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采用情感體驗性教學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觀察、參與、體驗、質疑、反思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怎樣進行情感體驗式教學呢?
關鍵詞:情感體驗 初中思品 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b)-0000-00
情感體驗式教學是以情感體驗為基本特征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它不只是提出了一種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教學思想,真正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價值觀
1角色扮演游戲中情感體驗
角色表演是指根據(jù)教學的需要,讓學生充當某種角色進行表演,使學生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tài),從而獲得真切感受和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角色扮演游戲主要有小品、相聲、角色互換、啞劇表演和其它游戲。例如在筆者曾經(jīng)設計了一個相聲節(jié)目《少男少女》?;緝热菔潜憩F(xiàn)男孩最欣賞、最討厭的女孩和女孩最欣賞、最討厭的男孩。在這個相聲中,學生體驗到應做怎樣的人和怎樣與異性交往。再例如講到挫折這一內容時,筆者讓同學們將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的挫折,如考試失敗、競賽沒得名次、與父母發(fā)生沖突、被同學誤會等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來,要求表演出因挫折引發(fā)的真實的內心感受,如煩躁、不安、恐懼、逃避或者鎮(zhèn)定自若、躊躇滿志等。
2在實驗演示中進行情感體驗
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強,采用說教的方法難以促使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失去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而實驗演示是指教師通過展示各種直觀教具、實物或者做示范實驗來講演教材中某些概念、原理或一些抽象的道理,使學生獲得具體化的形象化的情感體驗。操作演示的具體形式主要有做實驗、圖畫、圖片、圖表、圖解演示,錄音、錄像、電影和多媒體演示等。例如筆者在課堂上演示著名的青蛙實驗。一只活蹦亂跳的青蛙被突然扔進沸騰的水中,在關鍵時刻,它居然奮力一躍,安然逃生。接下來,再將另一只青蛙放入盛有涼水的燒杯中,這只青蛙在涼水中悠然自得,然后用酒精燈將燒杯慢慢加熱,這只青蛙開始時依然悠然自得、無動于衷,待到水溫升高到足以危及它的生命時,青蛙才驚醒過來,試圖跳出燒杯,可它再也沒有力量,只能葬身在熱水中。觀看實驗的過程中同學們都十分好奇、興奮,時而緊張地屏住呼吸,時而情不自禁地驚呼。實驗結束后,筆者讓學生細心觀察,慢慢體會其中的道理,讓同學們講自己觀看實驗后的體會,同學們都非常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認為: 人在順境中,不能像涼水中的青蛙那樣,而應居安思危,不斷進取;而在遭受挫折,身處逆境之際,應像沸水中的青蛙那樣,“奮力一躍”,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實驗結束了,留給學生無盡的思考。
3故事講評活動中情感體驗
故事中總是蘊涵著深奧的哲理、豐富的經(jīng)驗。它以其具體、生動、形象和有趣的特點引人入勝。每個人都喜聞樂到,把它運用于教學具有特殊的教育效果。例如有次上課,筆者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那是一個秋天,一對夫婦帶著他們的孩子去旅游,在乘坐高山纜車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悲劇發(fā)生了。由于纜車的經(jīng)營者并沒有許可證,纜車本身存在著質量問題,纜車運行到中途突然墜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間,爸爸媽媽用力將孩子高高地托起,隨著一聲震徹山谷的巨響,爸爸媽媽永遠離開了他們的孩子,由于力的緩沖作用,孩子得救了。著名歌手韓紅根據(jù)這個故事創(chuàng)作了一首歌――《天亮了》。”說到這里,教室里響起了輕柔幽婉的《天亮了》的歌曲:“那是一個秋天,風兒那么纏綿,讓我想起他們那雙無助的眼,就是那美麗風景相伴的地方,再看不到爸爸的臉,爸爸媽媽就這么走了,留下我在陌生的人世間……”曲終,教室里寂靜無語,從學生的表情上,看得出歌曲深深震撼了他們的心靈。
4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進行情感體驗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思考的浪花,促使他們積極地思考。例如講述《人生當自強》一課中,筆者引用了視頻資料—《成龍的成長故事》,讓學生了解成龍的一路摸爬滾打,用一身的汗水和傷疤,書寫著自己的人生傳奇。他的電影,永遠都以拼搏的精神激勵年輕人的斗志。這一真實的例子極易感染學生的情緒、情感,使他們對自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再例如學習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和人類保護生命的責任時,筆者請同學們收集的有關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體的圖片,在課上介紹該種生命打動自己的原因。一位同學展示了一些沙漠植物的圖片后說:這些植物生長在很缺水的地方,但他們仍能頑強地生活,開出艷麗的花朵,這讓我很感動,它們的生命力很頑強;一位同學介紹了自己最喜愛的小動物“螞蟻”,他是這樣介紹的:螞蟻,這個動物世界的“小不點兒”,也許很容易被人遺忘。螞蟻個兒的確很小,但能舉起比它自身重數(shù)倍的物體,這是多么了不起啊!很多同學們都講述了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很讓人傷感,激發(fā)孩子們的同情心,有的很有趣,激發(fā)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始終沉浸在由生命創(chuàng)造出的感動中,無形中對大自然多了一份敬畏和責任。
5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情感體驗
常言道:單說不練無濟于事。作為一門德育課,思想品德課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道德品質的形成不能單一停留在認識上,還必須需要實踐才能真正內化和形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進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在學到“環(huán)境問題”時,為了說明我國存在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教材列舉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實例。但數(shù)據(jù)是死的、枯燥的,對學生來說是抽象的,是沒有感情色彩的。于是在教學前,筆者組織學生對自己周邊的環(huán)境情況進行調查。在組織教學時,特別是到學校附近的一條被污染河流調查后學生發(fā)現(xiàn),這條河的河水不僅不能飲用,而且河里魚蝦也蕩然無存,并且臭氣熏天,而且還有其他學生調查到其他很多的污染情況,并逐一地拍攝下來,在課堂上進行了展示,然后組織學生結合這些調查得來的資料展開討論。最后,組織學生定期開展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活動,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落實環(huán)保行為。因為經(jīng)過了親身的參觀與行動,學生體驗非常深刻,每個同學不但對環(huán)境問題有了感性認識,還加深了對環(huán)境問題的理性認識,從內心深處領悟到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并促使其落實環(huán)保行為。這樣,通過實踐,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至用,才能在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所以從某中意義上說,只有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發(fā)掘學習資源,學習才是生動的、鮮活的、真實的;只有在絢麗多姿的社會實踐中情感體驗學習,學習才是親近的、深刻的、詩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