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峰 張 弛 李秀銀
河南省舞陽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舞陽 462400
膽囊結石是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百余年來治療該病的方法多采用膽囊切除術。近年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提高,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在國內逐漸開展起來,但有一定的復發(fā)率。為了提高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的療效,降低結石復發(fā)率,2006年2月~2011年12月,我們對100例行保膽取石的膽囊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對照組單純行腹腔鏡下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MC),治療組術后服用利膽排石湯,結石復發(fā)率明顯降低,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06年2月~2011年12月,其間有保膽愿望的膽囊結石患者100例,行腹腔鏡下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MC)。其中,男34例,女56例。平均年齡37.8(18~59)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對照組單純行腹腔鏡下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MC),治療組術后服用利膽排石湯,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具體指標。
①空腹膽囊容積(FV)在15-25mL之間;②脂肪餐后膽囊收縮功能良好;③膽囊壁厚≤0.3cm;④不合并膽囊息肉及膽管結石。
對照組采用氣管插管全省麻醉。臍上緣做一個1cm小切口置入腹腔鏡,右肋緣下鎖骨中線膽囊投影處0.5cm小切口置入相應直徑穿刺器,進入無損傷抓鉗,提起膽囊觀察膽囊炎癥程度及與周圍粘連情況初步判定是否可行MC,隨后擴大肋緣下切口至2.5cm左右,將膽囊底提出腹壁。于膽囊底縫合牽引線3根,切開膽囊底部,吸引膽汁,插入纖維膽道鏡探查,用取石籃取凈膽囊內結石后以3~0可吸收線縫合膽囊底部切口,將膽囊還納腹腔,不置引流管,切口創(chuàng)口貼貼之。治療組手術方法同對照組,加之術后6小時服用利膽排石湯,1劑/d,連服2周。方藥組成:雞內金20 g、金錢草 30 g、郁金 15 g、枳實 15 g、柴胡 15 g、木香 10 g、梔子 10 g、生大黃6 g、甘草5 g。
對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膽囊壁變化、膽囊收縮功能和結石復發(fā)率進行比較。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數據比較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肛門排氣)≥16 h,2個月后復查彩超復發(fā)4例,復發(fā)率8%。隨訪6個月~3年,復發(fā)10例,復發(fā)率20%。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肛門排氣)≤10 h,2個月后復查彩超均未發(fā)現膽囊及膽管殘石。隨訪6個月~3年,結石復發(fā)2例,復發(fā)率4%。
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具有胃腸功能恢復快,膽囊功能恢復好,結石復發(fā)率低的優(yōu)點。 (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治療組的比較情況()
表1 對照組和治療組的比較情況()
項目 術后排氣時間(h)膽囊壁厚度(mm)膽囊收縮功能(%)結石復發(fā)率[n(%)]治療組(n=50)對照組(n=50)9±0.817±1.14.6±1.36.4±1.667.6±6.348.6±6.12(4)10(20)
膽囊是儲存、濃縮、排泄膽汁的器官。膽汁具有殺滅細菌、中和胃酸、乳化脂肪、維持酸堿平衡的作用。近年的研究提示了膽囊參與維持膽汁酸膽腸循環(huán),具有極為復雜和重要的功能,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1]。膽囊切除術可發(fā)生膽管損傷等并發(fā)癥,且膽總管結石的發(fā)生率增高。膽囊切除術后次級膽酸大量增加,該物質能刺激結腸粘膜的有絲分裂增強傾向,使結腸癌發(fā)病率增高,升結腸尤著[2]。
保膽取石術,并發(fā)癥較膽囊切除少,不存在膽管損傷的可能,同時可以保留膽囊的功能,是追求保持人體器官的完整性,符合更微創(chuàng)的觀念。但盲目保膽取石導致結石復發(fā)率高,文獻[3]報道術后5年結石復發(fā)率高達39.6%~41.6%,張寶善報道為2%~10%,我們開展的50例單純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復發(fā)率也高(20%)。西醫(yī)臨床上藥物應用預防結石復發(fā)的療效不理想。
中醫(yī)認為膽囊結石的形成是由于肝氣郁結、濕熱內蘊、淤血阻滯導致膽汁淤積而形成。凡情志憂郁、寒溫不適、蟲積等因素,致使脾胃運化失常而使?jié)駸崽N結中焦、影響肝膽的疏泄與通降。如長期濕熱不化,膽液凝結,久經煎熬,可形成結石。方中雞內金消石化積;金錢草、木香、柴胡、郁金清熱利濕、行氣解郁、利膽退黃[4];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痞;大黃、木香、梔子可降低膽汁粘蛋白含量,促進膽囊排空,有效防止結石形成[5]金錢草、木香、梔子、柴胡合用有增強膽汁分泌、收縮膽囊、降低奧狄氏括約肌張力,加強腸蠕動和抗菌消炎之功效;甘草益氣和胃,協(xié)調諸藥。諸藥合用具有消積化瘀、利膽導濁、溶石、排石之功效。能促進膽囊粘膜的修復及膽囊功能的改善,從而有效防止膽囊結石的復發(fā)。我們采用中藥利膽排石湯對50例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后患者進行干預,結果僅2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4%,臨床證明療效滿意。
我們認為中藥利膽排石湯應用于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能降低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后結石的復發(fā)率,提高臨床療效。
[1]張寶善.腹腔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新思維的討論[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4):241-243.
[2]張寶善.腹腔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的新思維新概念[J].肝膽胰外科雜志,2009,21(5):337-339.
[3]王堅,王昊陸,李可為.膽囊結石治療策略的爭論與選擇.膽囊切除還是保膽取石[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1):44-46.
[4]盛利.利膽湯結合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5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0,16(9):68-69.
[5]曾小粵,張竟超,溫志鵬.防石方防治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后膽囊結石復發(fā)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13(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