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星
智能化來得太快,智能手機大躍進的早潮席卷而來,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沖擊了行業(yè)格局,形成了三種對立統(tǒng)一的業(yè)態(tài)模式,并不斷發(fā)展變化著。以運營商捆綁下的價格戰(zhàn)為第一種,以互聯網內容應用電商直銷為第二種嘗試,以用戶體驗引領創(chuàng)新的品牌營銷為第三種。
相信在未來,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細分定制市場蓬勃發(fā)展,硬件與軟件不斷升級,具有獨特競爭力的智能終端設備不斷涌現,細分市場將會長期存在!
蘋果的iPhone4S智能語音為獨特競爭力改變人機交互方式,將會引領新一輪以“語音技術”為核心的競爭,為構建iCloud做準備,存儲在未來具有戰(zhàn)略意義,蘋果向上游產業(yè)鏈延伸搶占稀有資源收購閃存廠商,固態(tài)硬盤在產品中的應用,滿足用戶體驗更高要求。
三星等以硬件競爭力為代表的個性化品牌商,定義出大尺寸產品,功能機時代的細分市場將會重新定義和延伸,芯片處理器的強大能滿足消費者更多的需求,互聯網內容商比運營商提供更多元化、更專業(yè)的服務,消費者不一定需要更多的話費,微信、米聊等也許在未來可以對運營商語音業(yè)務構成一些影響,打通PC與mobile形成更深度移動互聯,不僅需要硬實力更需要軟實力。
智能手機運營模式現狀
第一種,運營商捆綁下的定制階段:中華酷聯為代表(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通過運營商定制政策,先生存再發(fā)展,有大量的集采反推供應鏈降低成本,有良好的運營商合作基礎,清晰運營商需求,從產品研發(fā)到供應鏈整合非常有優(yōu)勢。
第二種,以互聯網直銷渠道為突破的嘗試,主要代表是小米,小米先從“網絡”走紅,然后步入運營商懷抱,讓更多的傳統(tǒng)手機廠商看到了希望,從“運營商+手機制造廠商”向“互聯網內容商+手機廠商”過渡嘗試,天語與阿里云的戀愛曾火爆一時,昔日的戀愛已經結為連理,獨自打拼的尷尬將成為歷史,構建生態(tài)鏈用規(guī)模打市場,聯營借力才是王道。
第三種,以品牌突圍引領用戶體驗創(chuàng)新為主的老牌廠商,基本上是傳統(tǒng)的優(yōu)秀品牌從Feature phone向smart phone時代的轉型(金立、oppo、步步高、長虹)他們既有扎實的傳統(tǒng)渠道,又有固定的目標用戶群,但是面對智能手機時代要做好:產品升級、品牌升級的嘗試和轉型都在努力著。
智能手機的品牌宣傳
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產品形態(tài)不同,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無論是產品、價格、品牌、目標消費群都有所改變,智能機轉型品牌面臨升級。
金立模式
金立經過多年耕耘,資本運作即將上市,在廣告推廣上,金立與廣告公司深度合作推廣(股份關系),金立早期初創(chuàng)打品牌的時候與央視代理公司(三人行)以股份合作形式在央視打品牌,2007年與電購公司橡果國際深度合作猛砸電視購物廣告(后期以系列買斷形式)。金立2011年廣告費過5億,如此猛砸廣告是因為和媒體資源捆綁在一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得以持續(xù)發(fā)展。
其中,金立的電視直銷從直接購買廣告時間到線上分成承諾保底再到買斷經營成為其經銷商,不斷深入發(fā)展取得不錯成績,金立通過電視購物成功推出“語音王系列”延續(xù)至今。轉向智能機時代作為其重要系列之一,差異化明顯目標人群定位精準,剛好iphone4s的智能語音的問世給金立語音王提出了挑戰(zhàn),也讓語音技術備受矚目。
功能機和智能機目標受眾有銜接和升級,找到了目標受眾用不同產品來滿足,智能機時代主力軍年輕時尚人群和商務精英群分別用e-life和天鑒來滿足,媒介策略也比較精準,值得借鑒的就是其媒體宣傳模式的合作。
Oppo、步步高模式
廣告?zhèn)鞑ヒ浴罢忌筋^”著稱,王牌欄目獨家冠名、網上流傳“開著飛機撒錢年廣告費10億”廣告,宣傳他們的廣告是狂轟但不是亂炸,媒介策略精準有力,緊緊圍繞目標人群延續(xù)或者升級。
目標定位:10-35歲的青少年是其主要的消費群體,以“音樂”起家始終貫穿并開始升級,以“年輕女性”為基礎向“年輕男性”目標群過渡,強調“自我”引領個性潮流。受眾:年輕學生群(real系列)-打音樂、娛樂訴求-媒介選擇:占領電視媒體資源高地-廣宣標簽:音樂聲音(噠啦噠啦噠啦噠啦);時尚女白領(ulike系列)-打自由、自我訴求-媒介選擇稍微變化但是不大,因為學生剛剛畢業(yè)到白領是一個升級屬一個年齡層-廣宣標簽:一首歌(享自由),品質男士(find系列)-開始探索回歸男性市場-媒介策略:國際化定位轉型不斷推出新品。路線:Real-like-find-發(fā)現真正的自己、喜歡自己-我是我主宰!
以感性訴求作為廣宣基調不斷延續(xù)和升級用心打動目標群。
小米模式
速度成本沖擊銷量,口碑勢能換取市場,以硬聚軟贏未來!
先求生存再求發(fā)展最后盈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量上反推供應鏈降成本、賺人氣、賺美譽度給品牌貼金,中興華為一開始先做量(中低端)和小米想法一樣,得財有道先后而已。
小米模式關鍵詞:硬件、雷軍、電商,整合集成,小米最早推出雙核概念,英業(yè)達做方案,網絡自炒,在智能機剛剛興起的時候推出雙核概念,別人推出1G主頻賣4000的時候,小米的雙核不到2000元(研發(fā)成本不過1500),消費者自然都覺得小米實惠。
小米選擇在互聯網上炒作宣傳,是因為雷軍出身于中關村程序員,從金山、到投資人,幾十年一直專注于互聯網行業(yè),雷軍投資的項目有:UCWEB(全球剛戶超過2億其中包括手機用戶)、樂訊(主要為手機用戶提供娛樂圈信息交流、博客空間、手機高手綜合社區(qū)等,注冊用戶3000多萬)喜訊無限(安卓應用平臺下游戲娛樂供應商如挖金礦等多款熱門游戲)凡客誠品、樂淘、多玩網、拉卡拉、瓦力語聊,小米科技,所以小米手機會率先在互聯網上進行廣告宣傳自我炒作,因為互聯網是其根據地,有廣大群眾基礎響應,也是電商銷售渠道,表面上以高配置硬件裸奔(利潤),長遠投資內容和品牌(后期賺錢),小米所構建的軟實力能否取得巨大成功暫不評論,至少短時間內自抄效果達到,其實是因為它有自己的平臺和夯實的互聯網資源積累,小米正是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擅長的事,最有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