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父母禮物,常常變成一件讓雙方都氣鼓鼓的事,很少有皆大歡喜的場景出現(xiàn)。
每一年冬天來臨之前,都會有謠言說這年的冬天是多少多少年以來最冷的,我疑心這是暖寶寶商家聯(lián)合賣取暖家電的商家以及羽絨服制造商一起操作的一個陰謀。冬天來時,父母都十分熱愛以己推人,他們常常給你一張“為你操碎了心”的臉,捏捏你身上所穿衣物的厚度:“穿這么少,冷不冷?”
不穿秋褲,對我們的父母而言簡直是不可饒恕的過錯,每年在回老家過年的當天早上,我穿上秋褲以應(yīng)付父母的檢查,然后脆弱的意志敗給一旦沾染就無法離開的秋褲,一穿穿至次年4月??杉幢闶谴┥锨镅?,這也無法令父母滿意,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世上尚有另一種御寒神物:毛褲。
冬天本是一個適合互相送些禮物的季節(jié),人們很容易從各種小玩意兒得到錦上添花的滿足感,而關(guān)于送禮物和滿足感,父母這種“神奇的生物”似乎更像是某種“黑洞”。某位朋友的母親是位身材矮小,怕冷但極愛美的阿姨,曾經(jīng)左手收了這位朋友孝順她的“壓歲錢”,右手就買了一件價值不菲的衣服。在冬天,該阿姨常用很刻薄的語氣點評路人的穿著,她最喜歡嫌棄路人的是:“穿得鼓鼓囊囊的,真難看?!睂τ谶@樣一位年近60卻對身體線條有不懈追求的女士,你自然想送她一件設(shè)計合理、羽絨質(zhì)量不錯同時顏色新潮的輕薄羽絨服,我的這位朋友就這么做了。
阿姨收到羽絨服后對她的女兒下達了指示:“太小了,你買得這么小,是想諷刺我長胖了嗎?”朋友給她換了一件碼子更大的,阿姨說:“哼,你選這么個顏色,我可欣賞不了。”于是朋友給她換了件保守卻安全的黑色羽絨服,阿姨仔仔細細捏遍了這件衣服:“你這個鴨絨,怕不是好鴨絨吧。”一次原本溫馨的送禮物行動,就這樣遇冷。
如果送衣服不行,那不如食品?耳聞有人斥資1000多元為其父母買了一盒松茸菌干,興沖沖地在前年過年時提回了家。在2012年即將結(jié)束之際,此人在他父母家發(fā)現(xiàn)了被無名小蟲啃成了一堆渣的松茸菌干。送西洋參?“哼,又不是老山參。”非要送的后果是幾年后在某角落發(fā)現(xiàn)一盒徹底過期的西洋參,連包裝都沒拆開過。去年我送了我那酷愛穿廉價皮鞋的父親一雙還算不錯的皮鞋,他先是舍不得穿,穿過之后迅速將其打入冷宮:“不好穿,以后別再給我買鞋了。”雪中送炭,對方未必需要炭,還不如雪中送錢聽憑尊便。
總之,送父母禮物,常常變成一件讓雙方都氣鼓鼓的事,很少有皆大歡喜的場景出現(xiàn)。既要符合晚輩的審美,又要遷就長輩的習慣,實用且能恰到好處地展示經(jīng)濟實力,送禮是件技術(shù)活。這讓我想起一個過時的笑話——某人去釣魚,用蚯蚓做餌,沒有魚來,用酒糟作餌,魚不來,換上香噴噴的進口魚餌,魚依然不上鉤。這人最后毛了,往池塘里甩了一張一百元面額的人民幣:“想吃什么你們自己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