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桂萍,金素珍,陳興陽,齊鋼橋
(1.浙江省天臺縣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浙江天臺 317200;2.浙江省臺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浙江臺州 317200)
·論 著·
心理治療對圍絕經(jīng)期抑郁的臨床療效觀察
龐桂萍1,金素珍1,陳興陽2,齊鋼橋2
(1.浙江省天臺縣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浙江天臺 317200;2.浙江省臺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浙江臺州 317200)
目的比較心理治療聯(lián)合帕羅西汀及尼爾雌醇治療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的療效。方法將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患者80例隨機分成2組,其中研究組為心理治療聯(lián)合帕羅西汀20mg,1次/d,早晨與食物同服,同時每月服用1次尼爾雌醇,2mg/次。對照組僅服藥治療,服藥與研究組相同。2組療程8周。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價抑郁程度,采用副反應量表評價不良反應。結果2組均對圍絕經(jīng)期抑郁有療效,但研究組療效更佳(P<0.05,P<0.01)。結論心理治療聯(lián)合帕羅西汀及尼爾雌醇治療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有較好療效。
抑郁癥;圍絕經(jīng)期;心理療法
圍絕經(jīng)期是婦女從成年進入老年必經(jīng)的階段,是介于生育期和老年期的一段時期,即婦女從有生殖功能到無生殖功能的過渡階段,包括圍絕經(jīng)期前、后。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指首次發(fā)病于圍絕經(jīng)期,以心境持續(xù)低落、情感抑郁低沉、思維遲鈍、精神行動性遲緩為主要癥狀,伴有胸悶嘆息、憂愁悲哀、失眠、性欲淡漠等癥狀的疾病。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女性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及競爭的激烈,所承受來自社會、事業(yè)、家庭的壓力越來越大,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由于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給更年期婦女的生活質量、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醫(yī)務工作者的重視[2]。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治療對緩解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情緒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樣本來源于2006年9月—2010年5月在天臺縣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門診及臺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心理咨詢科門診和住院部的女性圍絕經(jīng)期抑郁情緒患者。入組標準,①月經(jīng)紊亂>1年或自然絕經(jīng)<4年者;②緊張、抑郁、失眠、易感乏力等情緒癥狀持續(xù)2周以上者;③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項版本>20分;④排除繼發(fā)性抑郁患者及嚴重軀體疾病患者;⑤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血糖、心電圖均無明顯異常。入組病例共80例,年齡44~56歲,平均(50.36±3.81)歲。隨機分為研究組(帕羅西汀、尼爾雌醇聯(lián)合心理治療)和對照組(帕羅西汀、尼爾雌醇)。研究組40例,平均年齡(49.6±3.3)歲,平均病程(10.5±8.4)個月,HAMD評分(22.7±2.2)分;對照組40例,平均年齡(48.8±3.1)歲,平均病程(11.2±8.9)個月,HAMD評分(22.5±2.0)分。2組間年齡、病程、HAMD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入組病例經(jīng)1周清洗期后接受治療。2組病例均以帕羅西?。ǜ鹛m素史克公司生產(chǎn),商品名賽樂特)20mg/d開始,晨起服用,另外加服尼爾雌醇1次,2mg/月,研究組聯(lián)合心理治療。療程為8周。
1.2.2 心理治療:2次/周,1~2h/次,由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精神科及心理科醫(yī)師進行,主要運用認知療法和家庭治療、集體心理治療與個人心理治療相結合方法,配合音樂治療和放松訓練,重點介紹焦慮、抑郁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及臨床表現(xiàn),特別強調認知評價系統(tǒng)在女性圍絕經(jīng)期間抑郁情緒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歸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心理社會問題進行討論,使圍絕經(jīng)期抑郁情緒患者觀察和分析有關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反應的異同,讓患者結合自身情況制訂出自己的心理康復打算。心理醫(yī)生通過個別咨詢的方法,全面了解和評價患者及其家庭有關情況,根據(jù)患者性格特點,幫助消除心理社會緊張刺激,指導控制良好情緒。
1.2.3 療效及不良反應評定:采用HAMD評定療效,采用副反應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otom scale,TESS)評價不良反應,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4、6、8周分別評定。以HAMD減分率計算,減分率≥75%為痊愈,<75%~≥50%為顯著進步,<50%~≥25%為進步,<25%為無效。在治療前和治療結束時分別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血糖、心電圖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HAND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HAMD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從治療后第2周開始,各組內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或P<0.01);在治療后第4、6、8周末,2組間HAMD總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臨床療效顯效率8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2.3 2組TESS評分比較:各周TESS評分2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TESS量表評分比較
