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畔,湖南望城。
72年前的那個寒冬,當雷鋒在這里發(fā)出生命的第一聲啼哭,便陷入苦難的深淵。
相繼失去5位親人的他,7歲時,已是孤兒。
絕望中的苞蕾,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陽光雨露。
雷鋒怒放了!
曾擔任過望城縣委副書記的85歲的趙陽城,給我們回憶起他第一次見到雷鋒的場景——一個16歲的活潑少年,背著行李,蹦蹦跳跳穿過秋天的田野,歡笑著向他走來。
1958年秋天,在縣委當交通員的雷鋒報名去鞍鋼當工人,臨行前他想把原名“雷正興”改為“雷峰”,趙陽城和大伙兒商量:叫“雷鋒”更好一些——“到鞍鋼打沖鋒”。
雷鋒帶給你什么?
幾乎所有與雷鋒有過接觸的受訪者,都給出相似答案:他讓我思考,活著是為了什么。
半世紀前采訪、報道過雷鋒的兩位記者佟希文和李健羽,已是白發(fā)蒼蒼的八旬老人。
兩個人都記得很清楚,當初要采訪雷鋒,是因為收到的感謝信:遼陽一帶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災(zāi),雷鋒給中共遼陽市委寫了一封慰問信,隨信匯寄了100元人民幣。
入伍前,雷鋒在鞍鋼工作。但即便是對于鞍鋼工人相對豐厚的工資而言,這100元也不是個小數(shù)目。
佟希文是在聽雷鋒作過報告、得知他的苦難身世后,才真正理解這份質(zhì)樸而深厚感情的:“這個年輕人有一顆感恩的心,看不得別人受苦?!?/p>
作為最初采訪雷鋒的人,佟希文和李健羽都對雷鋒的好文筆印象深刻?!八郧霸诤暇彤斶^通訊員,又愛讀書,閱讀基礎(chǔ)特別扎實?!?/p>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雷鋒讀了兩三遍。在從鞍鋼到部隊的路上,雷鋒看著鋼鐵鑄就的高架橋,思考的問題是:人,要怎樣才能把自己煉成像鋼一樣堅強。
在部隊的學習與成長,帶給雷鋒更深層次的思考:生命要有質(zhì)量,更要有意義。
他曾問一位戰(zhàn)友,人為什么活著?戰(zhàn)友說,人活著不就是為了吃飯么!雷鋒說,人不吃飯是活不成的,但活著是為了更多的人生活更美好。
佟希文說,許多后來提出的口號、目標,雷鋒早就提出來了,“他說,光為自己活,太沒意思了”。
這個小個子湖南兵努力讓自己活得很有“意思”:戰(zhàn)士周述明家里窮,雷鋒以周述明的名義給他家里寫了一封信,還寄了20元;喬安山學東西慢,雷鋒就專門和他開一個車,有意識地多教他;成為典型后,雷鋒經(jīng)常應(yīng)邀去外地作報告,曾跟他同坐過一列火車的佟希文說,雷鋒到哪兒都勤快、熱情,“好事做了一火車”。
最初也有戰(zhàn)友不喜歡雷鋒的活躍和愛表現(xiàn),李健羽記得,要宣傳雷鋒前先搞了個座談會,還有人提出來說,雷鋒做好事不按時歸隊,熄燈后學毛選違反紀律規(guī)定?!八彩莻€小年輕,年輕人的特點和缺點應(yīng)該被理解、被原諒?!崩罱∮鹫f。
喬安山說,開始也有戰(zhàn)友挖苦諷刺,故意找活給他干,雷鋒總是笑呵呵的,不生氣,“明知道大家欺負他,也就是一樂。跟別的班比唱歌,我們慫恿他,他就跳到場地中間,唱起湖南小調(diào)”。
而對于后人對雷鋒穿皮夾克、戴手表的質(zhì)疑,喬安山說,入伍前鞍鋼工人收入不少,雷鋒也趕過時髦。但到了部隊,“時髦青年”自然而然地就按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了。
“那時候每年夏天發(fā)2套軍裝,雷鋒為節(jié)儉只留1套?!眴贪采接浀?,由于只剩一套衣服,雷鋒連換洗的襪子都沒有,“大家嫌他襪子太臭,說味道那么大我們沒法睡覺,他實在沒辦法就把襪子藏在枕頭底下?!?/p>
在他充實而短暫的一生中,給人影響最大、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他守著的這個信念:“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wù)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中去。”
這句寫在雷鋒日記里的話,后來被看作是雷鋒精神的核心。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一次事故中不幸犧牲。
他以22歲的短暫生命,解決了有限和無限這個哲學的基本問題。
毛澤東曾說:“我看過雷鋒日記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點哲學?!?/p>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發(fā)表。此后,每年的3月5日就成了學雷鋒活動日。
李健羽說,雷鋒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但百姓認可他——一個為百姓做事的人能不得到認可?這種精神,現(xiàn)在需要,將來也需要。
“有美國的記者問我,雷鋒精神是什么?我說雷鋒精神是一種愛,是一種大愛,一種博愛。”喬安山說,“哪里不需要愛呢?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愛,就需要雷鋒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