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守義
可口可樂在世界7個國家投放了“友誼機”,在友誼機上,只要一瓶可樂的錢就可以買到兩瓶可樂,但是這個機器高度為3.5米,消費者在購買時,至少需要有一個人把你托舉起來才能拿到可樂。這臺機器顯然不是社會化媒體,那我們來看一下它有沒有社會化媒體的作用。
“友誼機”創(chuàng)造了一個讓朋友們聚在一起歡樂的機會,它創(chuàng)下了9個小時賣800罐可樂的紀錄,比普通銷售量高了很多,很多主流媒體都報道了“友誼機”。
可口可樂做這件事情的成本高嗎?它的成本只是把一臺基本的機器拉長1-2米。機器本身并不是社會化媒體,但它卻是社會化媒體的一個催化劑。有了這么一臺機器,人們付出了體力,但從中收獲了樂趣和友誼,甚至還可以顯擺自己是時尚中人。人們有興趣愿意圍繞這個機器去分享一個東西,比如有人說自己是騎在男朋友的脖子上拿到的可樂,也有人會說,我是騎在部門領導的脖子上拿到的可樂,這變成一個大家分享快樂友誼的幸福時光,人們愿意主動在微博上去分享在“友誼機”上發(fā)生的故事。這就是一臺機器變成社會化媒體素材的過程。
此外,如果可口可樂公司采取打折促銷買一贈一的方式,人們馬上會懷疑可樂的價格形象。但是在這個友誼的概念之下,兩人合力拿到可樂,分享可樂,人們不認為可樂是在降價,而是在為增進友誼設局。
摘自《經(jīng)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