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追求適應性,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也不例外。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運用各種方法,包括理論學習及時間操作提高學生的翻譯動手能力。在面對總多抽象復雜的翻譯理論和準則時,學生有些不知所措。該文旨在學習多雷得翻譯五原則并利用此簡潔、全面、易懂的理論來提高學生翻譯質(zhì)量,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翻譯人才。
關(guān)鍵詞 翻譯 翻譯理論 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ge education is to pursue adaptation and ensure learner-centered educ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is no exception.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mainly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translation ability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the study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In the face of many complicated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students are somewhat at a los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five concise, comprehensive, accessibl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raised by Etienne Dolet in order to help improve the students’ translation ability so as to cultivate more translation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Key Word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heories; college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當今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對外交流日趨增多,各領(lǐng)域?qū)Ψg人才需求大大增加, 同時各領(lǐng)域?qū)Ψg人員的要求增大,這對翻譯人才的知識和素質(zhì)都提出了調(diào)整。從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專業(yè)英語翻譯教學來看,課堂教學停留在偏激或者過于抽象、模糊的直譯意譯之爭,學生也仍停留在基礎(chǔ)英語學習狀態(tài),不僅過于依賴詞典和網(wǎng)絡翻譯,還缺乏一套能被學生接受的較全面的翻譯理論指導。這種理論深度的缺乏使得學生在畢業(yè)后只能勝任一些具體的資料和文本處理工作而無法在翻譯方面有所建樹。本文擬從介紹歷史以來很多不同流派和他們的紛繁主張入手介紹當前最有助于英漢翻譯教學的由多雷提出的翻譯五原則,用于指導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多方面,如理論、實踐、教學重點、課堂時間分配及教材選用。這一切都旨在找到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恰當方法。
一、翻譯及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
翻譯活動存在已久,很多國家都有著悠久的翻譯歷史和一大批優(yōu)秀的翻譯理論家以及碩果累累的譯者。作為一種國與國或者民族之間的交流活動,自羅馬帝國以來翻譯就在知識傳播、國際間交流以促進共同進步方面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隨著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需要翻譯服務的領(lǐng)域擴大,更多行業(yè)對翻譯也提出更高要求。英語專業(yè)學生一、二年級均屬于基礎(chǔ)知識學生階段,多數(shù)到了高年級才接觸其它專業(yè)課程,如語言學、英美文學、英漢百科知識以及翻譯。
作為譯者社會要求他們不僅善于聽、說、讀、寫、譯,還得掌握中國與說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及豐富的百科知識。聽、說、讀、寫、譯這五個對英語學習者的要求是緊緊相連的:聽、說為譯者提供接觸源語言的渠道,閱讀則為翻譯提供很多實踐方面的指導,寫的作用很明了,只有具備了很好的英漢雙語表達能力才可能生成優(yōu)秀的翻譯。當今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始終以學習者為中心,比較強調(diào)聽、說、讀、寫四方面,翻譯方面學生僅僅通過短期的學習了解了部分膚淺的或者抽象的翻譯理論,做了很少的翻譯實踐練習,有的學生甚至并沒有意識到翻譯理論的重要性。少數(shù)學生意識到了其重要性但卻沒有探索到理論的深度從而持有偏激的直譯或意譯觀念,在面對很多系統(tǒng)的太紛繁復雜的翻譯理論時顯得不知所措。由于缺乏必要的翻譯理論指導,沒有翻譯操作經(jīng)驗的學生過多地依賴詞典和機器翻譯,他們認為只有具備了牢固的專業(yè)知識基礎(chǔ),做翻譯并無技巧可言。因此這些學生在學習中僅僅是側(cè)重詞匯的擴大及閱讀大量外文期刊,堅持寫一些英語難句和記誦等多的諺語之類的習慣表達。這些努力雖然能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但卻不能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能有效提高他們翻譯水平的技巧。誠然這樣不具備靈活翻譯技能的學生在翻譯實踐中不可避免的會感到困難重重力不從心。
高校教學除了強調(diào)知識的全面性,還特別注重適應性,即學生在大學期間掌握的各種知識技能在畢業(yè)進入社會后與他所從事工作的銜接情況。要想讓英語專業(yè)學生進入社會后能迅速適應翻譯工作需要,大學期間就不能忽略翻譯理論學習和實踐的加強,不能把它視為聽、說、讀、寫以外的一種簡單學習活動。既然翻譯對譯者要求相當高,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也就必須通過各課程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最大程度確保學生翻譯技能的把握。
