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14年中,畢加索曾13年位居全球著名的藝術市場信息公司Artprice年度藝術家拍賣榜的榜首。如今,他的地位卻被取代了!然而,取代他的不是那2011年西方拍賣場上的楚安迪·沃霍爾(Andy Warh01),而是幾位許多西方人聞所未聞的中國近現(xiàn)代藝術名家!
Artprice報告顯示,在Arflnce所追蹤的45萬多個藝術家當中,張大千與齊白石成為2011年Artprice年度排行榜的執(zhí)牛耳者。2011年,張大干作品的拍賣收入達到5.067億美元,榮登全球之首。緊隨其后的是中國藝術家齊白石(4.451億美元),而美國波普藝術之王安--迪·沃霍爾屈居第三位(3.2481Z美元),畢加索位居第四(3.1161億美元),中國藝術家徐悲鴻位居第A(2.129億美元)。
在經(jīng)過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跌宕起伏之后,這無疑是一條振奮人心的喜訊,彰顯了中國現(xiàn)代書畫名家名作在國際收藏品拍賣市場的整體實力!在欣喜之余,我們又不盡發(fā)問,這究竟是對中國藝術家在全球的藝術價值和藝術地位要重新審視了?還是華人買家這幾年熱衷藝術品買賣出現(xiàn)的結果?
張大千和齊白石的勝利反映出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與日俱增的實力。據(jù)Artprice數(shù)據(jù),在去年近110億美元的全球藝術品拍賣交易額中,中國藝術品占據(jù)的份額從前一年的33%增加至39%。美國以25%的份額位居次席。自2008年末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全球拍賣市場的重心便已轉向東方,中國現(xiàn)代藝術名家作品的價值一路飆升。在過去的兩年中,隨著中國大陸藏家為此前一直由海外華僑和香港同胞主導的市場注入活力,北京和香港的拍賣場上不斷出現(xiàn)現(xiàn)代名家的個人拍賣紀錄。
張大千作品的拍賣收入每年增長達1 3倍之多。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中張大干的1968年畫作《愛痕湖》便以1.008億人民幣(1477萬美元)成交,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畫作的拍賣紀錄。而上升最快的要數(shù)齊白石作品的價格。2009年,齊白石是十佳排行中唯一一位在藝術市場危機中拍賣價不降反增的藝術家,他的年成交價上升250%,達7000萬美元。在2009年11月,齊白石作品《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拍得1240萬美元后,他的作品需求量便直線上升。2010年,超過1000幅齊白石水墨畫進行了拍賣,其中84%找到了買家,其中至少成交了73件百萬美元以上的作品,這比畢加索、馬蒂斯和費爾南萊熱2010年的總數(shù)還要多。他的作品的主要拍賣地除了北京、上海和杭州,也包括對中國藝術情有獨鐘的芝加哥、波士頓、費城和紐約。
去年,張大干與齊白石上拍的精品較為集中。張大千作于1947年的設色紙本立軸《嘉藕圖》,在去年五月香港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梅云堂藏張大千畫”專場拍賣會上經(jīng)過多輪叫價,以1.91億港元(2450萬美元)成交價,成為新的張大干個人世界拍賣記錄。同時在短短1個半小時內(nèi),其余24幅張大干珍藏全部拍出,成交總額達到6.8億港元。齊白石的水墨杰作《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去年以4.255億元(6550萬美元)在中國嘉德成交,超過西方藝術家Clyfford Still的抽象畫作《1949-A-No.1》于11月在蘇富比創(chuàng)下了6170萬美元拍賣記錄。
作品的價格只是一個數(shù)字,但在不考慮社會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價格至少也是衡量藝術價值的標尺之一。中國現(xiàn)代畫家作品拍價走高是因為一個富起來的國家一定會買回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己文化及藝術品的重新審視與關注。近年來,香港和內(nèi)地的拍賣行里擠滿了角逐本國藝術遺產(chǎn)的中國買家。據(jù)Artprice公司數(shù)據(jù),在2011年單品拍賣成交額最高的100件藝術品中,有30件是在香港、北京和杭州拍出的。一位國外藏家就表示:“西方的名家不等同于中國的名家,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強烈,需要自己的名家和文化。”無論我們現(xiàn)在的藏家或藝術品投資者是出于何種目的購入藝術品,但至少說明我們開始關注自己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與藝術,同時也引來國外對于中華文化的關注,這無疑是更為積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