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這里的豆腐會唱歌………………………………………
這是什么?一塊挨著一塊,長滿寸許長的雪白絨毛,像一只只安靜地伏在那里的幼獸,那絨毛下面仿佛藏著蓬勃的生命。
是豆腐,確切地說,叫毛豆腐。安徽休寧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溫潤的氣候,孕育出了這種奇特的食物。它的確有生命,白色的細絲是毛霉菌的菌絲,菌絲間細小的顆粒是散落的孢子,那是毛豆腐成熟的標志。每當(dāng)看到這微型森林一樣的長毛和孢子,小方的心里就溢滿了喜悅。
小方是家里的長女,她家世世代代做豆腐。父母將豆腐坊的大部分工作交到她手上,也將豆腐坊的未來和希望交到了她的手上。不過,她的妹妹并不希望她一直這么做下去,因為做豆腐實在太辛苦了,體力活繁重不說,經(jīng)常連一頓熱乎飯都吃不上。
毛豆腐用料和制作十分考究。它選用粒粒珠磯、色澄如玉的優(yōu)質(zhì)黃豆制成豆腐;制成的豆腐要求色清如雪,刀切似玉,墜地不溢;豆腐制好后,要趁鮮按長12厘米、寬6厘米、厚3厘米的標準切成小塊,置于陰涼干燥處讓其發(fā)酵。
小方每天很早起來,磨豆子,煮豆?jié){。豆?jié){的表面會漸漸凝結(jié)出一層油皮,但毛豆腐不需要油脂。所以小方把油豆皮小心地挑起來,晾曬到竹筷上,風(fēng)干后成為毛豆腐的副食品,它們是另一種質(zhì)感的美食。
制作毛豆腐的關(guān)鍵,在于用自制的發(fā)酵“酸水”來“點鹵”。酸性物質(zhì)和石膏一樣可以讓大豆蛋白凝固。但“酸水”更大的意義在于其中的微生物,在點鹵的過程中,微生物像種子一樣被埋植進豆腐當(dāng)中。小方把切割成均勻小塊的豆腐整齊地碼在竹條上,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黑暗中,小方仿佛聽到發(fā)酵菌們歡快的歌聲。
經(jīng)過3~5天,豆腐上就長出了細密的絨毛。這些絨毛是霉菌、酵母菌和細菌們是否和諧生長的指標,這直接關(guān)系到發(fā)酵的進程,以及最終味道的鮮美與否。根據(jù)絨毛的長短、顏色,毛豆腐可分為虎皮毛、鼠毛、兔毛、棉花毛等四種。
小方制作毛豆腐一般是在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徽州溫潤的環(huán)境能引導(dǎo)豆腐走向發(fā)酵的正軌。而在酷熱的夏天,人們很難控制發(fā)酵的走向。
成了毛豆腐的豆腐內(nèi)部大有不同,毛霉菌分泌蛋白酶,讓大豆蛋白降解成小分子的胨類、多肽和氨基酸。這一系列轉(zhuǎn)化讓豆腐異常鮮美?!盎罩菝垢?,打個巴掌都不吐”,徽州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
毛豆腐的營養(yǎng)價值十分豐富,它不但具有普通豆腐所含的營養(yǎng)素,而且在發(fā)酵的過程中,蛋白質(zhì)分解成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不但味道比普通豆腐鮮美,還增加了普通豆腐不含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C,還具有幫助消化,可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便秘、中風(fēng)、冠心病,也可以避免膽固醇過高、抵抗某些癌癥等多種重要保健功能,針對中老年人還具備延年益壽之功效。
深諳美食的徽州人是毛豆腐的知音,吃法可繁可簡。常見的有紅燒毛豆腐、油炸毛豆腐、火焙毛豆腐、清蒸毛豆腐等。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在街頭遇到走街串巷的貨郎,一頭挑干柴,一頭挑毛豆腐,用熱油將毛豆腐煎成兩面略焦,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fēng)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說到毛豆腐,就會激起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誰才是豆腐祖師?………………………………………
民間傳說,豆腐是孝子樂毅發(fā)明的。他父母年邁,牙齒脫落,吃豆不便,他就將大豆浸泡,磨成稠漿,煮熟,以敬老人。有一回,豆?jié){里掉了熬鹽的鹽鹵,他舍不得倒掉,于是煮開,便成了豆腐,老人吃了感覺很好。樂毅很高興,此后天天做豆腐給父母吃。結(jié)果有一天,樂毅的母親病了,大夫斷定是經(jīng)常吃黃豆上火的緣故,給開的頭道藥就是涼性藥——石膏。母親吃過藥很快就康復(fù)了。樂毅靈機一動,以后再做豆腐的時候,都會放些石膏進去,這樣吃了不僅不會上火,而且味道更加鮮嫩。樂毅就這么著成了豆腐師傅的祖師。
