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王洪濤
歷史總是耐人尋味,命運更像是注定了一樣。
500千伏平武(河南平頂山——湖北武昌)輸變電工程——中國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路,一個開啟中國超高壓電網元年的標志性工程;我的父親,一個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初,從深山坳里走出的農村娃兒。31年前,因了命運的交錯,兩者竟走到了一起,也就有了父親那段頗引以為自豪的歷史和難忘的回憶。
1951年初夏的一個夜晚,伴著油燈,當祖父抱著剛剛出生的父親撫慰端詳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成為一名光榮的電力工人。當然,他更不知道此時此刻外面世界所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直到19年后,從縣城來了幾名干部模樣的人到村里組織招工,追著攆著告訴祖父說你的孩子夠格,讓他跟我們走吧,祖父卻還是一臉的懷疑,問人家招工到底是干啥的。費了半天工夫,祖父才終于明白招工就是去外面干活。心想,也好,反正家里還有四個孩子呢。糊里糊涂中,祖父做出的這個決定,卻真真切切地改變了父親的命運,有了之后與“平武工程”的邂逅。
1981年,剛過完春節(jié)。作為當時平頂山市電業(yè)局線路工區(qū)的一名年輕職工,父親還沉浸在十足的年味兒之中。然而,班長的一次談話,卻讓父親頓時緊張起來,再也沒有了過節(jié)時的心情。談話內容,父親現在依然記憶猶新:“我國第一條超高壓輸變電工程——500千伏平武輸變電工程平頂山段即將開始全面施工,局里要成立500千伏生產準備組,工區(qū)決定派你作為工程質檢員參與工程建設。明天就到局里報到,提前要學的東西很多,要做好吃大苦的準備!”自己要參加500千伏輸電線路的建設,而且還是國內第一條,自己能行嗎?對于那時剛剛到電業(yè)局參加工作不久的父親來說,別說不知道500千伏線路是個啥模樣了,就連見過的220千伏輸電線路也是屈指可數,實在可以想象父親當時內心的忐忑。然而,父親卻告訴我,果斷接下任務的那一刻他沒有一點猶豫,相反卻極是興奮和驕傲。他說,反正自己年輕,不會的可以學,吃苦就更不怕了。之后的事實證明,父親這樣想,也正是這樣做的。
這注定是一場氣勢恢宏的大決戰(zhàn),一部可以載入河南電力發(fā)展史冊的協(xié)奏曲。在全長41.76公里500千伏平武輸變電工程平頂山段戰(zhàn)線上,來自河南、湖北、吉林等四家優(yōu)秀電建隊伍,500余人齊聚中原腹地,投入緊張戰(zhàn)斗。
那時,父親每月的工資是37塊5毛錢?!捌轿涔こ獭逼巾斏蕉问┕ぶ?,正是寒冷的季節(jié),父親作為工程質檢員要天天盯在工地上,和施工隊員們一起從早上到晚上一待就是一天。現場實在冷得沒辦法,父親才狠狠心咬咬牙去百貨商店花了4塊5毛錢買了一套新棉衣。中午吃的飯是從駐地帶的兩個饅頭和一壺水。冰天雪地里,等到吃飯的時候,饅頭和水早已變得冰涼冰涼的。由于施工現場離駐地太遠,所帶的一壺水喝完了也就沒有了,人只有強撐著。父親和另外兩名同事負責的是工程平頂山段南半部分,駐地在葉縣縣城的一個小招待所內。從1981年3月到11月,他們在招待所一住就是8個月,期間甚至兩個月都不曾回過一次家。招待所的條件極其簡陋,只有一床薄薄的被褥,房間內冬天沒有取暖的火爐,夏天沒有電扇。
工作服是清一色的灰色勞動布,施工現場只有一個帆布篷可以遮風避雨,施工車輛大都是解放牌或是躍進-51嘎斯車,天津吉普是當時見到的最好的車。參加平武工程讓父親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見到‘牽張機’;第一次見到PVC安全帽;第一次見到混凝土強度測試儀;第一次見到那么詳細、嚴格的質量檢查標準……”
當問及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是如何度過時,父親笑著說:“世上沒有吃不了的苦,當你一門心思為了某個目標努力時,就不存在苦與不苦了……”
1981年12月22日,500千伏平武輸變電工程正式投運。這一天,中國向世界宣布,沒有超高壓的歷史已經成為過去。工程的建成投運使河南電網與湖北電網聯(lián)絡線路由220千伏升級為500千伏,跨省電力交換能力也由不足10萬千瓦上升到40萬千瓦左右。
我曾開車帶父親到當年他工作過的“平武工程”現場去看過。在姚孟電廠旁,500千伏平武輸電線路2號鐵塔前,父親駐足良久,出神地凝望著鐵塔。父親告訴我,在這里他曾度過“一劫”:“那天,按照計劃要檢查2號鐵塔至3號鐵塔間的線纜。剛剛爬上93米高的鐵塔頂端,還沒來得及扣安全帶,本來不是很大的風突然變得猛烈起來,塔身左右擺動的幅度足有一米多,腳下突然一滑,幸虧一只手抓住了一根角鐵……”伴隨著我們幾個孩子的唏噓聲,父親的思緒被拉回到現實。他感嘆道,31年,變化真是太大了。原先這里除了電廠之外,周圍全部是荒草湖泊,極少有人煙,輸電線路和鐵塔也只有那么兩三條和幾座?,F在,周圍到處都是高樓林立,不遠處就是高速出口和立交橋,輸電線路更是多不勝數,像是一張巨大的網伸向四面八方。
從現場回來時,我和父親都陷入沉默。我知道父親還在追憶那段逝去的曾經歲月,而我想的更多的卻是未來。
作為一名電力新聞工作者,我見證了平頂山電網近年來的巨大變化:500千伏變電站從沒有到現在的2座,變電總容量從258萬千伏安到1028萬千伏安,售電量從57.73億千瓦時到106.88億千瓦時。先后實現了主網架升級到500千伏、各縣均有220千伏變電站、變電總容量突破1000萬千伏安,輸電線路總長度突破2000千米等重大突破。截至2012年8月底,平頂山電網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達66座,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有189條,總長度達2461千米,成為全省第四家變電總容量超1000萬千伏安的單位,500千伏變電容量躍居全省第二位。當年的500千伏平武線,此后被更名為姚武線,再到如今被剖接分為姚白線和白武線。這些,父親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如今,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夏有空調,冬有暖氣,與父親當年的施工環(huán)境相比何止是天壤之別。我一直在想,父親與“平武工程”傳奇般的邂逅經歷賦予了那個時代生動的色彩,而我呢?我和這個時代又將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精彩……
平武線施工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