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香港的電視連續(xù)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弟弟為了幫哥哥制造謀殺案中的不在場證據(jù),故意在一個嘲雜的環(huán)境下給他哥哥的熟人打電話,當然他是模仿他哥哥的語氣語調的,但最后還是讓警察找到了破綻,然后借助大學實驗室里的儀器證明了打電話的是弟弟,從而抓到了兇手.那么為什么儀器能分辨某個聲音到底是不是屬于指定的那個人發(fā)出的呢?
我們生活中聽到的每個聲音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不同的聲音都有它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幾點我們稱之為聲音的三要素:即聲音的響度、音調和音色.
先說響度.響度即平常我們所講的音量,它是指聲音的強弱程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聲音的大小.電視機遙控器的音量鍵就是改變聲音響度的.響度主要由聲源振動的幅度即振幅決定.具體關系是聲源的振幅越大,響度就越強,我們聽起來這個聲音就越響,反之聲源振幅越小,響度就越弱,聲音聽起來就越輕.這點可以通過一個小實驗來證明.在桌子上放半杯水,先輕敲后重敲桌子,可以看到杯子里的水波先小后大.我們一般用分貝作單位來表示響度的大小.采取什么方法能改變聲音的響度呢?拿弦樂器為例,如要讓二胡的聲音響度大點,只需要用力演奏就可以了,因為力量大了使弦振動的幅度變大了,就像重敲桌子會更響一樣.
聲音的第二個要素是音調.音調是表示聲音的高低,是由聲源振動的快慢決定的.我們用頻率來表示振動的快慢,所以決定一個聲音音調高低的因素就是聲源振動的頻率.錄音機上的快慢鍵就是改變了聲音的音調.頻率是指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shù),用赫茲(Hz)做單位.比如說一個聲源每秒鐘振動100次,我們就說這物體振動的頻率為100Hz.音調和頻率的關系同樣可以用一個小實驗來證明,將一把梳子的梳齒慢慢劃過一個正在轉動的小馬達的葉片上,梳齒逐漸變密,我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細,也就是說音調在變高.我們可通過改變物體的振動頻率來改變聲音的音調.還是以弦樂器為例,改變它所發(fā)出的聲音音調的方法較多,調音師一般是通過調整弦的松緊程度來實現(xiàn)的,就像一根橡皮筋繃緊和松開時撥動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是不一樣的.繃緊時弦振動得較快,音調較高.演奏時還可以改變弦振動部分的長度來實現(xiàn),因為弦樂器是按壓手指和拉弓之間的那部分在振動發(fā)聲,所以上面的手指下移的話就會使振動弦變短,短的物體就會比較容易振動或者說振動起來頻率會更快,音調會變高.當然也可以通過改變弦的粗細來改變聲音的音調,原理也是因為細的弦容易振動,振動比較快,音調就高.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輕小的物體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比笨重的物體振動快,發(fā)出的聲音音調高.管樂器改變音調的原理相似,比如長笛表面有很多孔,其實不同的孔的深度是不一樣的,里面所包含的空氣柱的長度也是不同的,孔越深空氣柱越長,而管樂器是通過空氣振動發(fā)聲的,所以深孔長空氣柱吹出來的聲音音調低,因為這部分空氣不容易振動,振動起來慢.
聲音的第三個要素是音色,音色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我們經??梢月牭綄σ粋€歌手這樣的評價:音色很好.音色是由發(fā)生體的材料結構等因素決定的,簡單地說,不同的發(fā)聲體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不同音色的聲音的波形一般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聲音的音色來判斷聲源的種類,因為每一個人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色都是不同的.根據(jù)這個原理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聲音密碼鎖,只有主人開口發(fā)出指令時才能開鎖,將這種鎖裝在防盜門上或裝在保險柜上都能有效防盜.
前面提到的警察破案就是將兩個人的聲音輸入電腦,分析聲音樣本的三要素,即使弟弟模仿的再像,兩個聲音的響度和頻率一樣,但是由于不同的發(fā)聲體的音色不同,聲波的振幅和頻率相同,顯示的聲音的波形也是不同的.
我們如何來描述聽到的聲音三要素的特點呢?一男一女兩個歌唱家在唱同一首歌曲,男高音伴唱,女低音獨唱.我們分別從聲音的三要素來比較這兩個聲音.男高音是伴唱,伴唱兩字描述了聲音的強度弱,而女低音是獨唱,獨唱又說明了女聲的聲音強度很強,所以男高音響度弱,女低音響度強.高和低分別是在描述聲音的音調,所以男高音音調高,女低音音調低.兩個不同的歌唱家說明音色是不同的,也就是說響度和音調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不是響度強的音調就一定會高.一個聲音通過空氣傳到我們耳朵里,音色不會發(fā)生變化,音調也不會發(fā)生變化,因為聲源的振動頻率沒變.再比如牛的叫聲和蚊子的聲音的區(qū)別,雖然正常情況下牛的叫聲肯定比蚊子的聲音響度要強一些,因為牛的聲帶振幅比蚊子飛行時翅膀的振幅要大,但是我們聽上去牛的叫聲是比較粗的,而蚊子的聲音是比較尖的,也就是說蚊子的聲音比牛發(fā)出的聲音音調高,因為蚊子翅膀振動時比牛的聲帶快.響度和振幅之間也不存在必然的大小關系.湖北出土的古代編鐘由六十五件大小不同的銅片組成,高度甚至超過一個人的身高,這樣的編鐘能發(fā)出音調很廣的音樂,但不能說這件樂器很大,聲音的響度就一定很強,因為聲音的大小是由人敲擊時用的力決定的.在區(qū)分聲音的音調和響度的特點時,除了要看關鍵的形容詞以外,我們有時還要分析具體的情況.比如:我們高聲歌唱這句話中的“高”字很容易讓人理解為是音調高,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大聲地歌唱,唱得響亮,所以這里是在說聲音的響度大.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聲源以外的因素也能影響到聲音的三要素.例如距離,我們在喊前面的人時,距離近的人可以很清楚地聽到,遠處的人聽不清甚至聽不到,因為聲音在傳播過程中能量是有損失的.傳播距離遠,能量就損耗多,到達人耳時聲音就輕了,甚至聽不見了.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需要用耳朵聽,用心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