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能
小針刀配合藥物注射治療骨痛70例臨床分析
梁建能
目的探討小針刀配合藥物注射治療跟骨痛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0例跟骨痛患者,給予小針刀配合藥物注射治療,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結果70例跟骨痛患者經小針刀結合藥物注射治療后,59例(84.29%)患者痊愈,7例(10.00%)患者顯效,4例(1.43%)患者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100%?;颊咧委熐癗RS評分為8.56分,治療后2h為6.13分,治療后6h為5.52分,治療后1天為4.17分,治療后7天為3.42分,治療后15天為3.10分,治療后1個月為2.19分,治療后3個月為1.88分,治療后6個月為1.03分。治療后2h起患者 NR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時間延長呈逐漸降低的趨勢。結論采用小針刀結合藥物注射對跟骨痛患者足底筋膜進行局部切開,剝離松解,不僅能直接解除筋膜拘攣,而且能消除骨刺對筋膜的損傷作用,止痛效果顯著,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小針刀;藥物注射;骨痛;治療效果
跟骨骨刺引起的跟骨痛是臨床常見的疾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疼痛嚴重時對患者的站立及行走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小針刀松解術是中醫(yī)常見的治療方法,可用于治療各種病因引起的骨痛或關節(jié)炎[2]。本文對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 70例跟骨痛患者,給予小針刀配合藥物注射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0例跟骨痛患者,男44例,女26例;年齡43~76歲,平均49.6歲;病程短至7天,長至3年。70例患者中,13例(14.55%)為雙側疼痛,57例(85.45%)為單側疼痛。
1.2入選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如下標準[3]:①保守治療時間大于6個月,但治療效果不理想;②長時間站立后出現足心、足底疼痛;③疼痛部位主要為足跟部,受壓時疼痛明顯,足跟落地時疼痛劇烈,負重時足跟部可出現廣泛性疼痛,并在足跟部有明顯疼痛點;④X片顯示跟骨有明顯骨刺生成;⑤夜間或休息時無疼痛出現;⑥排除風濕、類風濕、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等疾病。
1.3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小針刀聯(lián)合藥物注射治療。小針刀治療方法為[4]:患者首先取俯臥位,將踝關節(jié)前緣放置一個枕頭,使患者足跟向上并墊穩(wěn),找到足跟部位的壓痛點,對其進行嚴格的消毒,注射2ml1%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在壓痛明顯處進小針刀,保持刀口線與足縱軸呈垂直,而針體與足跟部底面呈60度夾角,針刀進入深度到達骨刺的尖部后,對其進行橫向切開并剝離,給予3~4下松解,待針下出現松動感時出針。針口使用創(chuàng)可貼進行粘貼。
鎮(zhèn)痛消炎液的配方:取5ml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mg鹽酸曲安奈德注射液,0.5mg維生素B12注射液,200mg維生素B1注射液,2mg鹽酸山莨菪堿注射液,1mg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以及3ml生理鹽水注射液,充分混合?;颊哌B續(xù)治療 3周后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定療效,并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
1.4療效標準對患者治療前后足跟痛情況進行觀察,采用視覺模擬數字量化表(NRS)評分進行評價[5]。療效判定標準為:無痛計 0分,根據疼痛程度加深依次分為1~10分。疼痛評分由患者自行評價。根據患者疼痛情況綜合評價臨床治療效果[6]:足跟疼痛癥狀消失,且治療3個月未見復發(fā),為痊愈;足跟疼痛癥狀顯著減輕,且對日常生活未產生影響,為顯效;足跟疼痛癥狀減輕,但行走或患者負重后又出現足跟疼痛需服用藥物緩解癥狀,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足跟疼痛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善,為無效。
1.5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跟骨痛患者經小針刀結合藥物注射治療后臨床治療效果,70例跟骨痛患者中,59例(84.29%)患者痊愈,7例(10.00%)患者顯效,4例(1.43%)患者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100%。
分析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點NRS評分情況,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前NRS評分為8.56分,治療后2h為6.13分,治療后6h為5.52分,治療后1天為4.17分,治療后7天為3.42分,治療后15天為3.10分,治療后1個月為2.19分,治療后3個月為1.88分,治療后6個月為1.03分。治療后2h起患者NR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時間延長呈逐漸降低的趨勢,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點NRS評分情況(分)
跟骨骨刺引起的跟骨痛是臨床常見的疾病?,F代醫(yī)學觀點認為,足跟底骨刺的生成與足底跖腱膜的異常緊張密切相關[7]。跖腱膜跟骨內側結節(jié)附著處在長期持續(xù)牽拉損傷后引起慢性纖維組織炎癥,進而生成骨刺,包于跖腱膜而成為疼痛起始點。臨床治療時多采用手術治療[8]。本文對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0例跟骨痛患者,采用小針刀結合藥物注射對跟骨痛患者足底筋膜進行局部切開,剝離松解,不僅能直接解除筋膜拘攣,而且能消除骨刺對筋膜的損傷作用,止痛效果顯著,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姜磊,繆文禮,宋京蔚.跟骨骨刺與跟痛癥關系的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32):154.
[2]謝大成.小針刀配合消骨痛酊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10(10):120-121.
[3]Hinton R,Moody RL,Davis AW,et al.Osteoarthritis,diagnosis and therapeutil considerations[J].Am Fara Physician,2008,65(5): 841-848.
[4]陳鴻達,洪明勝,林允雄.小針刀松解術治療跟骨骨刺所致跟骨痛34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5,37(11):65.
[5]付巍,劉韜,秦麗紅,等.骨轉移癌骨痛1168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yī)學,2009,31(11):1663-1664.
[6]章勤知.多種物理療法治療跟痛癥[J].中國康復,2008,23(3):191.
[7]吳玉玲,吳麗紅,周蕭.脈沖磁場治療跟痛癥療效觀察[J].頸腰痛雜志,2009,30(3):283-285.
[8]劉成龍,靳安民,李奇,等.頑固性跟骨痛的手術治療[J].實用骨科雜志,2008,14(3):136-137.
廣西融安縣人民醫(yī)院,廣西柳州 5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