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勝開
(機械工業(yè)第三設計研究院,重慶400039)
超高層建筑面積大、功能復雜、層數多、建筑單體體量大、人員眾多、垂直疏散距離長,火勢蔓延迅速,撲救相對困難,易導致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消防設計是超高層建筑設計的關鍵[1]。本文以重慶銀行大廈為例,對超高層建筑消防設計中消防撲救場地和撲救面、防火分區(qū)、平面大空間人員疏散、避難層設計等方面加以闡述。
重慶銀行大廈項目位于重慶市江北嘴A04-1/03地塊,東臨長江、南瀕嘉陵江、北至大佛寺大橋、西接黃花園大橋-五桂路沿線,地處重慶市中央商務區(qū)的中心,建設總用地面積9978.45m2,建筑占地面積4430.20m2,總建筑面積109192.13m2,建筑高度148m,屬于標準層面積大于1000m2且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一類高層綜合樓(圖1)。該項目地下共4層,地上共33層,其中地上1~4層為裙房部分,5~3層為塔樓部分。分南樓和北樓,北樓主要功能為辦公,用于對外出租;南樓主要功能為重慶銀行總部辦公自用。主要功能分布為:地下-1至-4層為地下車庫及設備用房,地上1層主要為入口大堂及銀行營業(yè)廳,2層主要為北樓大堂及物管用房、3層主要為辦公及多功能廳,4層為辦公及配套用房,5~6層為辦公及職工餐廳,7~10層和14~25層為普通辦公標準層,11層為網絡機房及普通辦公,12層為職工會議層,13層及26層主要為避難層,27層為高管會議層,28~33層北樓為普通辦公,南樓主要為單人辦公室(圖2)。
圖1 重慶銀行大廈效果圖
圖2 重慶銀行大廈設計圖
該項目為高度超過100m的一類高層綜合樓,與其他普通高層建筑比較,重慶銀行大廈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難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1)消防撲救場地和撲救面的確定;
(2)特大型地下車庫疏散口的借用和鍋爐房、柴油發(fā)電機房位置的確定;
(3)避難層的設計;
(4)標準層平面大空間消防疏散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方針,盡量提超高建筑自防自救的能力,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2]。
現狀地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道路紅線東北端最高點標高為250.04m,西南端最低點標高為239.38m,高差約10m。設計對現狀地形合理改造,解決建筑與東,北側用地高差,滿足建筑與城市道路的關系,以達到項目的經濟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西南側出入口均基本位于同一標高,東側出入口與臨近廣場平接,北側出入口借用地形高差從二層進入大樓,形成立體的大堂設計、同時也為不同功能的辦公人員人流創(chuàng)造了分流的可能性。
《高規(guī)》4.1.7條規(guī)定: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00m、進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2]。
由于場地西面主入口門廊高度和進深均超過了規(guī)定,而且西面市政道路坡度為4.19%,超過了供消防車停留道路坡度最大3%的要求,所以在西側主入口設置消防撲救面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場地東側出入口與臨近廣場平接,廣場與重慶銀行大廈三層平接,三層位于廣場一側有南樓和北樓的次要出入口,疏散樓梯間也能直通室外,且東側剛好滿足一個長邊的撲救要求,建筑東側無裙房及高度大于5.00m、進深大于4.00m的裙房的門廊,沒有設置任何架空線纜和其他影響消防車通行及撲救的障礙物,也沒有設置室外停車位,故該項目消防考慮在東側設置了進深≥15~18m的消防撲救場地,滿足規(guī)范要求(圖3)。
圖3 防火設計圖
該項目由于用地面積的限制,在較小的占地面積內,要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停車率,設計中采用了普通停車庫與機械停車庫結合的方式。本工程地下4層,為地下車庫及設備用房,-1至-3層為普通停車庫,-4層為兩層機械停車庫。該項目地下共有停車位583個,屬于特大型汽車庫?!镀噹煸O計規(guī)范》要求特大型汽車庫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3個,由于建設用地非常緊張,項目自身無法設置3個車輛出入口,根據與相鄰A04-2/03地塊及A04-3/03地塊地下車庫相互間高差關系,在-2層及-3層分別增設一條通往相鄰地下車庫的車行通道,借用相鄰地下車庫的地面出入口,使實際可用的車庫對外出入口達到3個,滿足規(guī)范要求。
