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岳母從臺灣打來電話和妻子說,原先的一個街坊得病死了。起初我沒太在意她倆說的是誰,后來我才聽明白個大概,原來母女倆談論的是借錢幾年未還的老太太走了。
我心想,得了,這人沒死時都討不回來的債,死了就更沒戲了。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了結(jié)了,可后來岳母又打來電話說,那個欠錢的老太太的家人已經(jīng)把錢還了。
人死賬清,幾乎是現(xiàn)在市井慣例了。而人死后由后人代還賬的就有些新鮮了。妻子說,這在臺灣沒啥稀罕的。有時家里有人去世了,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會托夢給活著的人。家屬因為收到托夢趕緊就會把死者未了心愿給圓了,否則就會心神不安。
這是不是有些太迷信了?
說心里話,臺灣有時還真讓我搞不懂,大陸幾十年的無神論教育,哪里信什么托夢還愿的神話,反倒是臺灣電視上,時常會有類似的報道。就連那年大陸旅行團在臺東花蓮一帶遇泥石流,整車人不知所蹤,據(jù)說最后還是消防官兵靠失事車輛里的一個小販托夢給大陸家屬才找到遺骸。我真懷疑這是不是媒體玩的噱頭??捎行╇娨暭o實欄目確實會連篇累牘報道一些和神鬼有關(guān)的離奇故事。更神奇的是,每一檔節(jié)目,都有不同的社會大眾,講述這些就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故事。聽得我也是將信將疑,有時還真會毛骨悚然。
權(quán)當故事來聽吧,妻子有些不屑地說,也就是你不信,我小的時候,家住鄉(xiāng)下,我就親眼看見在農(nóng)田里干活的阿公忽然間直起身,手舞足蹈起來,嘴里念念有詞不知叨嘮些什么,一會兒又好了,彎下腰繼續(xù)干活,就跟沒發(fā)生什么事一樣。
我曾留意臺灣的各種新聞當中關(guān)于這類事件的報道,不外乎這樣幾類:因人為車禍溺水等致死的人,常有家人會夢到死者將秘密說出來,讓生者幫其完成心愿。還有遭遇不幸被歹人暴力致死,然后托夢給相關(guān)人,甚至是警察將罪犯逮捕法辦。還有天災之前死者給生者預警,讓整村人逃過劫難的。搜羅這類新聞放在一起琢磨,我真懷疑是不是神鬼都跑臺灣去了。
神鬼有也罷,無也罷,我倒也不反感,畢竟也可稱得上一種民間文化,甚至一種習俗式教育吧。在臺灣,很多學校校訓都是老蔣時代留下來的,禮義廉恥仁愛智信之類。大陸各學校也有校訓,少數(shù)歷史名校有自己的歷史傳承,多數(shù)是八九十年代之后才提出來,強調(diào)的關(guān)鍵詞多是些勤奮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之類。
仔細比較兩岸校訓,確有不同側(cè)重。這不是學校的教育風格不同,而是兩岸民間文化的訴求不同。至少我知道的,在大陸,身邊的禮義廉恥漸行漸遠了。
我在臺灣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在大陸被稱之為乞丐的,在臺灣被尊稱為街友(電視媒體就經(jīng)常這樣稱呼),有位街友先生去一家知名的飯館乞討,他準備進門時,恰巧從飯館里走出兩位女食客,他拉開門,躬身在旁,待女食客道謝、他又還禮后才進門乞討。我恰巧坐在門邊,很覺意外。這在大陸,不管是乞討的還是施舍的,哪有這般彬彬有禮?
更讓我覺得驚奇的是,這位街友乞討完準備出門時,忽然口鼻不適,他快步走出餐館,掏出紙巾,擦完丟進街旁的垃圾桶。我簡直無語了,這是乞丐還是在演戲呢?
妻子說,你別動不動就大驚小怪的,街友也是公民,再說了,亂扔紙屑和吐痰吐檳榔那是要被重額罰款的,乞討來的錢哪能這樣就被罰走?這番話,我可至今猶記,道德與法規(guī)原來可以這樣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在庶民身上。
不僅是庶民,即使臺灣政客,也都有拜神的習俗。選舉之前要拜,選舉之后要拜,有個大事小情,趕著年節(jié)公眾法定假日,都會到各類場所里拜拜。甭管哪家香火旺,只要有神靈的地方就能見到大小官員的身影。我曾好奇地問過臺灣媒體的朋友,這幫父母官進寺廟頂禮膜拜,真的會有神靈保佑他們升官發(fā)財嗎?
朋友說,他們是求心安。這一句話,讓我琢磨了半天,。
其實,人該不該敬鬼神,與人該不該講道德幾乎說的是同一件事——人要有敬畏之心,知道有天地良心。舉頭三尺有神明,才能知道人在天地之間。上有天,有的是道德良心約束;下有地,有的是法規(guī)妖鬼懲處。上不敬天下不拜地,就不知道德為何物,沒有了道德,人性就會喪失。
(摘自《中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