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誕生以來,小提琴就是一切弓弦樂器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樂器,也是自17世紀以來西方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被冠以“樂器中的皇后”、“女高音”雅號的小提琴,贏得了從上流貴族到街頭藝人各階層的青睞。余音繞梁,卻無法長久相伴。但這不會難倒愛樂之人,他們紛紛將那些收藏級別的小提琴收入囊中。
樂器收藏的必修課
在國外,音樂通常是個人素質(zhì)的必修課,這種普及性也使得樂器收藏擁有大批的擁躉,而小提琴更是樂器收藏中最受青睞的門類之一。小提琴收藏在國外通常有這樣三種形式,即博物館收藏、私人或團體收藏以及政府收藏。
一般而言,博物館收藏規(guī)模比較大。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就收藏了眾多知名的古典小提琴;法國巴黎音樂學院成立的巴黎樂器博物館,也收藏了十四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每件提琴藏品都附帶一個錄音機,觀眾在參觀藏品的同時也能欣賞到這把琴演奏的樂曲,從而對名琴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意大利克雷莫那的斯特拉迪瓦里博物館,則專門收藏了歷屆國際提琴制作比賽的獲獎琴。此外,歐美各大博物館、著名音樂學院也都有名琴收藏。
私人收藏者更是不計其數(shù)。意大利的貴族們?nèi)玺淅浯涞拿赖掀跫易澹═he Medici’s of Florence)、米蘭的大公,以及后來的法國皇室、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The Habsburg’s)就以收藏名家制作的古典小提琴和資助制琴師為樂。19至20世紀,借助著羅斯柴爾德家族等銀行家在歐洲的崛起,收藏、贊助、演奏小提琴更成為了歐洲上流社會炫耀財富和彰顯藝術品位的慣常做法,并為后世演奏家和美國富豪階層所效仿。當時著名的小提琴收藏家包括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葉胡迪·梅紐因、美國富豪埃米爾·赫瑪、小提琴鑒定權威蘭伯特·胡力茲及當代制琴第一人雅克·弗朗賽等。
如今,小提琴依然是各界名流的愛寵。比較著名的例子是摩托羅拉公司某位高管的夫人,她鐘愛古典音樂,更珍藏了七把重量級的古董小提琴,芝加哥名琴協(xié)會正是在她的發(fā)起下成立的。該組織經(jīng)常把收藏的小提琴拿出借給年輕的音樂家們。還有一些演奏家,處于對小提琴“本能”的偏愛,很多知名的藝術家都會在自己30歲之后選擇一把好琴作為演奏的伙伴,同時作為收藏,提升個人價值。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大師阿卡多就有一把意大利琴“火島”,價值不菲。而經(jīng)過名家演奏的小提琴,流入市場后往往容易被打上“明星標簽”,更受追捧。
此外,還有一些大型企業(yè)為了增強企業(yè)的“文化內(nèi)涵”,也會爭相購入名貴的小提琴。
擁護者多自然也使小提琴在拍場上大放異彩。2011年,一把由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制造大師斯特拉迪瓦里于1721年制作的小提琴拍出了98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億元)的高價,而早在1971年,這把小提琴當時的拍賣價格卻只有8.4萬英鎊。時隔40年,當這把小提琴再度出現(xiàn)在拍賣市場上,其身價已經(jīng)翻了116倍,顯然,對于名貴小提琴的收藏,收藏愛好者的熱度從來不減。
三大家族的壟斷
小提琴演奏出的美妙音樂可以雅俗共賞,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擁有一把屬于自己的小提琴珍藏。就如同葡萄美酒一樣,不是每一瓶紅酒都值得珍藏,也不是每一把小提琴都夠得上收藏級別,這與小提琴的產(chǎn)地以及產(chǎn)量都緊密相關。就目前而言,世界知名的三大制琴家族無疑壟斷了當今的小提琴收藏體系。
令人驚嘆的是,三大制琴家族阿瑪?shù)偌易濉⒐夏卫锛易逡约八固乩贤呃锛易?,都來自于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納城,這里也是世界公認的小提琴發(fā)源地。從16世紀中葉開始,這里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涌現(xiàn)出了一批堪稱神工巧匠的提琴制作大師及制琴師家族,他們的活躍,使得小提琴制作作為一門技術和藝術從克雷莫納迅速傳播到意大利全境,并對奧地利、德國、法國等諸多歐洲國家的音樂藝術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從而一舉奠定了小提琴作為弦樂中心樂器的地位。