《高規(guī)》4.1.3.1規(guī)定:柴油發(fā)電機房可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層或地下1、2層,不應布置在-3層及以下[2]。
該項目柴油發(fā)電機房的凈高要求4.0,由于開挖深度的限制,-2層層高4.0m,不能滿足凈高要求,所以只能將發(fā)電機房放在-1層,將常壓鍋爐房放在-2層,并上下重疊,設置公用的專用疏散樓梯直接對外。為盡量避免對主體建筑的影響,將二者設置在場地東北角綠化地塊下,出地面樓梯及井道結合綠化景觀造型設計。
避難層是火災時人員逃避火災威脅的安全場所,消防設計從嚴要求。
《高規(guī)》6.1.13條規(guī)定: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公共建筑,應設置避難層。避難層的設置,自高層建筑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或兩個避難層之間,不宜超過15層[2]。
從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之間的樓層不宜超過15層的原因是,當火災發(fā)生時聚集在15層左右的避難人員不能再經樓梯疏散,可由登高云梯將人員疏散下來。因此,在設置避難層時要考慮人員安全疏散的時間,又要考慮消防登高車能夠進行施救的有效高度,尤其是第一個避難層更應充分考慮當地消防裝備的實際水平,設置在消防登高車進行施救的有效高度內[2]。因為目前重慶大多數的登高平臺消防車的最大伸展高度是54m左右,我們將第一個避難層設置在室外撲救場地以上第10層(實際為第13層),實際登高高度只有約46m,并在撲救面一側設置可開啟的窗戶,滿足消防撲救和通風采光的要求。
按照規(guī)范規(guī)定,該項目分別在第13層和26層設置避難層,避難層的入口設置疏散指示,每個防煙樓梯間均在避難層位置上下層斷開,但均通過避難層,使需要進入的人員能盡早進入避難層[2]。避難層人員指標計算按每平米可容納5個人計算,并適當留有富余。避難層均考慮機械防排煙系統(tǒng)。
該項目為超高層綜合辦公建筑,疏散人數根據各層使用功能,按規(guī)范標準計算:北樓為辦公區(qū),最不利層為5層,辦公面積為1007.44m2,計算疏散人數為202人 (按5m2/人計),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6.2.9條要求,疏散寬度需要2.02m,現有疏散樓梯2部,共計2.4m,滿足疏散要求;南樓為綜合辦公區(qū),按使用功能,餐飲功能最不利層為第5層,計算疏散人數為208人,疏散寬度需要2.08m;會議功能最不利層為第11層,計算疏散人數為220人,疏散寬度需要2.2m;辦公功能最不利層為標準層,辦公面積為929m2,計算疏散人數為156人(按5m2/人計),疏散寬度需要1.56m;現有疏散樓梯2部,共計2.4m,各層均滿足疏散要求;本工程項目位于兩部樓梯之間房間至樓梯間最大距離小于40m,位于袋形走道房間距樓梯間最大距離小于20m,房間最遠點至門距離小于15m,首層疏散樓梯直接對外或結合門廳形成擴大前室,擴大前室至室外出入口的距離小于15m,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2005年版)規(guī)范的要求(圖4)。
圖4 標準層平面大空間設計圖
除了上訴四個方面外,高層建筑裝飾專修及保溫多用的材料也是消防設計的重點。從2009年的在建的央視新臺址園區(qū)文化中心大火災及2010年上海靜安區(qū)高層公寓裝修大火災充分吸取教訓。兩起事故均為施工現場違規(guī)作業(yè)及管理混亂,大量堆聚可燃物引發(fā)的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及巨大的經濟損失。根據公安部《公消[2011]65》號文,該項目所有外墻及外保溫材料均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不然材料,杜絕類似事件的發(fā)生。
2005年修訂的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明確指出“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火設計,必須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2]”。在超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規(guī)范,結合超高層建筑的特點,立足防災自救,在主動預防方面多下功夫,多動腦筋。同時在裝飾和保溫用材上杜絕可燃材料,施工過程中嚴格管理,把好安全責任關。只有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識,才能切實保證人民群眾的人身及財產安全。
[1]張蕾.淺析超高層建筑消防設計——以重慶環(huán)球金融中心為例[M].建筑設計管理,200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GB 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