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癌癥能否用疫苗來防治?多年來,通過了解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不同點,對癌細胞實施定點攻擊,一直是醫(yī)學界嘗試的方向。
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的問世,及其在宮頸癌預防中的應用,曾被視為人類在與癌癥斗爭中里程碑式的勝利;而在前列腺癌Provenge疫苗成功上市之后,這種通過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對癌細胞實施針對性治療的方法,已經獲得了廣泛認可。
如今,癌癥疫苗領域的另一座高地正在被攻下: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研制出一種新型抗癌疫苗,而且與以往只針對一種癌癥的疫苗不同,這種新型疫苗將能治療70%的癌癥。這項還處于動物實驗階段的科研成果,能否成為成熟的治療癌癥的產品,將直接影響人類戰(zhàn)勝癌癥的歷程。
追蹤偽裝的癌細胞
美國梅奧研究所和佐治亞大學合作開發(fā)出一種疫苗,并在小鼠身上做了實驗,結果表明這種疫苗能夠顯著地縮小腫瘤??蒲腥藛T稱,這種實驗小鼠能代表90%的人類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病例。
當正常細胞向癌細胞轉化時,細胞表面的糖類物質會發(fā)生特殊變化,這些變化在癌變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喚醒”免疫系統(tǒng)來識別這種差異,以摧毀癌細胞。但是,正因為癌細胞來自肌體本身,所以免疫系統(tǒng)一般不會識別出來并對其發(fā)起攻擊。
由梅奧研究所的桑德蘭·甘德勒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在小鼠體內培養(yǎng)出一種與MUC1蛋白相關的腫瘤。MUC1是一種高糖基化、高分子量蛋白,又稱附膜蛋白,廣泛分布于癌細胞表面,在癌癥的發(fā)生與轉移方面起重要作用。MUC1外表覆蓋了一層糖類,癌細胞通過把糖置于細胞表面,來欺騙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讓自己在人體內部活動而不被發(fā)現(xiàn)。
甘德勒研究團隊的方法,就是要告訴免疫系統(tǒng)如何識別這種糖,并對癌細胞實施攻擊。甘德勒博士說,這是第一次以正常細胞與癌癥細胞的區(qū)別為基礎,激發(fā)免疫系統(tǒng)來識別并殺死癌癥細胞的疫苗。MUC1蛋白也在近期被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認定為癌癥疫苗開發(fā)中3個最重要的蛋白之一。
另外一位研究者伯恩斯說,這種疫苗能夠引起很強的免疫反應,在超過70%的腫瘤中都能找到這種蛋白,而在諸如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和多發(fā)性骨髓瘤中,甚至可以找到90%。這種基于MUC1的腫瘤疫苗將在預防和治療特定癌癥上具有巨大的潛力。研究團隊透露,如果一切順利,將在2013年末開始一期臨床實驗。
疫苗前景被看好
人們熟知的大部分疫苗,例如脊髓灰質炎疫苗和乙肝疫苗等,它們的作用機理是在病毒真正入侵之前,以安全的方式先激發(fā)肌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這樣當病毒真正入侵時,免疫系統(tǒng)就能盡快殺死病毒。
與此不同的是,治療性癌癥疫苗利用的是病人自身的癌癥細胞和腫瘤特異性抗原,訓練肌體識別并摧毀體內已有的癌細胞,并且能夠在治療結束后預防腫瘤復發(fā)。
癌癥疫苗從第一代的腫瘤全細胞疫苗,到現(xiàn)在的轉基因腫瘤細胞疫苗、樹突細胞疫苗、合成肽疫苗、DNA疫苗,已經經歷了30年的發(fā)展,近5年的研究更是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2006年,宮頸癌疫苗嘉德西爾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成為第一種癌癥疫苗;2007年5月,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研制的宮頸癌疫苗在澳大利亞獲得上市批準。
2010年4月,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的第一種用于治療前列腺癌的疫苗Provenge上市。與前兩種旨在預防癌癥發(fā)生的疫苗不同,Provenge為治療性疫苗,意在喚起免疫系統(tǒng)來進行抗癌。研究人員在針對前列腺癌癥患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那些注射了Provenge疫苗的患者,平均壽命延長了4個月。
預防性疫苗僅是簡單的一針注射,而治療性癌癥疫苗則麻煩得多。目前已有的Provenge疫苗,是先通過白細胞除去法,將免疫細胞從患者血液中過濾出來;之后研究人員有選擇性地激活提取出來的免疫細胞,使之對癌細胞發(fā)起攻擊;然后,對這種激活的免疫細胞進行培育并大量增殖,再將它們輸回到患者體內。目前,完整療程所需費用大約為62萬元。
雖然臨床數(shù)據(jù)表明,在用癌癥疫苗進行治療后,免疫系統(tǒng)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真正表現(xiàn)出持續(xù)性的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這要比現(xiàn)在常用的放療和化療方法慢得多。但是考慮到治療性癌癥疫苗相比于傳統(tǒng)癌癥治療方法所帶來的好處,無論是研究人員還是生物科技產業(yè)的研究者都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
如果梅奧研究所和佐治亞大學聯(lián)合開發(fā)的這款疫苗,能夠進入到人體實驗階段,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認證,那么這種疫苗將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廣譜治療性癌癥疫苗。人類與癌癥之間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也將因為這項研究而發(fā)生逆轉。
(摘自《新世紀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