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傳統(tǒng)的工程結算審計相比,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關鍵在于事前介入和動態(tài)監(jiān)督,實踐表明,建設項目跟蹤審計不但在提升審計效率方面有突出作用,也同樣有利于完善監(jiān)督體制,加強建設工程的項目管理水平,減少建設過程中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能夠為工程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本文分析了建設項目中跟蹤審計的應用現狀,并針對目前建設項目跟蹤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跟蹤審計實施過程中提高審計質量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跟蹤審計 建設項目 審計質量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b)-0051-01
1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概述
1.1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概念
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是指審計機構為確保對建設項目投資及建設管理進行及時、準確的控制,以國家相關法律規(guī)范為依據,以現代審計方法為技術支持,對建設項目的準備階段、施工階段、驗收階段以及結算環(huán)節(jié)等技術經濟活動和固定資產運行,進行全過程范圍內的監(jiān)督,保證建設中財政、財務收支合法、真實、有效,以杜絕舞弊現象,保障工程中各方的權益,并最終實現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1.2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特點
與傳統(tǒng)的工程結算審計相比,跟蹤審計的不同之處在于事前介入和動態(tài)監(jiān)督,其特點主要體現在:跟蹤審計在工程現場進行,采取就地勘察計量的審計方式,能夠獲得準確的第一手資料,提高了審計的精確性和針對性。在審計內容上,跟蹤審計除須對傳統(tǒng)的數量、價格、費用進行審計外,還要對工程決策設計、預算評估、招投標的規(guī)范、以及變更、索賠、隱蔽工程等環(huán)節(jié)中的相關經濟行為進行全程監(jiān)督。此外,跟蹤審計還須履行結算審計外的咨詢、簽證等職能。而在跟蹤審計方法的實施背景下,審計的效果也十分令人矚目,僅就審減經濟效益一項,就可為工程帶來8%~15%的審減率,極大地提高了投資成本的建設效益。
1.3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上述數據表明,作為一種新的審計模式,跟蹤審計在提升審計效率方面具有突出作用。而進行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同樣有利于完善監(jiān)督體制,杜絕腐敗行為的發(fā)生;有利于加強建設工程的項目管理水平,規(guī)范項目運作程序;有利于減少建設全程中招投標不規(guī)范、設計勘察不扎實、工藝控制不嚴格等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為工程建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近年來,我國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研究不斷深入,切實為審計實踐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標準依據。以2008年汶川災后重建項目為例,通過跟蹤審計,相關單位建立健全了700多項規(guī)章制度,改善了2500多個項目建設管理,改進了200多個項目工程質量,節(jié)約重建資金和挽回損失12億余元,收回違規(guī)安排和擠占挪用資金3億余元。事實證明,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實施不僅是可行的,而且行之有效。
2 跟蹤審計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雖然在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從實踐上看,跟蹤審計也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跟蹤審計的操作規(guī)范不明確,相關法規(guī)尚不健全。法律規(guī)范是審計人員的工作標準,但目前相關政策的出臺明顯滯后,審計人員做出統(tǒng)一判斷的依據有限,工作中往往擔負著重大的責任和風險。另一方面,操作規(guī)范不明確使工作人員較難把握審計的深度,一旦與建設項目的管理職能重疊,就會偏離監(jiān)督咨詢的審計目標,造成各方利益的沖突,破壞跟蹤審計所建立的權力制衡機制。其次,由于跟蹤審計需要貫穿于建設全程,工作量巨大,且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與廣泛性,然而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審計力量卻相對缺乏,且對審計人員的職業(yè)能力與審計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審計人員是否具有嶄新的理念和精湛的技術,知識面是否廣泛,協調能力是否能夠滿足工作中溝通的需要,都直接影響著審計效果。但遺憾的是,目前上述復合型審計人才的數量與需求量之間還存在很大的缺口,加之少數審計人員在基本專業(yè)知識與職業(yè)道德上的不足,更加劇了建設項目的審計風險。
3 加強跟蹤審計工作質量的建議
3.1 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健全與完善
為確保跟蹤審計工作的健康運行,使其有法可依,讓這一先進的審計模式更好地發(fā)揮服務職能,審計人員應與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建立一整套規(guī)范標準的規(guī)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審計程序和審計規(guī)范,及與此相銜接的項目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為跟蹤審計人員、項目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提供具體的指導,使各部門各司其職,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協調運轉。
3.2 對審計深度與介入時間的合理把握
工程中審計方作為第三者參與項目建設,并不是建設項目負責人。審計機關并不從事建設管理、施工、監(jiān)理方面的具體工作,而是履行對其的監(jiān)督職能,實現促進這些工作規(guī)范、有效地運行。因此,在發(fā)現問題時,應及時與項目建設單位取得聯系并以書面形式反映,而不應直接干涉相關建設單位的工作。在跟蹤審計工作中,應把握好監(jiān)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離定位成為管理者。作為一種績效審計模式,跟蹤審計還應綜合考慮被審計項目的規(guī)模、周期、要求、及審計資源和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再確定審計介入的時間?;驈牧㈨棔r介入,或從開工時介入,或從概算編制后跟蹤資金運行路線,或從施工合同簽訂后跟蹤合同的履行情況,不論采取何種方式,審計都應保持其連續(xù)性。此外,審計還應體現跟蹤的適時性,對項目建設的重大活動及建設單位的要求應及時跟進。
3.3 對跟蹤審計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控制
跟蹤審計需要跟蹤建設項目建設全過程的工作,沿著項目的建設周期這條主軸展開全程審計。在目前審計力量不足,審計成本有限的情況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蹤變?yōu)椤爸攸c關鍵環(huán)節(jié)”的跟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設項目的重點關鍵環(huán)節(jié)一般表現在以下方面:前期決策、設計、招標投標、隱蔽工程驗收、材料與設備的采購、重大變更等。
4 結語
作為審計工作的科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跟蹤審計有效解決了事后結算在建設項目審計中存在的弱效性問題,目前已經逐漸成為了審計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發(fā)展趨勢。跟蹤審計人員應認識到其工作的復雜性,通過積極完善制度和提升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逐漸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學會根據工程特點選擇介入時機,把握好審計深度,并對跟蹤審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控制,不斷提高跟蹤審計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和生.關于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的探討[J].工業(yè)審計與會計,2006(3).
[2]蘇建輝.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是控制工程造價的有效手段[J].中國建設信息,2006(14).
[3]時現,公彥德.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價值增值功能定位和思維轉變[J].建筑經濟,2011(12).
[4]容仕堅.淺談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的重點與難點[J].科技資訊,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