這傳說其實有些不靠譜:鹽鹵毒人,像樂毅這般孝子,豈不有虐死二老之嫌?其實,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有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點鹵皆可為之?!?/p>
不光是豆腐,徽州毛豆腐的來源也有多個版本。有說是明太祖朱元璋討飯的時候無意中發(fā)明的。也有人說,毛豆腐來源于古時一名叫王致和的舉子。他多次科舉落第,自認只有賣豆腐的命,便接過父輩的豆腐坊,做起了豆腐生意。一日天氣悶熱,豆腐滯銷,他順手將多余的豆腐鋪在稻草上,灑上鹽水,打算日后自家食用,不料因為忙,很快忘了此事。待他記起時,那豆腐已是色變毛長,茸茸密密。他自認晦氣,本打算倒掉,不經(jīng)意用手掰下一點舔嘗,居然嘗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鮮味,于是他便放些油及佐料下鍋煎烤,一時奇香四溢。從此,王致和就潛心做起了毛豆腐的生意。
千面豆腐……………………………………………………
毛豆腐只是豆腐之一種,更常見的是水豆腐、千張、豆腐果、豆腐干等。
建水的豆腐球也別有風(fēng)味。那里的人們用小塊的紗布把不成形的新鮮嫩豆腐緊緊包裹起來,擠壓出水分,然后放到竹匾里晾曬幾天,直到它們變得干癟堅硬,表皮變成黑褐色。這是一種自然發(fā)酵:河谷地區(qū)的溫暖,讓豆腐很快發(fā)酵,但適度的干燥,又讓它們不至于腐敗。吃的時候呢,就把豆腐球放在炭火上烤,炭火的熱力讓堅硬的豆腐迅速膨脹,像發(fā)酵的面團,建水人很會享受這種由風(fēng)干和發(fā)酵打造出的特殊味道??竞玫亩垢蛘赫{(diào)料吃,論個兒賣,吃一顆豆腐,投一粒玉米,用這種方法計數(shù),買賣雙方都很默契。
在云南石屏,豆腐的氣質(zhì)則大為不同,做成的豆腐體積極大,像巨大的條石,且極富韌性,幾乎不會破損,只用少許的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鮮。
也有的豆腐不是以大豆為原料的,比如蒙古族牧民最愛的奶豆腐、乳扇。
奶豆腐和奶茶一樣,是牧人的主食,草原人無法靠蔬菜和水果來補充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都可以從這里獲得。
牧民們擠出鮮奶,放到鍋里慢慢煮,先舀出表皮凝結(jié)的酸奶油,下面的發(fā)酵牛奶漸漸結(jié)成塊狀的凝乳,等蛋白和乳清在火力下分離開來,就舀出乳清來——它適合喂牲畜。
煮奶的過程中,要不停地攪動,奶團才不會沾到鍋底,等最后的乳清被徹底耗干時,牧民就將奶團趁熱盛進模具中,新鮮的奶豆腐瞬間成型。趁熱吃上一塊,真是無上的美食?。?/p>
風(fēng)干的奶豆腐可以保存很久,吃上一個冬天也不會壞。
豆腐象征著中國人的品質(zhì)……………………………
中國的豆腐從誕生到興盛,已經(jīng)走過了2000多年。
在幾千年的農(nóng)耕歷史里,大豆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在已知的豆科植物中,大豆蛋白質(zhì)最豐富,也最廉價??伤缙诘牡匚皇謱擂?,煮熟后味道并不好吃,還會產(chǎn)生脹氣,后來做成了豆腐,才變得如此搶手。
石膏這種白色粉末,是點豆成“腐”的關(guān)鍵。煮沸的豆?jié){中,加入適量的石膏,變性的蛋白質(zhì)和石膏迅速發(fā)生膠凝作用,一眨眼的功夫,漿液就變成了固體。石膏最早常常出現(xiàn)在術(shù)士的書籍中,據(jù)說正是熱衷于煉丹的淮南王劉安,偶爾將石膏點入丹母液即豆?jié){之中,經(jīng)化學(xué)變化成了豆腐。
豆腐的誕生,徹底改變了大豆的命運;豆腐無限包容的個性,給廚師創(chuàng)造了極大的想象空間;那些胰蛋白酶抑制劑、不能被吸收的糖,以及植酸,都被自覺不自覺地消除了,豆腐的出現(xiàn),讓人體對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達到了高峰。在蛋白質(zhì)的提供上,大豆是惟一能夠媲美肉類的植物性食材。
豆制品也是僧人們的最愛,漢地的佛教嚴格執(zhí)行著素食這一戒律,也深刻影響了中原的素食文化。來源于植物的豆腐既符合了嚴苛的心理戒律,又給予了身體營養(yǎng)上的最大支持。
豆腐在“清寡”中,暗含了某種精神層面的氣質(zhì),古人稱贊豆腐有“和德”,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貧,做豆腐的也能順其自然。
做豆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和水密不可分。做豆腐的人都懂得水,人們相信,水能滋潤人的情感和靈性,就仿佛水對豆腐的塑造,兩者中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共通。
中國人用豆腐表達了自己柔軟變通的適應(yīng)性,所有這一切,讓一粒黃豆得到了升華。
綜合改寫自《舌尖上的中國》及相關(guān)網(wǎng)絡(lu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