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也許并不給人一種喧囂大都市的感覺,但作為首都,又地處歐洲大陸腹地的絕佳地理位置,讓它在文化交流中頗具戰(zhàn)略重要性。布魯塞爾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文化事業(yè)參與者,有一大批一流的文藝機構,以及一個用幽默與活力對比利時人所鐘愛的叛逆精神進行延續(xù)的藝術界。在過去的十年里,布魯塞爾藝術博覽會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一批鑒賞級收藏家已經(jīng)開始涌現(xiàn),現(xiàn)代藝術也已經(jīng)在這個城市里逐漸騰飛。阿蘭·瑟瓦斯(Alain Servais)就是這些收藏家中的一位。全世界的藝術商對他都可謂是如雷貫耳。這位衣著華麗,四十來歲的收藏家,一面做他的職業(yè)金融咨詢師,一面想方設法一場不落地參加了各大藝術活動。
于克勒(Uccle)是布魯塞爾郊區(qū)的一個綠樹成蔭的居民區(qū),這里的空氣在這個都市里算得上難得的清新。在一個改造過的廠房里住了十年后,阿蘭·瑟瓦斯最近就搬到了這里的一所大房子里。一進前廳來訪者就會首先看到一幅油畫,是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上個世紀60年代晚期“六色”系列里最早的一幅油畫之一。我們知道里希特的作品如今已是身價暴漲。在前廳里選擇懸掛里希特的這幅作品為他的整個收藏定下了基調。另一個房間里則有一尊頗為壯觀的雕塑作品,是一棵從一座小島上升起的棕櫚樹。走近一點,來訪者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雕塑是由總價值為3萬英鎊的彩票刮刮卡所構成的?!胺浅S袆?chuàng)意”,瑟瓦斯點評道,“這個小島實際上就是當你真的中了大獎之后想要去的夢想目的地?!?/p>
另外幾個房間里則零零星星地擺放有幾件藝術作品,剩余空間還很寬敞,并不像有些藝術愛好者的家里堆滿了亂七八糟不合時宜的藝術品。這是因為他剛剛搬進來,還是一個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的理性決定呢?筆者在他的廚房里就發(fā)現(xiàn)了伯特蘭·拉維耶(Bertrand Lavier)的一幅現(xiàn)成品繪畫,可以看出拉維耶曾小心翼翼地尊重物體原有形態(tài)地掠過他的畫筆。整幅作品帶給人一種餐巾紙或是桌布的感覺。
看到這些不禁讓人生出一個想法:新家也許對過日子更為適宜一些,但這個新環(huán)境也一定徹底改變了這位收藏家的生活方式。他的家人是否如他一樣對藝術如此狂熱呢? 瑟瓦斯不置可否,只是強調說他是家庭中第一個開始做收藏的,也許這只是他的個人愛好而已。畢竟一個人與他的伴侶在一起,不一定要共同做所有的事情??梢栽O想作為收藏搭檔的夫婦間的關系一定是頗為有趣的。瑟瓦斯作為一位職業(yè)金融家,想必對自己買的所有藝術品都是經(jīng)過理性考量的,他知道自己買的是什么和為什么買。每一件藝術品似乎都為他提供了一個觀察世界的新視角,并讓他對世界的了解更進一層。當代藝術在整個社會里也許微不足道,但它卻有一種影響社會的潛力,所以我們對其保持清醒的頭腦還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意必須與它們所處的世界等同。
阿蘭·瑟瓦斯收藏時從沒有計劃,頭腦里沒有現(xiàn)成的概念,對繪畫、裝置或照片也無特殊偏好,只要一件藝術品在他看來有意思和有意義,他就收藏。他是第一批對數(shù)碼藝術表現(xiàn)出興趣的收藏家之一。數(shù)碼藝術是一個很小的藝術門類,是從現(xiàn)代傳播中借鑒元素而形成的。數(shù)碼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是科琳娜·維奧內(Corinne Vionnet),她把反映同一景致的眾多不同的照片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下來,然后將它們層層疊加。她對攝影作品的處理方法準確地代表了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這個圖片鋪天蓋地涌現(xiàn)的時代。
為了保持自己的藝術敏感度,阿蘭·瑟瓦斯走遍世界各地,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大型國際藝術展,盡管他說只是借著這些藝術展的機會去參觀當?shù)氐拿佬g館展覽。他還宣稱他的收藏幾乎都是在這樣的美術館里敲定的,而非在那些大型藝術展上。近年來,奢侈品市場的迅猛發(fā)展令人吃驚。同樣,藝術界也出現(xiàn)了一個奢侈品市場,有著藝術界特有的奢侈品品牌與潮流引導者—頂級的國際畫廊。然而,當你參觀他們展位的時候,卻很少發(fā)現(xiàn)讓你吃驚的作品。但瑟瓦斯還是傾向于相信這些藝術展即將成為高端藝術品的“購物中心”。
在結束此次探訪之前,瑟瓦斯建議筆者去看看他另外一個房子,那里陳列著他的其它收藏品。15分鐘以后,他帶大家來到一個900平方米的LOFT建筑前,據(jù)他介紹這里與上屆布魯塞爾藝術博覽會同期對外開放。這里的藏品同樣顯示出了“博而精”的傾向:一幅萊涅克·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tra)的照片作品;一件吉爾伯特和喬治(GilbertGeorge)的經(jīng)典代表作;一組蘇菲·卡萊(Sophie Calle)的系列作品;一件威姆·德爾瓦(Wim Delvoye)的早期作品;在兒童臥室里甚至還有一幅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拍攝的花的照片。
他的“美術館”的影響力已經(jīng)在這次到訪中顯露無遺。這里沒有對藝術品的過度夸飾,所有東西都在它該在的地方,時不時地帶給人一個意想不到的視角。瑟瓦斯現(xiàn)在一定懂得如何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了。
01
米卡萊那·托馬斯(Mickalene Thomas)2007年的作品《這個女孩很危險(藍女士)》(This Girl Could Be Dangerous (Lady Blue) )。
02
左:阿里埃爾·奧赫高(Ariel Orozco)2010年的裝置作品《紅貝卡貝扎之二》(Rompecabezas 2,)
右:尕達·阿梅爾(Ghada Amer)2000年的布面油畫《黑色系列之再次大口咀嚼》(Black Series-Munch again
03
阿蘭·塞爾維在他之前的住所(900平方米的LOFT式建筑),背景為吉爾伯特與喬治1991的作品《裸樹》(Tree Naked)。
04
萊涅克·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 2000年的作品《茲維提斯,立陶宛,2000年7月28日》(Zilvitis,Lithuania,July 28,2000)。
05
前景:藝術家亞當·埃克斯托姆(Adam Eckstrom)與勞倫·沃斯( Lauren Was)組成的創(chuàng)作組合“夢幽靈”(Ghost of a dream)2008-2009年的裝置作品《夢假期》(Dream Vacation)。
背景:科琳娜·維奧內(Corinne Vionnet)2005-2012的作品《偶得之相(瑪卡)》(Photo Opportunities(M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