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對于“誠實”二字,我全部的理解就是:不自欺。
誠實地面對真相,誠實地面對自我。
曾有一段迷惘徘徊的歲月,天天中午爬上教學樓的天臺,和好友一起大叫“考試去死”,痛快淋漓。
一天好友突然指著天空的一角,問我看到了什么?眼睛被陽光刺得酸疼,我還是沒看出個中玄機。于是好友好心地告訴我,是月亮啊!
暈,大白天哪來的月亮?
雖然看不見,但月亮確實在那里,和太陽的位置成九十度角,叫做弦。好友欠扁地向我挑眉,還好學生呢,地理課在干什么呀?
我撇撇嘴,再次用盡目力望去,仍舊,一無所獲。突然間,腦中猛地蹦出一句話: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更要用心去體會。
的確,月亮就在那里,即使我們都看不見。
看不見的事物,我們往往會忽略它的存在。即使看得見的事物,只要與自己心中的愿望相悖,我們也往往視而不見。
于是,我們給自己的心設(shè)置了一道又一道名為“自欺”的屏障,讓它離真實越來越遠。
所以,誠實地面對自我,讓我們從認識“月亮”開始。
我們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月亮?;蛟S模糊,或許朦朧,但它如此真實地存在于我們的內(nèi)心,我們稱它為,目標。
二
有人說,我沒有目標,也沒有動力。即使考上了大學,我還是不知道要干什么。所以我學不進這些東西,這些沒用的東西。
不,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目標,只是在學生時代,這些目標往往是模糊的,朦朧的,更或者是不切實際的,于是常被我們忽視。
即使到了高中階段,我們太多也并不知道將來會做什么,也不知道現(xiàn)在所學的東西對將來是否有用??烧蛉绱?,我們更要去奮斗,因為未來有無數(shù)種可能。哪條是彎路,哪條是捷徑?只有走上去,我們才知道。大家都在朝著一個模糊的方向行走,只有越往前才能越清晰,只有越清晰才能知道自己心里那模糊的目標究竟是什么,才能及時調(diào)整自己所學的東西。
如果一開始就立在原地功利地關(guān)注著結(jié)果,籌劃著走一條最短的捷徑,計較著現(xiàn)在學的知識對以后有沒有用,那么就會如同籠中之鳥,永遠飛不出自己給自己劃定的界限。
有人說,我很努力,卻總是沒進步,不成功,于是心里漸漸沒了動力沒了信心。每次給自己定下復(fù)習計劃,卻總是沒有毅力堅持,每次告訴自己要認真做題,卻總是瞄瞄電視窺窺閑書,時間便如流水般溜了過去。決心下得再大,目標定得再明,我卻總自欺欺人地寄希望于下次。這樣的我該如何是好?那么,我給你講一個故事。
三
故事的主角是尼姑千代野,她學習了很多年,仍沒能開悟。一天晚上,她正提著盛滿沸水的舊木桶,看著映照在水桶里的滿月,走著,突然,竹編的水桶箍斷了,水桶散了架,水灑了一地,水中之月消失了——而千代野開悟了。
開悟總是突然的,這個尼姑千代野,學習了很多很多年,但什么也沒有發(fā)生。不是她不努力,不是她沒進步,而是成功有時就如同開悟一樣,是突然間偶然間達到的。
也許你長久的努力讓你不斷向前向前,你總感覺你在進步,你正在到達,1現(xiàn)在我更接近目標了,因為我走了那么多的路?!钡聦嵣希憷@一個大圈子試試看,你從來不能看出它是一個圓,因為你只看得到它的一部分。
結(jié)果,你一直沒有到達你的目標,因為你在重復(fù)地繞圈,而沒有進入那個圈子。于是,你灰心喪氣,失去信心。
千代野學習,再學習,但仍沒能開悟——不是因為開悟是困難的,只是因為當你學習開悟時,誤入了歧途。這就好像某個人試圖通過墻壁走進房間,不是進入這房間困難,而是你必須通過門。所以當你花了不少力氣試圖通過墻壁進入房間,你便誤入了歧途。
耶穌說:“去敲門,而那門一定會向你打開?!?/p>
但請記住,那是一扇門……不要繼續(xù)去敲墻壁,否則,沒有門會向你打開。
四
那么要多久才能找到門呢?你也不必灰心喪氣。
因為另一個事實是,當你一圈圈地敲墻時,你正在接近門,也許未來某個時刻,當你不經(jīng)意間敲到了門時,你會發(fā)現(xiàn)那門已經(jīng)開著等你很久了。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活中喜悅的感覺常常來自對目標的堅定不移,當你真正做到了堅持,你將擁有無窮的力量。
因為,月亮一直在那里,你,看到了嗎?
編輯 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