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要論述了最小支撐樹MST子集證明方法的改進。
關鍵詞:
最小支撐樹MST;MST;定理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02-0289-01
1最小支撐樹
圖論中兩點的連線叫做邊,兩點之間的距離叫做邊的長度。兩個點之間通過一系列的邊聯(lián)系起來,那么這些邊則組成了鏈,如圖1所示,結點A和D,通過邊AB ,BC和CD聯(lián)系起來,所以上述三條邊組成了一條鏈。N個點之間如果均有鏈互相連接,我們稱這些點和鏈組成了一個聯(lián)接圖。其中封閉的鏈做構成的圖形我們稱為回路如圖2所示。
果N個點之間都有鏈相連接,并沒有形成回路,則稱這些點和邊構成了該圖形的一個支撐樹。樹中所有邊的長度的和叫做樹的重量,連接N個結點的所有可能的支撐樹中,重量最小的叫做最小支撐樹,記做MST。
如上圖所示圖3是一個聯(lián)接圖,圖3-1與圖3-2均為圖3的支撐樹,圖3-1該支撐樹的權重為24,圖3-2支撐樹的權重為19,并且圖3-2所形成的支撐樹是圖3的最小支撐樹MST。
2最小支撐樹定理證明的相關研究
在《聚類分析》一書中書籍作者依據(jù)最小支撐樹的性質,給出了相關的定理,及其證明方法。
定理1.1:任何MST中至少包含λ(p,Q)的一個邊。定義C(P,Q)表示P,Q間一切邊的集合,λ(p,Q)表示在C(P,C中邊長值等于極小邊長值的邊的集合。
定理1.2:MST中的所有邊都屬于X的某個劃分P,Q的最小截集λ(P,Q)中。
定理1.3:設C是X的子集,若對于C的一切劃分P,Q有DP,Q 關于定理1.3的證明,作者首先通過不等式的傳遞性質得到DP,X-C>DP,Q,然后通過該不等式得出結論 λ(P,PC)<C(P,Q),最后依據(jù)定理1.1,X的MST中至少有λ(P,x|P)||||||||||||這個邊必屬λ(P,Q),從而表明C的MST是X的MST的一部分,得證。 3一種改進的最小支撐樹定理證明方法 依據(jù)集合論的定義,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即AB,必須滿足 a∈A,必有aiB。我們按照集合子集的定義以及反證法的策略給出更為嚴謹?shù)淖C明定理1.3的方法。 定理1.3:設C是X的子集,若對于C的一切劃分P,Q有DP,Q 證明:假設CMST不是XMST的子集,則說明并不是C的MST中所有的元素都屬于X的MST,即:a∈CMST,但a。 若aiCMST, 依據(jù)定理1.2:MST中的所有邊都屬于X的某個劃分P,Q的最小截集λ(P,Q)中,則必有 ),a的值等于DP,Q;由定理1.1可知XMST 中至少包含λ,,顯然a,由于P C;所以DC,CC≤DP,Cc如果,則相對于X(P,Pc)劃分,其DP,Pc一定等于DP,Q,且 ),同時也屬于 ),不妨設這條邊為a,則與a矛盾,因此我們得出,由該不等式與已知條件DP,Q 4結論 通過反證法進行的定理1.3的證明,是一種改進的最小支撐樹定理證明方法與思路,比以往的證明方法更嚴謹、更可靠,豐富了最小支撐樹定理證明的理論與方法,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方開泰.聚類分析[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2. [2]方開泰 . 聚類分析(I)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M].北京:地質出版社,1978. [3]方開泰 . 聚類分析(II)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 [M].北京:地質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