二、眾多前人翻譯主張以及多雷翻譯五原則
翻譯理論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翻譯始于羅馬帝國時期,自此有關(guān)翻譯標準和理論的探討在全世界都沒有間斷過。很多翻譯理論家都談到了《圣經(jīng)》的翻譯。這些理論家主要圍繞直譯或意譯、逐詞譯或自由譯、忠實或不忠實、準確與不準確、翻譯風格及翻譯究竟是文學還是藝術(shù)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執(zhí)。這些理論家的觀點都很系統(tǒng)并有一定的深度,大部分學生不能夠透徹理解。以蘇聯(lián)翻譯研究為例。二戰(zhàn)后形成了文藝學翻譯理論和語言學翻譯理論。各派的理論家們堅持自己的主張,如費道羅夫追求“確切對等”,即作用上的對等,而巴而胡達羅夫則展示不同的觀點,他認為翻譯理論是屬于宏觀語言學和英語語言學范疇。又如18世紀英國翻譯理論家泰特勒在其《論翻譯的原則》中提出了翻譯必須遵循的三原則:1.譯文應完全復寫出原作的思想;2.譯作的風格和手法應和原作屬于同一性質(zhì);3.譯作應具備原作所具備的通順。與眾多翻譯理論家提出的觀點相比泰特勒提出的三原則屬于相對簡單的,但細讀這三原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一、二個原則對剛接觸翻譯的學生來說要求太高,是不切實際的。
從這些例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眾多的翻譯理論盡管很系統(tǒng)全面,但是對于學生的翻譯實踐指導意義并不大,它們要么過于抽象、模糊,要么使得學生在面對兩個完全相同問題但卻有著不同理論家的主張時不知道該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因此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們在翻譯實踐中必然遇到的困難,不能成功地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翻譯、該怎樣做翻譯以及怎樣檢驗什么是好的翻譯。但是在這些理論中多雷的翻譯五原則是個例外,它簡明地介紹了翻譯應遵守的一些原則并提供了可行的時間操作建議。
艾蒂安.多雷(Etienne Dolet)是文藝復興復興時期法國有名的語言學家。他在有生之年撰寫了許多關(guān)于語言的論著。1540年他發(fā)表了《論如何出色的翻譯》,在這篇專門論述翻譯理論問題的論文中他清晰明了地提出了他所主張的翻譯五原則:
譯者必須完全理解所譯作品的內(nèi)容;
譯者必須通曉所譯語言和譯文語言;
譯者必須避免逐詞對譯,譯文逐詞對譯有損愿意的表達和語言的美感;
譯者必須采用通俗的語言形式;
譯者必須通過選詞和調(diào)整詞序使譯文產(chǎn)生色調(diào)適當?shù)男Ч?/p>
這五條看似通俗的原則雖然是多雷在文藝復興時期提出,但原則本身的思想?yún)s是相當現(xiàn)代的,所以即使在今天仍很實用,能很大程度上幫助譯者把握翻譯中所應具備的技巧及讓譯者明白好的譯文產(chǎn)生的前提。這些通俗易懂實用的翻譯原則尤其適用于由于缺乏翻譯經(jīng)驗而沒能成功掌握一些必要翻譯技巧的學生。
翻譯五原則的前兩點給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對于翻譯提出了很高要求,學生必須不僅明白源文的詞句文本的意思,還必須完全深入透徹地理解所譯作品。三、四原則則指導學生把握直譯意譯的度,譯者既不能死譯也不能不拘于原文語言形式過于追求優(yōu)美而任意發(fā)揮。最后一原則要求譯者對源語和目標語均需予以重視,任何時候不可漢語寫作水平的提高。對于剛開始把翻譯視為一專業(yè)課程的英語專業(yè)搞年級學生來說,這五原則既概括全面又通俗易懂,讓學生越過重重抽象的翻譯理論去更好地了解翻譯理論及掌握翻譯技巧。
三、多雷翻譯五原則對教材選用的分析
目前國內(nèi)高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翻譯教材主要采用的是郭著章、李慶生編著的《英漢互譯實用教程》。該書一直以來得到專家、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它不僅提供了豐富資料、吸取各家之長,理論與實踐指導都是深入簡出。該教材另一顯明特征是其引進的新鮮翻譯理論,理論與實踐并重,并特別強調(diào)文化研究對譯作用。毫無疑問這書已被證明是一本非常實用的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材。
筆者認為要想讓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翻譯能力有更大突破,穆雷編著的《英漢翻譯基礎(chǔ)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是一本必須細學的書,它的最大長處是其對學生的實用性。書的編著指導思想是與多雷翻譯五原則吻合的。《英漢翻譯基礎(chǔ)教程》的實用性和綜合行得到了高校師生的認可,它主張在單項技能訓練過程中藥循序漸進,如確定詞意,了解句子結(jié)構(gòu),縱觀段落大意,原文中出現(xiàn)的各種修辭及最終要完成的篇章翻譯。與此同時它也適時明確地提出了學生須掌握的翻譯理論,主張學生學習翻譯標準,在翻譯操作前做好詳細的有關(guān)雙語對比及文化對比準備。
四、總結(jié)
大學英語專業(yè)學生缺乏翻譯實踐經(jīng)驗,他們應被引導去多參考前人譯作,在翻譯實踐中掌握常用翻譯理論如多雷翻譯五原則,在實際操作中吃透原文、把握直譯意譯的度并考慮眾多其它因素,留意翻譯中不可避免的特殊情況。
同時翻譯教學也需翻譯理論的講解,注重翻譯教學實踐中的知識性、趣味性并結(jié)合配套的限時或不限時的練習。應教會學生懂得怎樣譯且涉及到各種體裁的翻譯,如一般描述性的文章、商貿(mào)、論文等等。學生得了解不同文體的特點并找到可行的靈活的處理辦法。
參考文獻:
[1]Joly,Jean-Francois,Preface to Translation through History (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Ⅷ
[2]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英漢互譯實用教程》(修訂第三版)郭著章,李慶生,武漢大學出版社.
[4]《西方翻譯簡史》(增訂版)A Short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the West, 譚載喜,商務印刷館
[5]邵志洪,2005《漢英對比翻譯導語》,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6]莊繹傳,1999,《英漢翻譯教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