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rèn)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如圖1,周邊有槽能繞中心軸轉(zhuǎn)動的輪子叫滑輪,輪上的凹槽用來繞繩并防其脫滑,連著外殼的掛鉤用來掛重物或滑輪自身.重物升降時滑輪位置固定不動,這樣的滑輪叫定滑輪;重物升降時滑輪隨重物一起升降,這樣的滑輪叫動滑輪.
例1 圖2是家庭手搖升降晾衣架的結(jié)構(gòu)圖,順時針搖動手柄,掛衣架的橫梁就上升,逆時針搖動時就下降.請你指出裝置中的 滑輪屬于定滑輪, 滑輪屬于動滑輪(填表示滑輪的字母).
解析 判定滑輪類別,可看掛鉤的作用,也可看重物運動時滑輪的運動狀態(tài).A、B、C、D四個滑輪被掛鉤向上掛著,在衣架升降時它們位置不動,屬于定滑輪;E、F兩個滑輪掛鉤下面掛著橫梁,在衣架升降時它們也隨之升降,屬于動滑輪.
二、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原理
滑輪因用法不同,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可以利用杠桿知識解釋其中的道理.圖3的滑輪是定滑輪,它的輪是個圓形杠桿,用這樣的杠桿提升重物,輪的位置不會移動,但輪能繞著軸心轉(zhuǎn)動,軸心是圓形杠桿的支點.機械工作時輪受到支點左邊和右邊一對力的作用,右邊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1是動力,左邊重物端繩子的拉力F2是阻力.勻速提升重物時,這兩個力使杠桿平衡.作出動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力臂l2,比較兩個力臂的長度,l1和l2都等于輪的半徑.根據(jù)杠桿原理:F1·l1=F2·l2,得F1
=F2,因此定滑輪的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利用它不能省力,但改變了繩子自由端拉動方向,也就是說利用定滑輪能改變作用力的方向.
例2 圖4中的物體重G,繩自由端的拉力F,物體提升的高度為h,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請比較G和F、s和h的大小.
(1)F G(選填“>”“<”或“=”),使用定滑輪 (選填“能”或“不能”)省力;
(2)s h(選填“>”“<”或“=”),使用定滑輪 (選填“能”或“不能”)省距離;
(3)改變拉力的方向,拉力F的大小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這是因為 .
解析 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F(xiàn)=G;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繩會隨物體一起升降,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h.繩自由端向不同方向拉動提升重物,拉力大小不變,因為定滑輪的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
圖5中的滑輪是動滑輪.提升重物時動滑輪不像定滑輪繞著輪的軸心轉(zhuǎn)動,動滑輪的支點位置不在輪的軸心上,而是在繩的固定端所在直線與輪相切的邊緣O處.動滑輪工作時,繩子自由端豎直向上的拉力F1是動力,重物對滑輪豎直向下的拉力F2是阻力,動力F1和阻力F2在支點的同側(cè).按圖中方法作出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比較l1和l2的長度,動力臂l1等于輪的直徑,阻力臂l2等于輪的半徑,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杠桿.根據(jù)杠桿原理得:F1=■G,省一半力.提升重物時重物、動滑輪、繩子自由端運動的方向一致,所以利用動滑輪不能改變作用力的方向.利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為h,動滑輪也要被提升h,左右兩邊繩子提升的高度也都為h,所以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就是2h.
例3 圖6裝置中物重G=100N,請根據(jù)機械工作情況回答下列問題(不計輪重):
(1)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 N.
(2)如果重物5s內(nèi)被提升的高度h
=50cm,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cm,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 m/s.
解析 利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所以F=■G=50N;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是重物提升高度的2倍,s=2h=100cm;繩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0.2m/s.
三、了解受力情況,加深對定滑輪和動滑輪的認(rèn)識
定滑輪和動滑輪都是用一根繩子繞制,在不考慮繩重及摩擦?xí)r,不管繩子多長,也不管繞繩的方向,正確繞制時繩上各處的拉力都是相等的.圖3中,物重為G,勻速提起物體時,繩對重物的作用力就等于G,所以不管向何方拉繩,定滑輪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都等于G.圖5中,滑輪下面掛著物體,重量由繩子的左右兩段承擔(dān),兩段繩子向上的作用力是相等的,所以在不考慮摩擦、滑輪重和繩重的情況下2F=G,F(xiàn)=■G.
例4 圖7裝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滑輪重、繩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計,則G1與G2之比為( ).
A.1∶1 B.2∶1 C.1∶2 D.1∶3
解析 根據(jù)掛鉤情況可知,左邊的滑輪是動滑輪,右邊的滑輪是定滑輪.裝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此前提下,能用杠桿平衡原理解釋它們的受力情況,依據(jù)一根繩子上的作用力相等,則每段繩子上受到的拉力都等于F,對于左邊的動滑輪有:G1=2F,對于右邊的定滑輪有:F=G2,所以G1:G2=2:1,答案選B.
滑輪在運動的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較小,繞滑輪的繩子常用細(xì)棉線,因此一般情況不考慮繩重及摩擦對拉力的影響;但是滑輪本身的重量可能會影響拉力的大小,在探究過程中應(yīng)有所認(rèn)識,這方面的影響對于定滑輪和動滑輪來說又有所不同.用定滑輪提升物體,滑輪的重量不要繩子承擔(dān),整個裝置向下的作用力由掛鉤承擔(dān),所以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G.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整個裝置的重量由繩子的左右兩段承擔(dān),繩子不僅要承擔(dān)物重還要承擔(dān)滑輪重,在不考慮繩重的情況下,整個裝置的重量等于G+G輪,所以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G+G輪).
例5 圖8裝置中,物體被勻速提升,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N,在不計繩重、滑輪重及摩擦的情況下,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 N,被提升的物體重量G= N;如不計繩重及摩擦,但測出滑輪重G輪=2N,則被提升的物重G= N.
解析 在不計繩重及摩擦的情況下,一根繩上的拉力相等,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等于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xiàn)=5N,使用動滑輪不考慮繩重、滑輪重及摩擦?xí)rF=■G,G=10N,考慮滑輪重時,F(xiàn)=■(G+G輪),G
=6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