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個姑娘放棄考大學,留在鎮(zhèn)上做了一名中學英語教師。21歲的時候,她相親認識了一個鄉(xiāng)鎮(zhèn)干部,然后結婚。兩年后,她有了一個女兒,3口之家非常幸福。20多年后,50歲的她經歷了結婚、生子、換工作、做生意、當包租婆,卻始終沒有離開那個小城市,在這個有山有水的地方買了房子和車子。如今她已經退休,每天早起后的事情是澆花、買菜、做飯,等著老公回家吃飯,再去河邊散步,然后看電視劇、睡覺。她笑容燦爛,沒有皺紋。
1983年,一個姑娘去長沙上大學,后來又去了上海。之后她在上海結了婚,男人是一個生意人。夫妻倆拼搏大半輩子,擁有了3家屬于自己的醫(yī)療器械公司。他們也有一個女兒,在英國留學。去年,她回到長沙,與丈夫在長沙又重新成立了一個小公司。經歷破產、奮斗、再重新開始的日子之后,她仍保持著對生活的熱忱,也異常瀟灑,每日笑容可掬,四處喝茶。
小城姑娘是我的母親,大城姑娘是她的高中同學。
兩年前,我在深圳,每日泡在十二姐家里。某日收到一個華僑老板的邀請函,讓我回長沙工作,薪水可觀。我對十二姐說,要不我回去了。她在疊被子,頭也沒抬,說那你回去唄,只要能過好,哪里都一樣。
由不得選擇,有時候,真有命運大手推著你走這回事。
兩年后,十二姐在深圳結了婚,有了房子和車子,老公是個有點兒傻也有點兒忙的人,她過起了熱愛的家庭女作家生活。每日澆花、看書、寫字。去上過班,覺得無味,遂辭職。在家里寫字,悠然自得。
兩年后,我在長沙訂了婚,有了房子和車子,老公是個有點兒傻還比較閑的人,然后我也過起了熱愛的“坐家”生活……
你需要什么樣的生活?你想做什么樣的人?這一切,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之分。
每個姑娘都會有大夢想,然后歸于小生活;每個姑娘也都會有小夢想,然后湮滅于大的現(xiàn)實之中。
16歲的時候,我的夢想是去非洲草原上,做一個動物學者。我很喜歡動物,當年我對動物的熱情超過了對高考的熱情,更不知道婚姻為何物。我鄙視一切帶油煙味兒和蔥花味兒的事物,鄙視所有不做頭發(fā)的女人,暗暗發(fā)誓不讓自己的人生淪落到買菜做飯、嫁人生子這么簡單。
可幾年后,我成了一個買菜做飯的女孩子,即將成為一個小主婦。有時候覺得這就像是一場夢,有些夢想可能永遠都不會實現(xiàn),而有些夢想,或許明天就可以實現(xiàn)。
4月,我回家看父母和外婆,一路上看到大片大片油菜花。我想起兩年前在深圳的地鐵上,看見移動電視里介紹去江西婺源看油菜花的旅游片。那時我想,如果有時間一定去看看。如今,這個夢想變得唾手可得。
從此之后,每個節(jié)日我都回家過。端午回家用艾蒿水泡澡,中秋回家吃月餅,國慶回家爬天子山。因為身在長沙,回家一趟實在太容易了。每次回長沙,我都帶著土雞蛋、茶葉、蜂蜜,喝著用土雞蛋做的湯,我想,這就是幸福吧!
我們都是從蓬頭垢面擠公車的日子里走過來的。只是有人認為那值得,是在為未來做鋪墊。有些人認為那不值得,生命短暫,應該用在更有意義、更享受生活上面。
誰對,誰錯?誰都沒有錯。
有些姑娘無法忍受大城市的嘈雜,有些姑娘無法忍受小城市的安逸。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罷,根本就不是問題。
問題是,生活就是生活。它不會因為你生活在大城市里,就不賜予你孤獨與難堪,就完全不用理會結婚和生子,就沒有出軌與婚變問題,就沒必要抽時間回家用母乳喂養(yǎng)孩子。它也不會因為你生活在小城市里,就不施加給你貧窮與壓力,就讓你完全不用奮斗與進取,就用不著自省與反思。
生活,在哪里都一樣。不一樣的是,你如何生活。
(摘自《南國都市報》)
作者簡介:
岑云云,網絡寫手。你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是喜歡大城市的充實忙碌,還是享受小城市的安逸悠閑?曾輾轉于不同城市之間的她,看透了那些浮華云煙后,仿佛明白了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