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時下衣著服飾色彩絢麗,款式紛繁,可以穿戴出萬種風情??墒钦嬲袧庥舻泥l(xiāng)土特色又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并不多。然而,在筆者故鄉(xiāng)閩南沿海地區(qū),老年漁家婦女腰間系的銀褲帶卻千百年來相沿成習,且獨具魅力,光采照人。
閩南沿海人習稱腰帶為“褲帶”,顧名思義,用銀子打制的腰帶就是銀褲帶了。不少婦女把這種款式獨特的褲帶系得低低的,依垂在曲線鮮明的腰臀上,婀娜多姿,引人注目。外來客往往尚未被漁村旖旎的風光迷住,倒先被這獨具特色的銀褲帶所吸引,瞪大眼珠仔細欣賞。這種閃亮奪目的銀褲帶起碼有1公斤重,沉甸甸的,婦女們視之“腰間寶”。它是由工匠們將精心溶煉打制成的銀絲條先編織成蛇紋或結(jié)成扣,然后環(huán)環(huán)緊扣串連而成。褲帶頭用銀元與銀鏈焊接,有的雕有花紋圖案,顯得典雅美觀。如果你看過國產(chǎn)故事片《寡婦村》,影片中一些婦女的“腰間寶”一定給你留下難忘的印象。
時光飄逝,銀褲帶逐漸成了收藏品。但是,在閩南一些沿海仍然可見到這般風景:初陽泄照,晨風輕拂,趕潮汛的或出早工的婦女們,三三兩兩走向海邊、田間。她們的短衣時而被海風掠起,露出深深的肚臍和白白的肌膚,腰間那條“腰間寶”在晨暉的映照下熠熠閃光,顯露光彩。對這一飾物,人們形象地喻之為“白龍繞玉柱”,顯然,這是把銀褲帶喻為白龍,而把少婦雪白苗條的身段喻稱玉柱了。那些銀褲帶有的早已失卻光澤,樣式也顯得古舊簡單,與當今時髦的腰帶相比,有如丑小鴨和白天鵝之別。但是這“老東西”卻深得婦女們的鐘愛。我常想,閩南沿海的婦女之所以喜歡銀褲帶,恐怕是因為她們的氣質(zhì)與那些銀褲帶更為匹配——沉靜內(nèi)斂,顯示一種大氣之美,樸實之美!
千百年來, 銀褲帶與閩南沿海人的傳統(tǒng)婚嫁密不可分。上了年紀的老婆婆,在自己的孫女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即將出閨時,總要翻箱倒柜找出她們當年曾經(jīng)用過的銀褲帶,然后莊重地用一方紅布包起來,像舉行傳家寶交接儀式似的,親手送給孫女,這是老人的一片心意。銀褲帶上面駐留有老人美好的年輕時光,記載著她們歡樂與悲傷的信息??梢韵胂?,此時此刻,老人的內(nèi)心可能會有韶華易逝,青春隨同歲月而失去光澤的感受。正因為銀褲帶與閩南沿海人的婚嫁牽絲掛蘿,人們婚娶時無論如何也要備有這么一條“腰間寶”。貧窮人家沒錢打制新的銀褲帶,多是婆婆傳兒媳,一代代傳下來。銀褲帶是已婚婦女的標識,姑娘出嫁時,娘家總會要求男方在聘禮中有此“腰間寶”?;楹蟮膵D女喜歡把夫家打制的銀褲帶顯露出來,希望愛情如銀褲帶一樣純潔閃亮。同時,借此透露自己已為人妻為人母的信息。
備受婦女們寵愛的銀褲帶不單是一般的裝飾品,它還與漁家人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guān)。有句諺語:“行船跑馬三分命”,形容漁家人安全常常得不到保障。萬一有什么不測,漂流異域他邦,銀褲帶這一沒有國籍的“流動資金”就可用來換物充饑。我的表嬸,當年為生計遠涉重洋,歷盡艱辛去到國外時已囊空如洗,幸虧佩有一條銀褲帶,萬般無奈之下變賣了它,做起了小本生意。后來,逐漸把生意做大,成了頗有名氣的商人。前年,表嬸回國探親時,談話間言及銀褲帶,她告訴我說,就是那條“腰間寶”改變了她的一生!銀褲帶不怕潮濕,不會生銹,經(jīng)久耐用,即使陳舊,只需用白醋泡水刷洗,頃刻間又光亮如新。
銀褲帶的作用還遠不止這些,記得我兒子兩歲那年,有一次腹脹,十分難受,啼哭不止,住院治療也不見有多少效果。我的阿婆蔡娥聞訊后說:“嗨喲,怎不早說?”說罷從銀褲帶上卸下一枚銀毫,交代我放在兒子的臍部,然后把熟雞蛋的蛋白趁熱壓在銀毫上面,用紗布綁好,不到一個鐘頭,折磨兒子多日的腹脹竟奇跡般消失了!
正因為有這么多功能,銀褲帶一直與閩南沿海婦女結(jié)下不解之緣。在她們心目中,銀褲帶絲毫不比摩登女郎的金首飾、珍珠項鏈遜色。每每聊及這一話題,我妻子總會露出抱怨和親昵交融的眼色。改革開放前我們結(jié)婚時,雙方家都在海島農(nóng)村,溫飽問題還未解決。按家鄉(xiāng)傳統(tǒng)婚俗,娶親又非得一條銀褲帶不可,但對我這個家徒四壁,不知銀器為何物的人來說,哪里去覓條銀褲帶呢?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厚起臉皮向剛結(jié)婚不久的五嬸借來那條“白龍”湊數(shù)。岳父岳母見有這份厚重的彩禮,皆大歡喜。豈料,妻過門不久,就發(fā)現(xiàn)她珍藏著的“白龍”不翼而飛。她用驚慌的神情向我報了案,我看瞞不過了,禁不住含著淚水如實招供:“我當了一回‘賊’了”,妻得知原委后,也噙著淚花搖頭苦笑。
困難年頭日子就是這樣過的,說怪也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