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欄目刊登所有組方均來自醫(yī)師個人經(jīng)驗總結(jié),未經(jīng)本刊允許,謝絕轉(zhuǎn)載)
三仁湯出自清代吳瑭所撰名著《溫病條辨》,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樸、通草、滑石、竹葉組成,其主要功效是清熱化濕,常用于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腎孟腎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妊娠嘔吐、傷寒、百日咳等。
筆者曾就本院38例發(fā)熱患者用此方加減治療,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齡12~73歲,病程3~15天,體溫一般在38.5℃左右。15例服用三仁湯(加減)3劑后體溫恢復正常,17例服用5劑后體溫恢復正常,4例服用7劑后體溫恢復正常,2例服用10劑后才退熱。全部患者體溫正常后復查血象均恢復正常,痊愈出院。
發(fā)熱是臨床上較常見的病證,無論是外感發(fā)熱,還是內(nèi)傷發(fā)熱,凡是因氣機不暢,濕熱內(nèi)蘊,脾胃不和而致身熱不揚(午后為甚)、頭重身困、汗出而熱不解、舌苔厚膩等,都可用三仁湯加減進行治療。
方中白蔻仁、半夏健脾燥濕,和胃降逆;薏苡仁、竹葉、滑石、通草清熱利濕;厚樸寬中理氣;杏仁宣通肺氣。全方具有燥濕健脾、和胃降逆、宣暢氣機之功效。不過,對體溫超過39℃、血象中白細胞較高、全身癥狀較重的急性感染者,光使用三仁湯效果比較有限,尚需配合抗生素等西藥進行治療。對于原因不明的低熱,患者如在上述癥狀基礎上兼有氣陰兩傷,可采用上方加青蒿、銀柴胡、人參、麥冬等辨證加減治療,亦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