女性在圍絕經(jīng)期容易罹患各種疾病,尤其以情緒障礙多見[3]。女性圍絕經(jīng)期情緒障礙的早期多有神經(jīng)癥狀表現(xiàn),逐漸發(fā)展成以抑郁、緊張焦慮、疑病敏感、乏力、失眠為主要癥狀,并伴有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和內分泌功能障礙的一種心理疾病。女性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發(fā)生與神經(jīng)、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2]。另外,研究結果也顯示女性圍絕經(jīng)期抑郁情緒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與心理社會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4],而有目的心理治療能改善患者的軀體和心理狀況[5-7]。
帕羅西汀是一種高度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抗抑郁作用與三環(huán)類抗抑郁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TCA)相似,但對去甲腎上腺素無明顯影響,故無TCA樣的心血管毒性作用,也無明顯抗膽堿能反應,對內源性抑郁及軀體疾病背景下的抑郁均有良好的療效。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的發(fā)生與雌激素水平有密切的關系,鄒曉波等[8]檢測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患者37例和21例圍絕經(jīng)期健康婦女的雌激素水平,結果顯示圍絕經(jīng)期抑郁患者體內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尼爾雌醇是雌三醇的衍生物,雌三醇是雌二醇的代謝產(chǎn)物,其藥理作用與雌二醇相似,但生物活性低,故對子宮內膜的增生作用也較弱。
本研究顯示,2種治療對女性圍絕經(jīng)期抑郁癥狀均有效,但研究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的第4周末起,2組HAMD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組主要為頭昏、惡心、口干、心動過速,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TESS評分逐漸下降,不良反應逐漸減輕。帕羅西汀聯(lián)合心理治療對圍絕經(jīng)期抑郁情緒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用藥物,且起效較快。通過結合心理治療,針對性給予識別和檢測負性自動想法,進而識別和改變患者潛在的功能失調性假設,從更深層次改變患者負性認識產(chǎn)生的基礎,即通過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正確認識,矯正錯誤認識,消除負性情緒,這不僅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而且提高了療效,減少以后復發(fā)的危險;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支持,鼓勵患者談出所想問題和心理矛盾,給予關注和理解性傾聽、安慰和理解,幫助他們分析和認識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對于存在家庭問題患者,進行家庭治療,幫助其建立支持系統(tǒng),改善了患者的家庭和社會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心理治療,對圍絕經(jīng)期抑郁情緒有更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 MESTON C,F(xiàn)ROHLICH PF.The neurobiology of sexual function[J].Arch Gen Psychiatry,2000,57(11):1012-1030.
[2] GIARMELLI G,GASPERI MG,BANDIERI PV. Melitracenflupentixol association for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J].Eur Rev Med Pharmaco,2003,7(6):173-181.
[3] 羅有年,李國榮,張晉碚,等.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及應付方式在女性圍絕經(jīng)期情緒障礙中的作用[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14(5):419-420.
[4] 唐曉艷.更年期抑郁癥患者心理社會因素對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7):2432-2433.
[5] 郭景玲,劉淑英,張香云.100例婦女更年期綜合征藥物與心理治療對照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8,7(1):65.
[6] 徐英,吳彩云,吳愛勤,等.心理社會因素與婦女更年期情緒障礙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14(1):37-40.
[7] 李林芳,王鴻雁.認知行為干預對更年期抑郁癥32例的效果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23):2839-2840.
[8] 鄒曉波,林克雄,林舉達,等.更年期抑郁癥患者雌二醇的測定及臨床意義[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0,18(4):374-375.
(本文編輯:趙麗潔)
R711.75
B
1007-3205(2012)03-0322-03
2011-08-04;
2012-01-25
龐桂萍(1977-),女,浙江天臺人,浙江省天臺縣人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醫(yī)學學士,從事婦產(chǎn)科疾病診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