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的驚人勝利,美好的希望戰(zhàn)勝了黑暗的現實。緬甸45個進行補缺選舉的選區(qū)里,選民們幫助昂山素季和她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簡稱NLD)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全國民主聯盟上一次贏得選舉,要追溯到1990年舉行的全民大選,那次他們獲得了超過60%的選票和80%的議會席位,但執(zhí)政的軍政府從未兌現過這一選舉結果。隨后,昂山素季再次被軟禁,幾乎不能自由離開其住所。然而,如果說發(fā)生了什么的話,那就是她的人氣極大地上升了。今年4月1日,全國民主聯盟贏得了競選的44個補選議會席位中的43個,在一些選區(qū)中NLD獲得的選票可能超過了90%,這讓其支持者喜出望外。
不過緬甸走向民主的道路遠比看上去要來的艱辛。有兩個人承載著緬甸的未來:昂山素季和吳登盛(Thein Sein)總統。吳登盛總統是緬甸歷史的一大驚喜,一位華麗轉身為自由派改革家的前將軍。他推動改革的決心震驚了世界,就在不久前,緬甸不合理的固定匯率已經被更接近于市場價格的匯率所取代。吳登盛憑借其執(zhí)政水平贏得了昂山素季的信任,并說服她放棄抵制緬甸充滿政治妥協的骯臟政界,之前她已堅持了二十年的政治抵制,正義凜然但收效甚微?,F在,很多事情依然取決于目前的“民選”政府,它在2010年操控選舉的丑聞之后接替了軍政府。這個政府是由前軍人組成的,包括總統在內,其中很多人表現出了比吳登盛還要強硬的態(tài)度,他們中幾乎沒人對昂山素季的勝利表示歡迎。因此昂山素季面臨著政府反撲的風險。差不多十年前,在獨裁者丹瑞(Than Shwe)的統治下,緬甸軍政府提出了一幅“民主路線圖”;然而直到吳登盛上臺,他們的目標看起來依然是延續(xù)軍隊的統治地位。現在還遠未可確定軍隊將在何時真正放棄這個目標。
除此之外,就目前緬甸所取得的成果來看,這個國家還有一段令人生畏的漫長道路要走。監(jiān)獄還關押著數百名政治犯;此次補選的議會席位不到議會總席位的十分之一。即使到 2015年舉行政府換屆選舉,反對派還是會受到憲法的制約,因為該國憲法規(guī)定了軍隊的統治地位。昂山素季決心修改憲法;緬甸陸軍總司令則表示了相反的決心。此外,也沒有看出將軍們愿意與緬甸邊境的民族團體達成合議,這些民族幾十年來已經為了自身的平等權益發(fā)動了多次叛亂。近幾個月以來,盡管政府單方面呼吁?;?,還是有數以萬計的克欽(Kachin)人被迫逃亡。
曾經有一段時間,緬甸只存在民主主義者與獨裁者之間簡單的斗爭形式。改革之后,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在保守勢力反彈之前,吳登盛必須奮力推進政治改革?,F在昂山素季進入了議會,她也必須作出妥協——這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這也就意味著,昂山素季不僅要向民眾說明緬甸面臨著什么問題,還要身體力行地解決它們。為此,她需要建立一個不用非常依賴其領導力和感召力的政黨。
仰光迷局
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現在將對其在緬甸實施的嚴厲制裁做出艱難的抉擇。被這個新市場豐富自然資源吸引的國際企業(yè),也將強烈要求放松這些制裁。就4月所取得的進步而言,緬甸確實值得獎勵。并且,一旦緬甸經濟不景氣,吳登盛和昂山素季將無法改善眾多普通緬甸人的生活,從而兌現自己的施政諾言。不過,制裁只能逐步解除,獎勵也要留做備用。當前的首要目標應當是廢除緬甸盤剝赤貧者的政策;國際援助也應當更加慷慨一些:緬甸人均接受的國家援助遠遠低于許多較緬甸富裕的地區(qū),而且西方拒絕援助的那些道德理由也正在失效。但是,懲罰前軍政府成員及其親信的制裁應當被保留下來,直到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軍人真的準備交出大權。
面對摧殘了緬甸幾十年的軍政府,西方應當繼續(xù)對他們施加壓力;但是也應當鼓勵改革。這次革命的希望很大:到目前為止,沒有失敗者,只有勝利者,雙方達成了共贏。緬甸的未來是否還能保持這種前進的勢頭,將由緬甸人民自己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