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受多方面的影響,除了平時努力,注重復習方法、培養(yǎng)能力、注重知識的運用等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正?;虺0l(fā)揮。而發(fā)揮的好壞,平時復習效率的高低直接受心理壓力的影響,輕松、愉快、閑暇是一個人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沒有閑暇就沒有自由發(fā)展,沒有自由發(fā)展就沒有對知識深刻、獨到的感悟、體認、理解與把握。因此高考復習過程中,我們要輕裝上陣,才能提高復習效率,才能把握好高考,取勝于高考。
一、壓力的來源
(一)自身的壓力
自身壓力的產生主要是不夠自信,自信有利于正常的發(fā)揮,使復習更為輕松。有的同學在高一、高二學習認真、刻苦,基礎掌握較牢,到了高三總復習時,由于知識沒有形成體系,知識的整合程度不夠,做綜合訓練時,成績一直不佳,時間長了會使自己不夠自信,甚至困惑、陷于了迷茫之中而不能自拔。最后害怕綜合測試,造成對高考無望的心理壓力。
(二)來自外部的壓力
1. 社會就業(yè)的壓力。社會的發(fā)展,激烈的就業(yè)競爭機制,對人的要求是越來越高,要想有個較好的職業(yè),就必須上大學,上名牌大學,讀好的專業(yè)。而這些都來自于高考的分數(shù),高考的分數(shù)來自于平時的學習,于是很多同學為了上重點大學,讀好專業(yè),拼命的讀書,不給自己半點閑暇的空間,絲毫不敢懈怠,最后是適得其反。
2. 來自父母的壓力。在我們今天社會里,成人社會中潛意識的存在著“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的價值取向:子女是我們未了心愿的實現(xiàn)者,子女有出息能使我們有個體面的晚年,子女能出人頭地可省去我們許多的操心與煩惱,子女是光宗耀祖的工具,而所有這些都是以“為子女著想”為理由的。因此每當學生回到家里,他們的父母都會千囑咐萬叮嚀:“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考名牌大學”。常使學生默默無語或大發(fā)脾氣,最后是一片茫然。
3. 來自周圍環(huán)境的壓力。人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能造就人,也能對人形成巨大的壓力,使人喘不過氣來。學生在一個班集體里,同學之間產生的壓力,每次考試成績的對比、排對都會造成他們心理上的壓力,生活的外部環(huán)境如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孩子的學業(yè)成績也同樣會給他們造成巨大的壓力。有的同學覺得自己的成績不如他們而有些灰心,甚至自暴自棄。
二、解壓的措施
有壓力不一定是件壞事情,只要學生能正視壓力,那么壓力就會變成動力,克難奮進,會使他們站得更高。這也要求老師們,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要及時幫助他們化解壓力,減輕壓力。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壓力來源。我認為班主任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去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1. 正確估計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根據自己的成績情況,正確定位,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浮躁的心理,才能靜下來,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來進行有效的復習。
2. 逐步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如果心情煩躁,可以暫停復習,不要強迫自己,不想看書就做題,不想做題就看書,二者都不想做就坐下來靜一靜,此時不要思考任何問題,或者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一下打球等體育活動。當學生克服了煩躁心理時,復習效率就會特別高。
3. 化解壓力,變壓力為動力。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會有壓力,高考前尤為突出,很容易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因此老師應該及時幫助學生化解壓力,變壓力為動力。
總之,每個學生都有壓力,只要我們及時化解,正視壓力,變壓力為動力,高考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