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玉明 攝影/屠強
西沙的夢想之旅
撰文/玉明 攝影/屠強
我從小就夢想到一個傳說中的地方——“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傳說”來自小學三年級的課本上《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文中通過對西沙群島的水文特征、動植物、礦產(chǎn)資源等方面的介紹,為像我一樣懷揣著夢想的人講述著……
西沙可以說擁有顏色變化最為豐富的海水。這里的海水清澈見底,所見的都是海水之下所覆蓋的珊瑚砂或水草的顏色。
我對西沙群島的迷戀,不亞于秦始皇對仙山“蓬萊”的崇拜。當然他是為了那一棵讓人“長生不老”的俗草,而我只是覬覦與她的一次邂逅。
令我沒想到的是,一次偶然的機遇竟然真的讓我見到了傳說中的她。關(guān)于這次邂逅的成行原因及過程,暫且留到下一段,至于傳說與現(xiàn)實的差距是我當時最急切得到的答案。比較方式很簡單,就是對著那段“傳說”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一個字一個字地對照比較,過程卻如數(shù)家珍。
海水的顏色是我最先進行比較的項目,因為在乘船登島之前,首先發(fā)現(xiàn)的就是海水顏色的變化。隨著離島越來越近,海床越來越高,一些海底的地貌清晰可見,海水的顏色也在變化,先由深藍變淡青、綠、淡綠、杏黃,接著海底出現(xiàn)山崖、峽谷,高低不平,不同的顏色也被劃分成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
突然,一輪新的顏色加入進來,本以為是輪船推出的層層波浪導致的奇幻色彩,然而等到看明白,一片多彩的魚群已經(jīng)離開了我的視線。
輪船很快抵達西沙最大的島嶼永興島的港口,那里早有軍人排成隊伍在等待,他們迎接的是每月一次的物資補給。我辦好登島手續(xù)第一個沖出碼頭,沿著環(huán)形的沙灘信步徜徉,所見所聞足以印證西沙的美麗。
接下來的幾天,讓我感受了西沙的富饒。四月中旬正值海龜上岸產(chǎn)卵的季節(jié),一整個下午我都趴在沙灘上,遠遠地觀看海龜從各色貝殼中間爬上岸、刨洞、產(chǎn)卵、離去,我好奇得就像個寶寶。
海龜只是借地產(chǎn)卵,那里真正是鳥的天下。島上一片片茂密的森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其中我認識的只有兩種——鰹鳥和烏燕鷗,其他只好統(tǒng)稱為海鷗了。
《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終于照進現(xiàn)實,可是像我一樣迷戀“她”的人們又將何時可以到達……
西沙的局勢不允許普通民眾到此旅行,但我是幸運的。這次西沙旅行的機會源于一次采訪,本人有幸搭乘永興島的補給船上島采訪,沒有淪為朋友口中的“偷渡客”。
“天涯”等各大論壇活躍著一個龐大的熱愛旅行的團體。在旅行西沙的話題上,這些朋友往往管非官方的西沙旅行無奈地叫做“偷渡”,有些膽大的人租用漁船冒險游歷西沙,便成了朋友口中調(diào)侃的“偷渡客”。他們這樣的言論并非不愛國的體現(xiàn),而是一種自嘲和無奈。正是因為他們熱愛這片自己的土地,熟悉西沙的歷史,深知局勢的險惡,才勇于冒險做“無言的宣示”。
對于西沙的歷史,最了解的莫過于永興島上的駐軍了。采訪中,大部分官兵都能闡述下面這段記述。
西沙群島,又叫寶石島,是中國南海諸島的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群漂浮在5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域,美麗而純凈。西沙自古就是我國的領(lǐng)土,古代這里被稱為“千里長沙”,是南海航線的必經(jīng)之路。早在隋代,我國已經(jīng)派使節(jié)經(jīng)南海到過今天的馬來西亞;唐代高僧義凈亦由此到達印度。古代那些滿載著陶瓷、絲綢、香料的商船在此駛過,因而這里又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西沙群島上有一處唐宋時期的遺址——甘泉島唐宋遺址,但由于未經(jīng)同位素年代測定,外國人拒絕承認此事,并認為此史實僅為“可能事件”,導致在英文維基百科上西沙群島早期的歷史全部成了越南史。這也為越南侵占南沙群島提供了口舌。
1974年的中越西沙海戰(zhàn)則造成了現(xiàn)在這種有島我們不能登的境地。
左圖:在永興島上有兩處紀念碑亭,亭中各樹一碑,其一為“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紀念碑說明中詳盡地敘述了當時情況。另一碑是1991年4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立的“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那是一座淡灰色大理石碑,前面用白色的大字詳盡地敘寫了西沙、南沙、中沙、東沙群島的歷史沿革、疆域面積等,背面是一幅《中國南海諸島圖》。
右圖:日本樓共有三層,多年來被風雨侵蝕,斑駁不堪,它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侵略軍駐守西沙時建造的炮樓,是日本軍國主義份子侵略中國、霸占西沙、蹂躪中國漁民的罪證。
永興島上一片西沙將軍林、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一座法軍的炮樓遺址見證了西沙近代史上的戰(zhàn)爭史。西沙將軍林是由國家領(lǐng)導人和100多位將軍先后在永興島親手栽種的,每一棵樹上都寫著栽種者的名字。收復西沙群島的紀念碑在一片椰林里,碑高1.49米,寬0.92米,正面鐫刻“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背面書寫“南海屏藩”四個大字,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收復西沙及南海諸島主權(quán)的鐵證。
1932年,法屬印度支那政府占據(jù)了西沙群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從法軍手中奪得了南海大部分的控制權(quán),法軍的炮樓遺址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二戰(zhàn)結(jié)束后,依照《開羅宣言》,日本應(yīng)將南海諸島一并歸還中國。
永興島上2500米長的飛機跑道,上面可以起降大型客機、戰(zhàn)斗機、大型轟炸機等。永興島上的機場有效地充當了維護西沙主權(quán)的基地,大大縮小了我國??哲娧埠侥仙车陌霃健?0世紀90年代末到現(xiàn)在,永興島已經(jīng)被打造成一座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我相信,總有一天朋友們可以驕傲地、自由地來到這片“傳說”中的海洋旅行,就如我在永興島呆的幾日,每天都有坐等日出日落的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