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欲望,并且人的欲望無窮盡,所以一個人生活處境的苦與樂常常是他的主觀的感覺。最近偶翻史冊,對無欲則剛、止于當止、境由心造又做了一番解讀,希望與大家分享。
其一:無欲則剛
據(jù)史料載,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幅對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鄙下?lián)諄諄告誡自己,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下聯(lián)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
客觀地說,欲望是人的一種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但凡事要有個度,欲望過多過大,就會生貪心,欲壑難平,必然走向毀滅,豈能“壁立千仞”——立于不敗之地?
欲望不可怕,貪欲誠可畏;無欲不可能,寡欲很必要。一個人要做事就得胸懷寬廣,清心寡欲。有句廣告詞說得好:“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比海更高遠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懷?!庇纱宋蚁?,一個有志于做事業(yè)的人,應該是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具有像林則徐先生那樣納百川而成滄海的氣度。
其二:止于當止
老子《道德經(jīng)》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又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關(guān)于水,我更著重于水的無識無覺,水的流轉(zhuǎn)自如,水的順乎本心,止于當止,卻又匯納百川,容盡善惡,最終成其大者。照應到人生的現(xiàn)實中來,我認為,上善就是注重當下,過好現(xiàn)在,著重過程,最終水到渠成。人最可悲的事情莫過于,貪圖的太多,做的太少,一輩子走過來了,事情沒干好,很多事情的結(jié)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人的欲望是無窮盡的,有欲望就會有所求,有所求就要控制自己,就要自己改變,改變就要帶來不適應,帶來痛苦。所以說,水無所求,故而不用刻意沖撞,止于當止,順乎自然,卻又最終割裂山川,匯聚成海。在現(xiàn)實社會中,很多人歷盡千辛萬苦,期望太多,一心 想擁有一個“大?!保Y(jié)果卻事與愿違,最終只會望洋興嘆。反不如“水”無知無覺地奔流不息,最終卻匯成了大海。
其三:境由心造
佛語說:“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此言雖有唯心論之嫌,但對人而言,環(huán)境的美好與惡劣是由心境的快樂與否而決定的,確有不錯的道理。
其實,一個人生活處境的苦與樂常常是主觀的感覺。有的人能夠安于某種生活;有些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我們再想想,人活著為了什么?物質(zhì)、名利還是生存?為自己為別人還是什么都不為?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
佛語說:“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既然境由心造,那么我們何不面對現(xiàn)實,在努力改變生活的同時,為自己建造一處輕松愉悅的幸福家園,同時不要對生活抱以過高的奢望,而是儉樸平淡地生活,平和從容地感悟人生,享受人生??鞓放c不快樂都取決于你的思維方式,最終決定你心情的,不是外界事物,而是你的心。
(作者系陜西省財政廳資金局辦公室主任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