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對話、共同發(fā)現(xiàn)、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和必備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主要是指通過師生在課堂中的提問與回答及期間的師生互動,學生能夠獲得普遍進步。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參與過程中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恰當?shù)奶釂?,可以迅速獲得反饋信息,并據(jù)此對教學過程作出相應的調整。本文試以《滿井游記》教學為例,從四個方面探討有效提問的策略。
關鍵字 簡潔明了 指向明確 新穎獨特
課堂教學提問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督促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學生知識起點的有效方式。西方學者德加默有這樣一種看法:“提問得好,即教得好”。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地作答?!闭n堂提問是課堂教育中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撞擊的重要雙邊教學形式。在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能力,打造高效課堂的今天,教師更應精心設疑 ,努力優(yōu)化課堂提問,以問題為中心,有效地發(fā)揮課堂提問所特有的“路標”作用,并且通過合理設計問題,營造民主寬松的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在打造高效課堂的道路上,發(fā)揮探究性教學優(yōu)勢、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使我們的課堂在一定的時間內獲取最大教學效益
一、重在引領—— 提問要簡潔明了
要使課堂提問有效,首先要做到問題的指向明確、提問針對性強,學生一聽就知道問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種回答。不能不著邊際、過于空泛,使學生不知從何回答。提問的語言應力求做到準確、簡潔、清晰,避免不規(guī)范、冗長或模棱兩可的提問。在教學《滿井游記》導入新課時,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袁宏道厭惡官場束縛的性格,引入袁宏道《為官苦》:男兒生世間,行樂苦不早。如何囚一官,萬里枯懷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詩歌中中,你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認為做官像囚犯生活)這一問題的提出不僅使學生注意到詩歌中的“囚”,而且能使學生認識到袁宏道的性格,從而進一步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時,學生有了明確的思考方向,為整堂課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 重在啟發(fā)—— 提問要指向明確
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還能促進其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的如何,取決于教師點撥、引導、啟發(fā)作用發(fā)揮的程度。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具備學習價值,具有啟發(fā)性。通過提問、解疑的思維過程,達到誘導思維的目的。要注意設計展現(xiàn)思維過程的提問,不應滿足學生根據(jù)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斷,而要強調學生說明怎樣分析理解的道理。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fā)現(xiàn)“為什么”。同時,還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滿井游記》“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落實環(huán)節(jié)時,我們原先就難點設計了如下問題:“在城里,他‘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垎?,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可能答是氣候寒冷,教師追問僅是天氣的原因嗎?請從文中找到答案?)”這問題設計的過于籠統(tǒng),針對性不強,指向不明確。在上課過程中學生面對老師的這一問題反應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從什么地方入手答題。在課堂上,他們的回答就有些答非所問,思路混亂,表意含糊不清。教師在這部分沒能如愿達到自己的預定目的,難點沒能得以落實。我們不妨利用“步步追問,層層細化”的辦法來深入文本:如追問1“作者當時是很忙的人嗎?他當時是什么官職?”(學生可能會回答:他是小小的官職,是個閑官);馬上再追問2“既然是閑職,那不可能‘以游墮事’,這句話是對誰說的呢?”(學生就很自然的答道:那些熱衷仕途功名的人。)緊接著追問3“同學們知道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篇文章的嗎?(教師出示有關作者人生經(jīng)歷的資料鏈接)”在學生有所了解作者的情況下再追問4“作者‘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告訴我們什么?”追問至此,學生就能水到渠成的理解作者袁宏道厭倦官場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了。教學難點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實了。
三、重在新穎—— 提問要創(chuàng)新獨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愿望的話,我們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設想都會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币虼?,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感受自主探究的樂趣。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提煉一下提問的方法,讓學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又會如何呢?那種場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師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種和諧中帶著活躍的課堂。
教師如果能設計簡潔、恰當而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導入問題,就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滿井游記》了解文中初春景物特征時,為了引導學生對春天景物生機勃勃特征的探究,同時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想出更好的更妙的辦法,我們提了一個問題:“在這幾種景物之中,你最喜歡哪一種,請你以導游的身份來向大家介紹”問題提出后,學生積極思考想了很多的好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發(fā)散開來,好奇心馬上就被激發(fā)了,想一探事情的究竟。從而就達到了激趣目的這樣的提問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樣聯(lián)系學生實際的提問,能喚起學生已有經(jīng)驗并展開聯(lián)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學生積極投身到問題解決的情境之中。
“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有效提問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設計問題的難易程度,使不同層面的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有相應的信息獲取。提問還要注重提問的技巧,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找準提問的切入點和時機,在知識的疑難點處點撥、啟發(fā),運用好不同類型的提問,扣開學生心靈,激活學生思維,“開啟學生智慧之門”,形成 “春色滿園關不住”亮麗風景。
參考文獻:
[1]張發(fā)新.有效提問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2009,(06).
[2]孔維紅.從語文教學談課堂提問[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4,(05).
[3]殷海華.有效教學的基本功[J],世界圖書出版社2008,(07).
[4]金傳寶.關于教師提問技巧的研究,課程 教材[J].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