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的誘惑
【英】《經濟學人》8月11日
眾所周知,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受到歐元區(qū)解體的誘惑,因為解體是對深不見底的歐元危機的徹底解脫。默克爾本人也受夠了內外夾擊之苦:德國人不喜歡她用德國人的錢來拯救那些不思進取、揮霍無度的南歐國家,而那些得到救助的國家也不知感激,罵她是納粹。而從現(xiàn)實層面看,希臘和其他南歐國家的情況毫無改善,德國人的耐心也快耗盡,最近的民調顯示,支持恢復德國馬克的人已經超過了不支持的。
默克爾確有必要現(xiàn)在就開始為歐元區(qū)的解體做準備。公認的謬誤是,放棄希臘沒有多大代價。而事實是,歐洲央行持有面值400億歐元的希臘國債。預計德國為希臘退出付出的代價將達到1100億歐元,占GDP的4%。更為大膽的計劃是將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和塞浦路斯等“毒瘤”鏟除,但成本太高。目前來看,歐元區(qū)分裂較解決歐債危機更有風險。但目前的選擇僅是早一點以高昂的代價分裂,抑或稍晚遭到毀滅性打擊。
控槍?別做夢了
【美】《國家》8月27日
接連發(fā)生的科羅拉多州奧羅拉槍擊案和威斯康星州錫克教寺廟槍擊案,震驚了美國社會,被FBI稱為“國內恐怖主義”,但這仍然休想使得美國的槍支管理現(xiàn)狀改變分毫。別忘了,就在一年多前的2011年1月,聯(lián)邦眾議員吉福茲也遭遇了槍擊,最后不得不辭職來療傷。更早前的2000年5月,75萬婦女聚集在國家廣場,發(fā)起“百萬母親”游行,希望能對槍支進行“合理”的控制,同樣無果而終。
世界上最危險的人
【美】《旗幟周刊》8月20日
伊朗已經接近擁有核武器。而早在1980年代后期,伊朗的叛逃者就已經揭露了伊朗制造離心機用于雙重用途的事實,但西方一直無所作為?,F(xiàn)在,美國和法國為首的西方還在原地打轉,只是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人員能進入伊朗核設施進行核查。伊朗其實可以答應這一請求,只要事先把敏感設備轉移就可以了。但就是這樣的要求,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不答應。他發(fā)布反核的教令,聲稱伊朗沒有核武器,也不打算制造核武器,因此核查的要求是無理的。
普京式獨裁
【德】《明鏡》8月13日
一支女子朋克樂隊在俄羅斯國內和西方世界引發(fā)強烈爭議。今年2月,這支女子樂隊曾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高唱褻瀆宗教和反普京的歌曲,她們大聲呼喊:“雜種才信教!”“圣母瑪利亞,把普京趕走吧!”本周五檢察機關將對此案作出宣判,樂隊成員有可能被判處長達3年的監(jiān)禁。這引起了俄羅斯反對派的憤怒,也遭到西方的猛烈抨擊。歐盟隨后指責俄羅斯對審判法官和證人進行恐嚇,認為此案違反國際司法標準。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后,進一步用強硬手段壓制反對派,正在走向普京式獨裁。
奧朗德和瓦萊麗享受陽光假期
【法】《巴黎競賽報》8月9日
法國總統(tǒng)夏季度假的固定去處是位于地中海上的布雷岡松。1968年以后歷任法國總統(tǒng)都固定到此度假。8月2日,奧朗德打破以往法國總統(tǒng)乘坐飛機度假的慣例,首次改乘火車出行,他與瓦萊麗一同登上前往南部的高鐵。8月4日,奧朗德和瓦萊麗并肩步入沙灘,奧朗德身著藍色泳褲,瓦萊麗一身黑色比基尼,兩人的裝束平常得與普通游客沒有任何區(qū)別。他們節(jié)儉而低調的假期與“閃亮總統(tǒng)”薩科齊奢華的假期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