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重視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讓學生始終感受到體育課的生命與活力,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素養(yǎng)與自覺鍛煉的習慣,從而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基礎。
關鍵詞 小學體育 課堂教學 新理念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發(fā)展,廣大體育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的任務。本人結合自身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的研究,提出了小學體育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本身是一個不斷重復的活動過程,有成功也有失敗。對于那些失敗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找出為什么會失敗、如何才能糾正自己的錯誤,鼓勵他們重新拾起勇氣、克服困難,最重實現(xiàn)成功;面對那些成功的學生,教師要尊重他們內(nèi)心的滿足感,對他們提出表揚的同時,指出他們存在的不足之處,積極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改正不足,實現(xiàn)成績的進一步提高。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首要條件也是必要條件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再不斷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引導。如在教四年級體育時,其中有個女生在練習仰臥起坐時竟然一個也起不來。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指責批評,而是教給她方法,鼓勵她再繼續(xù)嘗試,果然,堅持了幾次,能夠做出好幾個。當時我馬上就表揚了她,鼓勵她繼續(xù)努力。到學期末,這位女同學仰臥起坐的成績已經(jīng)名列前茅,隨之而來的是對體育課也充滿了興趣,上課特別認真。其次,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條件與機會。成功的條件與機會會給成績差的學生帶來成功的希望,讓他們感到只要再努力,一定會摘得成功的果實。因此,在平時練習測試時,我會暫時不給差生定下分數(shù),再給他們幾次嘗試的機會,讓他們抱有希望,從而激發(fā)練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后天的努力達到預期效果,而且也有了學習的自信心。
二、建立對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 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對轉變學習方式有利的課程理念,在這些新的課程理念的關照下,新課程確立了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的新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和諧、個性化地發(fā)展。
體育課程改革十分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學法”,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有趣的氣氛中和愉快的體驗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讓學生自主練習,通過嘗試、探索,學會學習的方法,從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此外,還要加強教學民主,和學生一起研究和改進教與學的方法,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多采用游戲活動(但每節(jié)課不得超過3個游戲)、集體性的運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行為,多給學生提供互相幫助、互相指導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多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活動機會。如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想象各種動物的行走姿勢,中、高年級參與一些游戲規(guī)則和方法的制定及改造,多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潛在功能進行探究,多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避免自主變成自流、合作有形無神、探究過于泛化,或將體育課上成純粹的游戲課。
三、教學內(nèi)容要生活化,讓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
體育源于生活。體育教學內(nèi)容越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越接近學生的經(jīng)驗,學生就越感興趣。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做個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常常發(fā)生的事件與體育課程結合起來,挑選學生平時熟悉的、喜歡的、貼近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學生能夠參與、樂于參與的體育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我鍛煉的能力,并能夠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身體和心理方面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如:利用投擲教學內(nèi)容,筆者在中、低年級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勞動的豐收》情景,通過“勞動模仿操:播種——豐收”等情節(jié)的貫穿,創(chuàng)設快樂的田間勞動情景,使學生不但能在具體的情景中得到學習和鍛煉,同時也能用心靈去感悟勞動者的可貴,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強化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培養(yǎng)高度的責任感
體育課中不安全因素比較多,不少傷害事故都是來自小學生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因此在體育課中應對學生進行“三愛”教育。(1)愛自己:加強自我保護動作訓練,讓小學生學會自我保護方法,了解一般運動操作處理,練習前必須檢查自身和場地器材的不安全因素,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如:投擲實心球時,不能向著人多的地方投擲。(2)愛別人:加強保護和幫助動作訓練,讓小學生學會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樹立將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責任意識。如:見同學有危險時,大聲提醒。(3)愛器材:教會小學生器材的使用方法。在教學中可以有目的、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布置、收拾器材,保養(yǎng)場地、器材設備等,培養(yǎng)學生愛護場地、器材的習慣。
五、加強意志、品質教育,全面鍛煉學生
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把鍛煉的作用與以后的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懂得:只有體格強健、品質優(yōu)秀,才能從容不迫地迎接未來工作、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例如,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認識,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些運動員為國爭光的經(jīng)典片段供學生欣賞,陶冶他們的情操等等,這樣,不但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而且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道德得到了升華,學習興趣也就隨之激發(fā)出來了。
六、教學評價多樣化,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教學評價是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做出客觀的衡量和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提供教學的反饋信息,以便及時地調(diào)整和改進教學,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筆者在課題中最常用的評價方法有:言語評價(表揚的語言)、行為評價(微笑、撫摸、握手等)、物質評價(糖果、小星星、學習用品等),同時還讓學生相互評價。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要使教學的生命得以延續(xù)、得以擴展,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體育教師必須時刻加強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進行評估,提升課程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學習中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jīng)驗進行重組,把握矛盾的對立和統(tǒng)一,尋求平衡,促進發(fā)展,使體育課程改革健康進行,這樣才能不斷地適應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