三大制琴家族中,淵源最深的要數(shù)阿瑪?shù)偌易?。其開創(chuàng)者安得烈·阿瑪?shù)僭缦仁侵圃飚敃r的弦樂器,在1540年左右開始制作提琴,之后在格里摩那創(chuàng)辦制琴學校。他所做的大提琴是現(xiàn)在流傳最久的意大利大提琴。安得烈也曾為法王查理九世制作過提琴,目前據(jù)說還保留兩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阿瑪?shù)偌易遄顐ゴ蟮闹魄賻煈獙侔驳昧业膶O子尼古拉,現(xiàn)在所謂的“阿瑪?shù)偈教崆佟北闶窃谒种羞_到了最高峰。與安得烈的提琴相比較,他所制作的提琴,音色更精美悅耳,而且發(fā)展出古典優(yōu)雅的外型,琴身則做的更加平滑、共鳴箱挖深,增加弦的張力,并且改變琴身的外飾。尼古拉的兒子紀羅拉摩二世,也師事父親制作提琴,但技術上已經(jīng)沒有長輩們的精良。反而是尼古拉的弟子們,將提琴技術更加發(fā)揚光大,其中最著名的是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里。
瓜奈里家族涌現(xiàn)出安得烈亞·瓜奈里、耶穌·瓜奈里等諸多提琴制造史上了不起的人物;與之并駕齊驅(qū)的斯特拉迪瓦里并駕齊驅(qū)的斯特拉迪瓦里家族,也有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這樣彪炳史冊的制琴大師值得稱耀。尤其是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更將制琴技術發(fā)揚到了最頂峰。19世紀初,隨著斯特拉迪瓦里制琴被帶到歐洲各國去演奏,這個名字也傳遍了法德俄英等國,以致每一位提琴演奏家及提琴愛好者一生最高的愿望,便是擁有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
對于克雷莫納悠久的小提琴制作歷史,被稱為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曾說:“克雷莫納的小提琴開啟了歐洲音樂的一個時代”,而使古典小提琴成為一個收藏品類而舉世聞名的,也恰恰就是帕格尼尼本人。作為當時最為知名的提琴演奏家,依靠自身的財力和贊助,共收藏了二十余把名家制作小提琴,其中就有斯特拉迪瓦里制的七把、瓜奈里制的四把,以及阿瑪?shù)僦频臄?shù)把。這些藏琴經(jīng)大師的演奏使用,在其去世以后亦獲得了極高的評定價值。
中國也愛“靡靡之音”
毫無疑問,如今來自克雷莫納的意大利三大制琴家族已經(jīng)成為古典小提琴收藏的標桿。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制琴為例。目前美國的收藏數(shù)量是最大的,其次是在歐洲,比如瑞士、法國和意大利。這個數(shù)字在亞洲,日本的數(shù)量也很多,中國臺灣、香港也不少,甚至連朝鮮都有兩把。
相比之下,中國內(nèi)地的小提琴收藏市場似乎就顯得平淡無奇。然而事實上,中國對于這種演奏出“靡靡之音”的樂器的收藏歷史卻是由來已久。
據(jù)記載,小提琴收藏流傳到中國,當前最早可追溯到的民國時期。要說當時的中國人玩起小提琴收藏來,那也是非常有范兒的。早年,司徒夢巖、譚抒真等前輩以小提琴家、提琴制作師及提琴發(fā)燒友而聞名,收藏了不少小提琴。
提及當時最著名的小提琴發(fā)燒友,有一對父子不得不提,他們就是著名百年老號“同仁堂”藥鋪的東主樂達仁父子。清朝康熙年間,樂家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門框胡同正對面開了中藥店“同仁堂”。這一家族幾代家教甚嚴,后代子女都要送去德、法兩國留學。后來在天津創(chuàng)辦“達仁堂”的樂達仁便是樂家后人中佼佼者之一。他從德國留學回來后,不僅學通中西,還干練敏實,除了把祖業(yè)經(jīng)營得蒸蒸日上之外,也收藏古董字畫。又因當時的天津、上海為十里洋場,頗多舶來之物。而且在俄國大革命之后,有大批自俄貴族及猶太人為逃避戰(zhàn)亂而流亡于天津、上海兩地,其中有些音樂家便組織起樂隊在餐廳、舞廳伴舞助興,遭遇貧窮潦倒之時,不得已只好把帶來的金銀珠寶甚至樂器、古玩,拿來典當。所以樂達仁父子不但收買中國古董,也收藏了不少洋古董及樂器。由于家底豐厚,又曾經(jīng)在國外開了眼界,于是他們就在天津樂家公館及上海紹興路私宅里特辟一室,專門陳放收集來的小提琴。上海的前輩譚抒真先生常被樂家請來幫眼識鑒。數(shù)十年經(jīng)營之余,雖沒有第一二流的名琴,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藏品也算頗為可觀了。
雖然比起字畫、瓷器等傳統(tǒng)古玩,作為“舶來品”的西洋古董小提琴收藏如今在中國的力量還顯得十分單薄,然后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的小提琴制作已達世界領先水平,一批優(yōu)秀的華人制琴名家散居世界各地。近十年來,不少中國制作家的作品價格已經(jīng)漲了一倍,而且有加速的趨勢。這對初涉樂器收藏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穩(wěn)當?shù)拈_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