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學二年級時曾被登報表揚,名頭是“和時間賽跑的小朋友”。多年以后,出于一種奇怪的心理,我感到有必要不負責任地讓我孩子從小就落后在起跑線上。我打算讓他不上雙語幼兒園,不學奧數(shù),不拉小提琴。為了真正從小抓起,我決定不對他進行胎教。
矛盾在于有時我又很希望他從小展露出足球天賦,然后4歲就因為天賦異稟入選阿森納幼兒園什么的,16歲成為隊長,力挽狂瀾一腳將阿森納從丁級聯(lián)賽帶回英超,每周都在球場進球,并在電視鏡頭前表示每一個球都獻給他的媽媽。所以我兒子在我肚子里沒有聽過一節(jié)莫扎特,倒是出世3個月就看過阿森納隊史DVD了。他喜歡看亨利射門,最喜歡的歌手是鳳凰傳奇。
鳳凰傳奇據(jù)說不是一個有品位的寶寶應(yīng)該聽的,于是我一度對自己不胎教的行為感到悔恨,直到有天我遇到一對美國回來的青年,他們的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欣賞了十幾張碟的西方古典音樂,可是出生后最喜歡聽的是紅歌。
我覺得胎教是有它的意義的:地球競爭實在太激烈,從幼兒園開始賽跑已經(jīng)太晚了,要從肚子里開始??杉t歌寶寶的悲劇告訴我們寶寶們不一定肯遵循你制定的路線。你明明希望他從小學好ABC直奔紐約,可難保他半路就拐去了重慶。
我懷孕到中期,中國經(jīng)濟逐漸微妙,通貨膨脹開始惡化,每天晚上散步的時候,我媽和我會就當前形勢政策進行熱烈的討論。我有時候擔心寶寶天天聽我們談錢會不會厭煩,但轉(zhuǎn)念一想,一個經(jīng)濟危機下誕生的寶寶,用理財知識武裝自己,還是比用莫扎特武裝自己靠譜吧。后來我又忍不住違反孕婦守則跑去看了很黃很暴力的《讓子彈飛》,順便把寶寶用革命精神給武裝了。
所以我懷孕期間的心得是:最重要的是吃好睡好多曬太陽,讓寶寶有健壯的身體。有了好身體,再加上豐富的理財知識,他以后就算學不好奧數(shù)不會拉小提琴沒能混入阿森納,應(yīng)該也不會餓死。然后還要有點革命意識的萌芽,這危險的社會,說不定有天理財知識都不管用,我寶還可以落個草為個寇打爛個舊世界什么的。
當然怎么吃好是科學課題。前3個月一般反應(yīng)大,我去產(chǎn)檢,醫(yī)生頭也不抬說,辣的酸的甜的不健康的,都行,總之一定要吃。第4個月胎兒開始長肌肉骨骼,要多吃蛋白質(zhì)、補鈣、補鋅、補鐵。孕期最后兩個月多吃富含鐵的食物,但最后一個月要少吃主食。我的悲劇在于直到最后一個月還想吃就吃,標準體重6斤半的寶寶一個月飆到7斤半。于是醫(yī)生語重心長地對每天氣喘吁吁爬10層樓梯、在意志和肉體上都已經(jīng)為順產(chǎn)做好充分準備的我說:太大,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