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腎臟日5個誓約中就有一個是:“我保證每天喝8杯水?!彪S后網(wǎng)絡上還流傳著喝這8杯水的時間和功效:第1杯:6:30(排毒又養(yǎng)顏); 第2杯:8:30(體貼又健康);第3杯:11:00(解乏又放松);第4杯:12:50(減負又減肥);第5杯:15:00(提神又醒腦);第6杯:17:30(消化又吸收);第7杯:19:00(補足水分又輕松);第8杯:22:00(解毒、排泄、消化、增進血液循環(huán))。但是,果真如此嗎?
有這么一句廣告語:“好肌膚,每天要喝8杯水……”有一位靚女,不舍得花錢買名牌化妝品,倒是培養(yǎng)了一個喝水的習慣——每天喝8杯。一個月下來,此女面帶得意之色對身邊的人說:“看這里看這里?!币桓鐐儍汉芎闷妫斐鍪职戳艘幌?,十分肯定地說:“的確腫了……”
每天喝8杯水、多吃綠葉菜、晚上吃東西會變胖……這些一開始被認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健康理念,由于宣傳的夸大或被人斷章取義,很容易被誤讀。但實際上,正如美國著名健康雜志《預防》所說:“我們過去篤信的一些概念并非適用于每個人。”
每一個關注飲食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么一條建議:每天至少飲8杯(約2000毫升)水。而這 8杯水是純粹的水,并不包括其它諸如咖啡、茶、可樂或啤酒,水果的果汁就更不包括了。
然而,生理學專家海因茨·瓦爾汀指出,水確實對人有益,但實際上人們每天無需喝足8杯水,喝太多水也會給身體帶來麻煩。這位特茅斯醫(yī)學院的退休教授專門從事腎臟研究,花了近50年時間研究人體生物系統(tǒng),為人們解答身體內(nèi)的水分如何保持平衡的問題。
瓦爾汀認為,對于患腎結(jié)石或者可能尿路感染、擔心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多喝水有好處。但是他稱“健康人也需要多喝水”的提法缺乏科學依據(jù)。2008年丹·尼戈亞盧及史坦利·戈德法布在美國腎病學會發(fā)表了對有關證據(jù)的評論,也得出了與瓦爾汀一樣的結(jié)論:“沒有確切證據(jù)證明多喝水有利健康。”
1945年,美國食品和營養(yǎng)委員會(目前是美國國家科學院下屬的醫(yī)學研究所的一部分)提出,一個人消耗一卡路里的食物需要1毫升的水(約1/5茶匙)。那么,每個人一天吃飯吸收約1900卡路里意味著要飲用1900毫升水,也即近8杯水。但許多營養(yǎng)師忽略了一個關鍵:人體每天所需的水分大多可由食物自身含有的水提供。
美國食品和營養(yǎng)委員會的研究小組曾經(jīng)在“飲食偏好攝入的電解質(zhì)和水”的問題研究后指出,雖然女性看起來更“水靈”,但是她們每天只需要攝入約2.7公升的水,而男子則每天需要約3.7公升。這些看似大量的水分的來源十分廣泛,包括咖啡、茶、牛奶、汽水、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該小組并沒有建議應該額外引用多少水才能保持健康,只是認為靠感覺去喝水就可以了,“絕大多數(shù)健康人感覺口渴才去喝水就足以充分滿足他們每天的水需求了。”
科學研究指出,人體每天從尿液、流汗或皮膚蒸發(fā)等流失的水分,大約是1800~2000毫升,所以才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2000毫升左右的水分。但2000毫升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獲得,應該把食物里的水分一并算進去。其實,我們每天吃的各種食物內(nèi)含很多水分。大部分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而像雞蛋、魚類中也有大約75%的水。一般來說,我們吃一餐飯,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湯里攝取到300~400毫升的水。因此,扣除每日三餐中由食物攝取的1000~1200毫升水分,我們每天只要再喝1000~1200毫升開水,也就是5杯左右即可。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廣東省營養(yǎng)學會理事陳超剛就認為,每天要喝8杯水夸大了人們對水的需求量。的確,你可以想想在過去,有幾個日子你喝過8杯水?
國家營養(yǎng)師鄭育龍也稱,這種說法是并不科學的,喝水是每個人在一天中根據(jù)感覺而行的事,并不一定要喝多少杯。如果你最近一段時間每天喝水才4杯,但是你的生活狀態(tài)和身體狀態(tài)都很好,那就沒必要去判定自己喝4杯水太少而刻意喝多幾杯。
不過,無需喝8杯水并非意味著可以少喝水,這是兩回事。人體對水的需要量主要受年齡、身體活動、環(huán)境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而且變化很大。一般而言,成人每消耗1000卡能量,需要1升水,考慮到活動、出汗以及溶質(zhì)負荷的變化,人體每消耗1000卡能量需要水可達1.5升。
當然,有些人的確需要多喝一點水,包括痛風、腎結(jié)石患者,至于要比健康人喝多多少,遵照醫(yī)生建議是比較保險的辦法。如果飲水不足,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陳超剛說:“如果身體內(nèi)缺水達到體重的2%,會感到口渴,尿少;缺水達到體重的10%時,會出現(xiàn)煩躁,全身無力,體溫升高,血壓下降,皮膚失去彈性;缺水超過體重的20%,會引起死亡?!?/p>
人體內(nèi)水分有3個來源:飲水占50%,食物含水為40%,還有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生水10%。同時,人體也經(jīng)常排水,分別有4個渠道:尿液占60%(約1.5升),肺呼出15%(約350毫升),皮膚蒸發(fā)和排汗20%(約500毫升),糞便含水5%(約150毫升)。無論如何,在正常情況下,人們喝進去的水必須和排出來的水基本相等,使之處于一種動態(tài)平衡。
資料來源:
美國健康雜志《預防》;
寄生蟲研究博士藤田紘一郎的《水決定健康》
科學補水的方法
1.早晨空腹先喝一大杯水,然后右側(cè)臥15分鐘,這將有助于調(diào)肝膽機能及促進正常排便。
2.飯后不宜喝太多的水。因為飲水太多只會把胃中的消化液沖淡,影響食物消化吸收。
3.臨睡前不宜喝得太多。以免水分停滯全身組織中,變成水腫及形成眼袋。
4.最好是喝溫開水。冰水會刺激腸胃,使消化受阻,令消化器官加重負荷,導致消化不良。
5.切忌飲用生水。
6.牛奶、果菜汁、湯等也要計入每天的飲水量,防止飲用過多水為腎臟帶來負擔。
7.夏季、運動等出汗多的時候可以適當補充淡鹽水,補充流失的體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