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上那棵樹已經(jīng)很多年了。
是一棵古槐,據(jù)說已經(jīng)有1300多歲了。樹生長在路邊的卵石崖頭上,縣志上記載此地在唐代時是有一座神廟的,至今廟已無跡可尋。古槐雖然立身之地瘠薄,生命力卻極其頑強,四條裸根凸出地面,彎曲伸展達五六米,主干需三四人方能合抱。從遠處看,整個樹樁好似一只巨犬蹲在地上朝天吞月。
仰視樹頂,主枝已全無,斷裂處參差不齊,錚錚鐵骨般嶙峋著。猜想當年,它的冠幅該是何其巨大?密密層層的枝葉,曾有多少飛鳥嬉戲其間?高高大大的身軀,曾為多少路人擋風遮陽?昔日居廟宇之內(nèi),受神恩沐浴,而今身處荒野,僅存一息,一切繁華皆已褪盡,它會感想些什么?在它的周圍,曾有那么多的樹生長過,為什么就獨獨它能存活到今天呢?怕是同人生一樣,除了自身倔犟的努力外,也是冥冥之中暗藏了一定玄機吧。
我終于忍不住拿手去撫摸。這才發(fā)現(xiàn)古槐的身上疤痕累累,與其敞裂著的胸膛一起,更加劇烈地擊疼了我。那些疤痕小如酒盅,大如碗口,猶如一只只干涸了的眼睛,空洞卻深不可測。它們里面,該包裹著怎樣鮮為人知的秘密呢?1300多年的時空里,在古槐身上,究竟發(fā)生過多少事情?
萬事皆為緣。我與古槐的相識,想必也是生命里的一個機緣。這些年,我是活得越來越落魄了,心荒蕪得不能再荒蕪。偏偏又有那么多的人和事在我周圍布滿了迷局,假臉假笑假話假情假意使我察看不清,無所適從。真想逃遁了這世俗,尋一處清靜的所在,安妥不堪重負的靈魂,卻又被這事那事牽著扯著絆著,這也不能那也不行。命是自個兒的,身卻總不由己,心里有著說不出的苦楚。
面對古槐,我的心出奇的平靜。整整一個下午,我不停地與樹說著話:關于生與死,關于起與落,關于富與貧,關于高貴與卑微,關于顯赫與平凡,關于快樂與痛苦。其實,樹并未開口,表現(xiàn)出一副“歷盡千載滄桑事,笑看紅塵浮云煙”的姿態(tài);我也沒有出聲,所有的語言都是我在心里的自問自答。但每一種答案都是樹給予的。
一位哲人說過:信念不死,你我都在天上。樹的信念是什么?是天命不滅就當自強不息吧!我的信念又該是什么?平常心是道,日日是好日。佛亦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的這些話我在很多年前就背過了,卻直到今天面對了這古槐才有所頓悟。
夕陽西下,我依依不舍地與古槐擁別。剛走出十來步,突然掉轉頭,雙手合十,朝著古槐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那樹——也該是一尊佛的。
(選自《小品文選刊》2008年第3期)
思考一下
1.第三自然段中對古槐當年生存情況的猜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從文章整體看,第三自然段仍屬于開頭部分,開頭的作用有:引起下文、總領全文、為后文作鋪墊或埋下伏筆等。
參考答案:猜想古槐當年的茂盛繁密,與現(xiàn)在的滄桑干枯形成對比,在強烈的對比中引發(fā)作者的感慨,為后文的抒情作鋪墊。
2.第六自然段中說“但每一種答案都是樹給予的”,結合文意,樹給予了“我”哪些答案?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意的理解和篩選整合的能力?!皹浣o予我答案”,要思考“我”有什么問題。
參考答案:(1)無論貧賤還是富貴,顯赫還是平凡,高貴還是卑微,都應當保持豁達的心態(tài)。(2)天命不滅就當自強不息。(3)保持一顆平常心,珍惜眼前的生活。
3.結合文意,賞析下面這句話:“那些疤痕小如酒盅,大如碗口,猶如一只只干涸了的眼睛,空洞卻深不可測。”
解題思路:賞析精彩語句,注意從手法技巧和內(nèi)容含意兩方面著手。
參考答案:這句話連用三個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古槐的傷痕累累,說明古槐歷經(jīng)滄桑與磨難,卻依然堅挺不倒,從而引起作者的好奇與思考,引出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