購買法國酒莊。
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停滯,很多富人破產,高級葡萄酒熱也冷了下來,很多無法繼續(xù)投資酒莊的富人紛紛從法國撤回。不過依靠法國學到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多年后日本本土產紅酒在國內市場上成為主流?!瓷先ミ@像是一部劇情預告。
資本游戲和葡萄酒結合的高級階段,生出葡萄酒基金等金融衍生品。一位業(yè)內人士說:“這在國外發(fā)展了很多年,私人銀行會自動把高資產人士的一部分資產配置成藝術品、葡萄酒或其金融衍生品。國內也有人在嘗試,利用外資銀行在這方面成熟的操作手法,以及國內銀行的客戶基數,和有國際市場采購渠道的酒商合作,推出葡萄酒基金?!?/p>
不過當這場資本游戲變得越來越復雜,葡萄酒本身在其中顯得越來越不重要。
當這類游戲越玩越大,中國人的味蕾會不會隨之發(fā)生變化?葡萄酒能否在宴桌上取白酒之位而代之?也是頗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