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滎經(jīng)古城坪,48歲的燒陶師梁永紅只用一兩分鐘就吃完了早飯。每到燒窯的日子,他凌晨3點起床,一直要在窯里待到晚上十一二點。老梁是古城坪為數(shù)不多的燒窯師,每半個月,他都會在一家黑砂作坊里燒一次窯。
在以黑砂聞名的滎經(jīng),現(xiàn)在僅剩幾家燒陶作坊,燒窯制罐這個古老工藝成為留守在當?shù)氐拇迕裎┮坏氖杖雭碓础R恢积埿蜕疤漳苜u80到100塊,只有少數(shù)幾個作坊能生產(chǎn),產(chǎn)量并不高,一個窯一次只能燒出十幾只。普通的藥罐就能燒上五六十只,每個作坊都能燒,但利潤極低,一只才賺幾毛錢,一個作坊每月的收入不過2000塊。作坊主們舍不得花錢雇工人,常常是自己包辦作坊里的一切,和泥、做罐。
不過,燒窯卻是技術活,陶罐的質(zhì)量就取決于此。
在爐火炙烤、灰塵彌漫的窯里,發(fā)火、燒制、取罐、上釉,每一道工序都講究技術?;鸷蛘莆詹缓茫展藓苋菀谉?。陶罐燒紅后,必須在一分鐘之內(nèi)取出,取罐的速度也取決于燒窯師的經(jīng)驗。
老梁燒窯已經(jīng)8年了,幫老板燒陶每天能掙150到200塊,但每月只有12天有活干,其余時間只能在家務農(nóng)。有人勸他去雅安當建筑工人,每天能賺上200塊,老梁擔心在外生活開銷大就拒絕了。
因為燒窯很苦,當?shù)睾芏酂G師傅都去外地打工,又因為沒有文化,他們只能在建筑工地干體力活。
54歲的梁永貴制砂幾十年,他和老伴都在作坊打工,每月能掙1500到2000元,即便如此,他們也買不起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老梁有自己的隱憂,如果哪天沒泥了,他們的飯碗都會丟掉。按照村民的說法,當?shù)氐暮谕量赡軆H夠燒四五年。
比黑土枯竭更快的是人的改變。燒陶師的下一代似乎再不愿像他們的祖輩一樣日復一日守著爐火——梁永紅的兒子在縣城里找到一份廣告公司的工作,梁永貴的兒子說什么也不愿意跟父親學燒陶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