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币虼?,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閱讀試題都強化了對整體閱讀能力的考查,這是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的。命題者把一篇文章或語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并且圍繞材料的中心和主旨來設計試題??忌邆淞苏w閱讀的意識,方有可能答好每道題。
所謂整體性。就是把課文作為一個整體,重視其整體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僅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來說,要想有計劃、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也必須注重課文的整體性?!墩n程標準》所編選的基本篇目,是一個科學的系統(tǒng)。每一冊、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目標都只是這個系統(tǒng)中的子系統(tǒng)。教師應該通覽整個教材體系.明確本冊、本課在母系統(tǒng)中的具體目標和地位.這樣教學才能有的放矢。
如何實現(xiàn)整體閱讀,不是單純的學法問題。首先應是語文教師的觀念問題.語文教師應該樹立整體意識、整體觀念,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處理上應始終抓住整體。在關鍵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要把握好:
一、起始階段要抓住整體
文本的開頭是“龍頭”,起導向作用。一篇新課文學生總有一種新異感,要充分利用這種新異感.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對全篇的整體感知,不要一開頭就從課文第一自然段入手,一下子沉入對局部文字的分析之中。比如教學高爾基《童年的朋友》一文,教師可以抓住結尾能概括全文中心的關鍵句來設問:課文中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出外祖母的愛心?圍繞這個問題,學生前后四人一組展開討論.然后在老師的組織下集體交流,明確:外祖母“那樣溫暖而柔和的腔調”?!罢f話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她微笑的時候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悅光芒”等正面描寫以及“我”的心理感受等側面描寫,都體現(xiàn)出外祖母對我的愛。只要學生能認真閱讀一下教材,便會流利地答出,既把握了部分(段落)又顧及了整體(全篇)。
二、要理清文本的整體思路
每一篇課文,作者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抓住了這條思路,學生就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認識。就拿魏巍的《我的老師》來說吧,題目寫我的老師,課文開頭以“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一句開頭,展開了對蔡老師的回憶。接著,文章列舉蔡老師的五件小事,寫出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真摯感情,在此基礎上,作者寫了“我”對蔡老師依戀的兩件小事:默默地看老師寫字:放假前與老師難分難舍,暑假中感到時間漫長,甚至夢中尋找蔡老師。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師啊”,“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可惜我沒上完初小,就轉到縣立五小上學去了,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抒發(fā)了對蔡老師的思念之情,與開頭相呼應。文章的結構與感情的發(fā)展基本一致。弄清了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作者構思的巧妙,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做到高屋建瓴。這也為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文意打下了基礎。
三、要注重語文知識的整體訓練
對于字、詞、句、語、修、邏等的教學。也要求執(zhí)教者用整體的觀念,把這些零碎的知識盡量地與語境結合,與整體相連。切忌孤立地、純知識地、記憶性地分析。下面僅就《七根火柴》一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整體觀教學談談筆者的做法。文中有這樣一些描寫無名戰(zhàn)士的語句:
(1)這聲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fā)出來的。
(2)嘴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p>
(3)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shù)著:“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shù)了很長時間。
這些語言看似平凡,但我們不能從字里行間單獨去考查。教學中一定要挖掘內在的含義。①中“微弱、低沉”這兩個詞準確地說明了無名戰(zhàn)士生命處于垂危時刻,給人的是一種異乎尋常的感覺。②句中一個“擠”字則可看出無名戰(zhàn)士的艱難吃力,難怪七根火柴“他卻數(shù)了很長時間”。這些簡短的詞句都表明了無名戰(zhàn)士對革命事業(yè)的耿耿忠心。③句中通過枯燥平淡的數(shù)字“一、二、三、四”,把無名戰(zhàn)士對火柴的珍惜之情和獻出時的慎重態(tài)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它一方面表現(xiàn)了對無名戰(zhàn)士的無比敬佩之情,一方面表現(xiàn)了無名戰(zhàn)士留下的不僅僅是七根火柴,而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簡單的幾個數(shù)字,可稱得一字千鈞。就是那數(shù)字后的省略號也留給我們無限廣闊的思考天地,發(fā)人深思,撩人聯(lián)想,使我們感到字里行間無不凝結著無名戰(zhàn)士極豐富的思想感情。如單從詞義、句義理解,無論如何也無法咀嚼其中的深刻含義。
四、分析局部應不忘整體
我們強調整體閱讀,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而是強調局部分析要為理解整體服務。優(yōu)秀的文章有許多細節(jié)是作者的傳神之筆,分析細節(jié)是引導學生尋幽探勝的必經之路。但如果只從微觀上研究細節(jié),就很容易將完整的課文講得支離破碎。因此,分析細節(jié),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細節(jié)、突出整體。我們并不反對課堂提問.我們反對的只是一堂課中過多過細地提問。過多過細,或散亂無序.或沖淡湮沒主旨,都影響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把握。課堂問題的設計應少而精,扣住主旨,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吃透文章內涵,領會文章精神意圖。
由此觀之,教學中我們唯有從全局出發(fā).把每個知識點放在“全盤”中去分析考查.著眼整體精講巧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和抓聯(lián)系、抓特色的思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